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的高等财经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财经类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思考

施建军施建军,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理事长,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一、财经类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财经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引导与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二是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三是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四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目标:财经类大学就是要瞄准同类和相关国际知名大学发展前沿水平。创造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

到21世纪中叶,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与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二、财经类大学的建设任务

(一)规划好发展愿景,强化共识

一是要进行学校整体的规划和布局思考,想清楚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这样一所大学。二是要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三是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强调一流人才才能建设好一流大学。没有一流人才,就没有一流大学。四是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经济和管理类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宏观重大问题能力,布局好智库建设的阵地。

一个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这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评价一所大学的重要指标。在学科建设问题上,财经类大学必须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在学科建设问题上,财经类大学发展必须以国家目标为导向。坚持以应用型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社会;坚持大学办学优势学科的特色导向;坚持竞争力优先的导向原则,坚持效益优先的导向原则。

建设财经类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龙头和关键。学科建设问题,反映出学科的领导地位和学科竞争力,反映出大学的综合实力,反映出教师的学科平台的影响力,反映出大学的品牌与声誉,反映出学科的高水平师资支撑,一个优秀的学科必须依托于大师。

(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团队合作

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认真分析缺什么、培养什么,绝不能糊里糊涂。要防止队伍建设“杂草丛生”,而没有科学的人才规划。

一是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二是要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在引进和培养两方面下功夫,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改革

财经类大学要坚持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和国际化的未来财经精英人才。一是要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加大教学投入,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育人环境;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开放的网络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国际化发展;三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尊敬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舒适、自由、开放的空间。

(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争创一流

一是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二是要培育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汇聚学科队伍,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财经高校智库,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四是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五是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保护创新、宽容失败,大力激发创新活力。

(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世界合作

一是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二是要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外语教学环境,提升校园的国际化程度;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积极参加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国际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四是要积极推进学生的国际化,强化学生出国学习的能力,推进中外学生的融合,推进学校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五是要开拓学术视野,站在国际学术前沿,产生出原创性、高水平、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重视国际化的科研之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有实质性内容的国际合作,真正使学术走向国际舞台。积极展开平等互惠的国际合作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提升大学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双一流”建设需要在积累中发展,确立目标,砥砺前行,长期坚持,才能实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