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

1.3.1 农村金融的兴起时期(1949—1955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农民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政府的提倡和大力推动下,创办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并成为该时期农村金融的主体,在1953年农信社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农信社主要担任经济组织的存贷款业务,其规模虽不大,但充分体现了其合作性质,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1.3.2 农村金融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3年)

195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但1957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银行并入中国人民银行,1958年又将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合并,由人民公社进行管理。这一时期国家对农村金融进行了多次改革,其发展过程十分曲折。

1.3.3 农村金融发展的停滞时期(1964—1976年)

1963年,国家提出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11月,又组建了中国农业银行。1965年,第三次撤销中国农业银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信社虽然名义上交给了贫下中农管理,但实际上导致了多数地区的农信社面临破产的边缘。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合作制被严重扭曲,农信社资金被挪用,农信社几乎丧失了独立经营的地位。

1.3.4 农村金融的恢复时期(1977—1984年)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得以恢复,统一管理支农资金、办理农村信贷、发展农村金融成为其主要业务,并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于一身。此时,农信社属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这一时期,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占据了主导地位。

1.3.5 农村金融的发展时期(1985—1995年)

这一时期,我国商业金融体系迅速扩张,其在农村的经营网点不断增加,农信社垄断的局面开始被打破。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农业开发贷款成为其主要业务。邮政储蓄银行也迅速发展,成为农村中储蓄业务的重要力量,其网点在全国都有分布。该时期,我国的农村金融从停滞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1.3.6 农村金融的深化改革时期(1996年至今)

1996年,农信社和农业银行脱钩,农信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了真正服务“三农”。现农信社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原来的撤并农村网点转向城市到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开设了大量经营网点。由原来国家实行取缔民间金融政策向规范和监督民间金融发展,形成了多金融机构合作的体制,带给了农村地区更多的金融服务,并且在不断地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1986年,中国邮政储蓄开始恢复;1990年中央人民银行调整了邮政储蓄的存款支付利息;到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开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资金,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资金压力。2006年,农村地区开始出现了村镇银行、农村互助资金组织等农村金融机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