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虽然2004—2017年,中央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仍有漫长路途:2015年第一产业比2014年增长3.9%,第二产业比2014年增长6.0%,第三产业比2014年增长8.3%;2016年第一产业比2015年增长3.3%,第二产业比2015年增长6.1%,第三产业比2015年增长7.8%。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速明显低于第二、第三产业。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相关制度的系统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流通和加工配合等。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措施,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自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以财税、货币信贷、监管政策相结合的正向激励扶持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改善。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有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1311家村镇银行以及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约为13%。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农业具有基础性、风险性、弱质性、低收益性的特征,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薄弱,运营成本高,风险大,交易手续繁杂,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各方面的问题。自2014年起,“三农”领域的贷款投入需求约为8.45万亿元,减去实际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三农”金融缺口仍有3.05万亿元。可以说,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悬而未解,金融血液始终难以输送到广袤的农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金融对“三农”的支持问题,因为农村金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致富和农民的增收。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增收,离不开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