大学语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石炭

苏轼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1]

湿薪半束抱衾裯[2],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互联网+注释】

1.掌握下列字词:

[1] 骭(gàn):指肋骨或小腿骨。

[2] 衾裯(qīn chóu):指被褥、床帐等卧具。

2.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

[1]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2]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互联网+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男,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其墨竹、怪石、枯木等别有风骨。

2.根据苏轼一生的经历,分析其成为文坛大家的缘故。

【文本解读+鉴赏力】

苏轼才华高,人品正,可谓多才多艺,在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堪称三绝。这位少年得志的大才子,对现实生活极其敏感,为官做事以实际效果为衡量尺度,往往与庙堂达官意见不一,从被看好的相才之人一贬再贬,天涯海角见证了他的不屈,东坡肉证明了为官亦能为民,还能苦中作乐有所发明。丰富的阅历成为苏轼把握艰难岁月的法器,因为太多无情的真实生活的磨砺,苏轼的思想、才学都与现实世界有了更多的亲密触碰,激发了来自读书为官做人生活感悟的创造力,使他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都显得特别可亲。翻阅他的作品就像检阅他的经历,可以很快走进观赏者的心灵。

该诗属于艺术+科技的范畴。这位由庙堂走向乡野的儒官,饱读诗书的眼睛看到了底层真实的生活。石炭,来自深土的矿石,能够产生想不到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想不到的好处,这在作者看来非常值得惊喜。对照古今教育体系来看,古代书生大多以四书五经为必读精读书目,其他一般不愿涉及,因为科举考试不会考到。而贬官苏轼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视野非常开阔,知识越发丰富,所以留给后人的作品也是让人赞叹不已。今天,社会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孩子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全面发展,强化科学素养,与时俱进,不但适应互联网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还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新人。

【阅读思考+创造力】

1.找出表现煤炭造福百姓的喜悦之情的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铺垫的。

2.该诗序文提及“冶铁作兵”,这对改善民生有何关系?

【互联网+拓展链接】

1.查找整理科技诗篇,总结文人关注科技实用层面的写作倾向。

2.课外阅读林语堂《苏轼传》,全面认识多才多艺的巨子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