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进化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银行如何在转型中进化?

银行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世纪性难题。

我们都知道,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指出:“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这就是著名的进化论的由来。

当人们纷纷认为,比尔·盖茨说银行是二十一世纪的恐龙之时,实际上是想强调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困扰银行业的世纪难题。但是人们忽略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银行的自我进化和转型能力。

纵观世界银行的发展史,银行业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的银行,从早期的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逐步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现代银行,从单一的货币兑换商进化为现代银行的大金融百货公司,无一不是银行适应社会发展而自我进化和转型的结果。

从中国的银行业发展状况看,从明朝中叶形成的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出现的票号,到1905年成立的“大清银行”,再到现在由央行、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以及134家家城市商业银行、17家民营银行、1262家农村商业银行、33家农村合作银行、965家农村信用社、1562家村镇银行、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9家外资法人银行等4000多家机构组成的,种类齐全、功能健全的银行体系。而且,至2018年5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达到249.66万亿元,总负债229.4万亿元,都是不断进化和重生的结果。

目前,银行再一次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考验,再一次面临进化和转型的抉择,特别是在目前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视野下,我国的银行业如何加快转型面向未来?如何通过创新发展走向未来?如何通过提升合规创新能力竞争未来?实施什么样的人才战略赢得未来?这是银行业共同的课题和责任。

一、我国银行在进化和转型中实现了战略突围

有人说银行业的进化面临业务进化、网点进化、监管进化、科技手段进化等方面的全方位挑战,实质上面临的是对未来银行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选择。

近十年来,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金融脱媒的冲击,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历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冲击的阵痛,银行业屡受质疑和冲击,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赢利模式,我国银行业不断地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但是我国银行业不断地转型和进化,从2000年开始的网上银行发展,到2013年各银行纷纷成立直销银行;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对战,到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合作;从2013年各银行纷纷开始第一次转型,到2016年第二次转型,我国商业银行无一不是通过转型实现了进化,不仅打破了“大而必僵”的预言,更是实现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创利提升的神话。

从2006年到2016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全球化金融危机中不仅安全地度过了金融危机,相反通过应对金融危机实现转型,反而创造了我国银行业的前所未有的黄金十年。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银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一度曾经人必言互联网金融,更有甚者提出我国银行业已经走下坡路,还会有未来吗?马云那句名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曾经广为流传。我国银行业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不仅收复了互联网金融夺去的失地,反而实现了银行发展方式的改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银行业对外改革,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国际化战略的挑战,“狼来了”成为我国银行业的流行语,但是十七年过去了,我国的银行业不仅成功的实现了“与狼共舞”,而且走向了世界并融入了世界银行金融体系。

我们身处一个颠覆不断发生的时代,而且种种颠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对银行业来说,每一次的颠覆都是巨大冲击。事实证明,银行业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恐龙,而且在每一次的颠覆中通过转型实现进化重生。

二、银行面临更大的进化和转型考验

在目前世界政治经济走向多元化的时代,创新、发展、新科技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国际金融改革的风起云涌,面对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银行业面临更多的进化选择和转型机会,同时我们由于选择结果的不可控和代价的不可预期,对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1、银行转型应该有什么样的经济金融政策引导?

银行作为特殊行业,银行的转型离不开经济金融政策的引导,那么,在银行业转型过程中,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经济金融政策环境?我国的经济金融政策需要为银行业的转型和进化提供什么样的引导?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政策制定部门、银行监管部门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银行业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提供有利于银行转型的经济金融政策环境和条件,是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责任和职责,更是银行业的共同研究的使命。

2、银行转型需要怎样的理论突破?

任何转型都需要理论的突破,我国银行的不断转型过程都是金融理论的突破过程。在未来银行的进化和转型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新的金融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来支持银行转型?金融理论又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对银行转型进行指导,这不仅仅是金融理论研究者的任务,更是所有银行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更多的金融理论的突破,才能实现银行业更深入的转型和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金融理论研究工作者和银行业从业人员任重而道远。

3、各银行转型如何进行战略突围?

整个银行业需要转型。但每一家银行怎么转型?向哪里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什么?需要每一家银行在战略上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引领。战略在每一家银行转型中的作用如何形容也不为过,银行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更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这就需要每一家银行结合自己的条件和可能,明确发展战略并通过战略的引领力成为全员的统一行动纲领和共同目标。因此,在转型过程的未来,银行的战略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都需要提高。

4、银行转型需要什么样的金融科技支撑?

每一次银行的转型和突破,都是金融科技创新的结果。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为我国银行业的未来转型提供了手段和基础能力的支撑。但是在未来,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如何支持银行转型?银行转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决定着银行转型的成败。我们虽然不唯技术论,但是只有金融科技的充分利用才是银行转型的未来。

三、《银行进化论》是一个银行工作者的深度思考

关于银行转型的文章很多,但是零零散散的居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关于银行转型的著作也有很多,有的纯粹是理论上的探讨,对银行实践的指导性较弱;有的是过去实践的总结,理论指导意义有所欠缺。

《银行进化论》的作者麒鉴,是金融学博士,有扎实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功底,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研究工作实践又为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野,商业银行支行、分行、总行的工作经验使麒鉴博士参与了我国银行转型实践的全过程,任职分行行长和总行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也引发了麒鉴对银行转型深度的思考,这部《银行进化论》是麒鉴博士几十年银行工作系统性思考的总结,更是对我国银行业转型的积极探索。

目前,一系列正在发生的问题需要银行业人士做出解答:银行应该如何转型?银行的转型该转向何处?转型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转型升级到底先从哪个环节开始?还是同步进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银行进化论》选取七个方面的内容对我国银行转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应该说抓住了目前我国银行转型的痛点。

关于零售银行转型,作者提出已经成为银行输不起的转型战役,这是因为我国的银行业纷纷提出向零售银行转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应该向零售银行转型一直存在着争议,银行内部管理层也一直是左右摇摆的态度,因此零售银行转型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零售银行转型的成功性存在较强的偶然性。书中提出向零售银行转型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获取价值客户的能力,而智能化大数据的应用、卓越化的客户体验、精准低成本营销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于对公业务作为银行利润支撑如何强基固本?这个问题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决定银行转型能不能坚持下去的最重要因素。毕竟对公业务是所有银行的重中之重,对公业务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的主要来源。只有在对公业务能够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业务和利润时,才能将银行转型进行到底。在对公业务的转型过程中,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何处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的银行对公业务毕竟是银行吃饭的根本,任何转型都必须以对公业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为前提。这既是银行转型的难点,也是银行转型的重点。作者提出,过去我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是对公业务的黄金10年,而未来5年,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将成为对公银行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交易银行承载了目前我国商

业银行公司银行战略转型的三大方向——轻资本、零售化、“互联网+”的转型。通过交易银行的打造,以更先进的业务模式和“互联网+”的技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的发展。交易银行应该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下,对各类账户及交易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全流程和嵌入式服务,通过对各种“交易”类型和场景的全新重构,要跳脱出银行的固有思维和银行的业务逻辑,围绕客户交易行为和交易账户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更加专业、深入、全面、系统化、价值延伸程度更好的服务,而这些建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于大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如何走出迷局?这是目前的热点,更是政策和管理的重点。面对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的现实情况,作者提出通过金融大数据提高银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能力。在大资管背景下,作者认为银行具有一些核心竞争力优势,从而银行大资管业务在对资产管理新规定平稳过渡以后,将全力打造集投研能力、销售能力、产品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于一身的银行资管新时代。作者提出,银行的轻型化正在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大资管和大投行业务是上市银行推进战略转型、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发展方向。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将推开银行资产管理的另一扇窗,让资产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大资产管理时代下为银行带来核心驱动力。作者提出的资产管理新规将改变未来的金融理财产品市场格局,也将改变着银行的存款品种格局和产品创新的未来方向。目前,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和高利率定期存款的火爆,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未来,更多存款与理财功能相结合的衍生性产品将是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值得关注。

关于银行同业业务如何实现穿透式监管并解除马甲外衣的问题,这也是监管目前最重视的问题。对同业业务的规范一直是监管重点,曾经的“同业负债+委外投资+同业理财”为代表的同业套利模式在为银行带来盈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金融风险的积聚和金融秩序的混乱。曾经很长时间,人们认为同业业务是鸦片,明知道有“毒”但是却不愿意放弃。银行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收益错配、高杠杆率和监管套利等方式,突破了监管的现行规定和监管约束,这也成为银行监管的痛点。目前,同业业务监管难题是如何去杠杆,更是要回归正常情况下的杠杆适度。作者提出同业业务的穿透式监管,以降杠杆为目的,以降通道为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为同业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

关于银行人才保卫战的问题。作者认为银行转型表面上转的是业务,但是决定能否转型成功第一因素却是人才。在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员工面临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也在所难免,银行的人才流失已经不可避免,银行如何应对人才保卫战才是未来重中之重。作者提出商业银行面临人才的转型挑战,除了面临业务、管理、监管的转型挑战外,更多的是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才领导力素质的挑战。对于银行的人才之战来说,高级管理人才的竞争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重大转型时期,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才的领导力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这一观点值得我国银行业高级管理人才思考。

关于监管升级,银行未来之路该咋走?监管升级的不仅仅是对银行的监管,更是对监管者自身的监管。作者提出的要防止层层加码的过度监管,防止监管的过严、过重,做到有严有宽、宽严适度、管得管住、放的放开,才是监管的根本要义;要建立和明确合规创新是第一要务的银行监管理念,要改变过去我们习惯的那种“先上车后补票”的创新模式;要大力通过自身的制度行为影响监管行为,建立良好的管理的机制,包括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主动适应监管、主动接受监管、主动提出监管标准、主动对监管标准提出建议,考验的是银行的合规底蕴和合规制度的认知。这些观点和建议给了银行业一些启示。

银行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难题,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也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转变时期,不确定因素很多,但只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战略、管理、策略、创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商业银行不会是“恐龙”,仍然会迎来美好的明天。总体来说,这本《银行进化论》对于银行业来说,很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史建平(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