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探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持续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价值体现和内在要求。

一、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定位发展方向

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大力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7年6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388所,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另据《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近年来高职院校布局向下延伸。2012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中,有630所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有近200所高职院校在县里办学,150多所高职院校办在工业园区、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满足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教育部2007年和2017年发布的数据比对,十年间,全国高职高专学校增长率达18.84%,一共增加了220所。贵州省的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增长最快,增长率高达78.26%%,其次是重庆市,增长率为73.91%。

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地处重庆市大学城,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国家民政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该学校原为民政部创办的重庆民政学校,2000年划归地方,2001年调整为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09年整体搬迁入驻重庆大学城。该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之一,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立足现代城市服务和民政社会工作,确立了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发展的办学定位,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型高校;进一步明确了“积极面向城市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健康养老服务一线,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带动重庆及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重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服务。

同样地处重庆市大学城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坚持贯彻落实重庆市的规划战略,服务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紧紧依托显要区位优势,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应用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办学定位,按照“用电子技术提升先进制造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值现代服务业,由数码艺术发展新兴创意产业”的专业发展思路。该学校通过培育专业特色引领办学特色,开设与重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专业56个。同时,为适应重庆市重点打造的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产业等10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学校创新专业产业“集群式”对接思路,着力打造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技术等11个特色专业群,持续深化对非“电”专业的带“电”改造,更加突出电子信息办学特色,更加聚焦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二、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高职教育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依赖性,与地方发展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区域产业需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修订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服务新产业、新装备、新动能的专业点数量大幅增加,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移动互联技术等专业点数达12000多个,服务民生需求的康复护理、健康养老等专业点数达3126个,专业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增强。部分专业积极调整办学方向,增设大数据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技术、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方向近300个。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点面向第三产业,紧密契合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背靠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设置、调整和建设。2016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3年学制招生专业有46个,涵盖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新闻传播、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医药卫生、旅游、交通运输13个高职专业大类。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已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面的专业建设体系。学校当前已建或在建市级及以上重点建设的专业有市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7个,在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主持在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1个。

高职院校面向新兴产业新增专业,服务新兴产业、民生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专业点数量大幅增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就业选择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满足社会需要,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高职院校应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先进文化的传播与辐射;参与社区教育,服务老年学习,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通过近年来的建设,立足民政社会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扩大社会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从而服务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生产性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开发了重庆市社会工作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认证制度,填补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的层次缺陷;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为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公司开发自动化标识卡测试系统,并为企业节约测试费用110多万元;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为圣都物流园区企业开展叉车操作人员培训,使叉车和托盘使用率从2010年不到20%提高到现在的80%,货物装卸转运效率比原来提高1倍,成本下降50%。

四、服务国家战略,提升综合实力

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服务国家战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在“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一是高职院校以其专业门类齐全、课程综合全面、较高水平的教学设施等优势,通过完善自身发展,加强专业建设、职业培训、市民教育、服务“三农”等为“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通过孤儿高等教育助学工程、涉农院校和涉农专业建设、有效实施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开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扶贫等路径服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三是通过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和培训、拓展来华留学教育、加强师生跨文化交流等路径,服务“一带一路”建议。为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应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传播;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服务大型跨国集团和企业的境外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高技能劳务输出需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