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程(第五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排球运动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排球运动概述

排球(Volleyball)运动从一项娱乐休闲项目发展到现在拥有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世界男排联赛、世界女排大奖赛等比赛的竞赛大项;从奥运会仅设有男、女排球两项,到今天的排球、沙滩排球,男、女共四块金牌;从美国的一种民间健身娱乐活动,到现在拥有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排球运动。百余年来,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大洲蓬勃发展,并涌现出无数排坛明星,各领风骚。这些明星造就了排球运动的独特魅力,也使排球运动日益发展、壮大,并倾倒无数球迷。如今,排球运动已衍生出众多不同的形式,如四人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软式排球、草地排球、雪地排球等大众排球运动。本教材选取广为人们熟知并深受大众喜爱的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三项运动做全面的介绍。

一、排球运动起源和发展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

(一)娱乐排球(1895—1936年)

排球运动本就是为娱乐休闲而创造的(1895,美国,威廉·摩根),因此排球从诞生之初就被大众认可为一项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人们进行排球运动,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

但游戏也需要有规范,因此,从1896年制定第一个排球规则开始,排球的各项规则开始逐步建立:1900年,采用21分制;1912年采用运动员轮换制和三局两胜制;1915年,采用15分制。尤其是1921—1938年间,因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多样化,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除划定了比赛场地外,技术动作被归类为发球、传球、扣球和拦网,场上队员也有了明确的位置分工。此外,1924年,单独制定了为妇女参赛的女子比赛规则。

(二)竞技排球(1947—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排球运动一度停滞不前。直到1947年7月,在法国、前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三国的倡议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制定了国际排联宪章,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竞赛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正式出版了通用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并选举法国人保尔·黎伯为第一任主席。从此,排球运动从娱乐阶段进入了竞技阶段。

根据国际排联大会的决议,1948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第一届欧洲男子排球锦标赛,1949年在布拉格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排锦标赛。

其后,第一届欧洲女子排球锦标赛(1949)、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52)、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65)、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73)、世界青年男、女排球锦标赛(1977)年先后在国际排联的领导和组织下成功举办,竞技排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

1964年,排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了第18届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竞技时代的全面到来,也掀起了世界排坛诸强争霸和各大技术流派竞相绽放的潮流。

20世纪50年代的排坛霸主是苏联队。苏联无论男队、女队,均身材高大、力量强劲,进攻扣球势大力沉,多次蝉联世界冠军,他们被称为“力量派”。

能与“力量派”抗衡的是以前捷克斯洛伐克男排为代表的“技巧派”,他们战术细腻,以球的线路变化和落点控制为特色,曾在1956年巴黎世锦赛上击败苏联队获得冠军。但在“力量派”和“技巧派”的多次交锋中,“力量派”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著名“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率领日本女排创造了“滚翻防守”“勾手飘球”等技术,打破了苏联女排称霸的格局。凭借出色的防守、飘忽的发球、迅捷的快攻和顽强的意志,“东洋魔女”横扫女子排坛,除了诸多世界冠军,她们还获得了东京奥运会女子排球的冠军。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世界排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日本女排学习了中国的“近体快”“平拉开”等快攻技术,创造了“短平快”“时间差”“位置差”等打法,成为“速度派”;苏联队保持了“力量派”的特点并加以了改进;捷克斯洛伐克队仍是“技巧派”的先锋;民主德国队则以高大队员的“超手扣球”和高成功率著称,被称为“高度派”。

(三)现代排球(1980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排球进入了现代排球阶段。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排球和“大排球”三个内涵。

(四)走向社会化、商业化与职业化

1984年,墨西哥人阿科斯塔当选为国际排联主席。上任伊始他就郑重宣布:他的目标是把排球发展成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于是,他领导国际排联对机构本身和排球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将排球运动推向了市场:改革赛制、修订规则、配合并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创办世界男排联赛和女排大奖赛等,把排球运动推倒了竞技体坛的高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意大利在国际排联的倡导下率先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大力推行排球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科学的理念和运营机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意大利排球水平在职业化后显著提高,原先战绩平平、连进入前8名都困难的男排甚至获得了4次世界冠军,5次世界亚军。

随后,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的职业排球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也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排球职业联赛。

二、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新中国排球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6年卧薪尝胆,学习先进阶段;1976年至1995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阶段;1995至今,体制改革与赛制改革阶段。

(一)卧薪尝胆,学习先进

1949年以前,我国和亚洲的排球比赛都采用9人制的比赛,且主要是在几个大城市中开展,水平很低。而国际上普遍采用6人制的排球比赛。由于9人制排球比赛队员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6人制排球比赛队员的位置要轮转。因此,暴露出9人制排球运动员的技术不够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百废俱兴,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中央政府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为了能与国际比赛接轨,更好地与各国人民交往,决定采用6人制排球。

1950年7月在全国体育工作者会议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次介绍了国家队伍到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访问,学习6人制排球的情况。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全国排球比赛。8月组成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大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了世界大学生第二届排球赛。1951年正式成立了国家男、女排球队,并到14个城市作巡回表演,介绍和推广6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技战术和比赛训练方法。对6人制排球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CVA)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排球协会成为会员。1956年8月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巴黎男子第3届,女子第2届世界锦标赛。分别获得第9名和第6名。

1964年,在日本女排夺得十八届奥运会冠军后,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教练率领日本女排再次来华访问,并执教中国女排。之后,周总理亲自观看了中日女排比赛和日本女排的训练,号召我国运动队要学习日本女排的训练和比赛作风,当时的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总结了日本女排的训练方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从一大”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日本女排带来的新技术、新战术,以及她们的训练作风和方法对我国排球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当1981年中国女排在东京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时,袁伟民教练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要感谢日本排球界对提高中国排球运动水平所做出的贡献。

十年动乱严重地干扰了排球运动的发展,技术水平下降,运动队伍青黄不接。中国排球运动水平与世界排球运动水平的差距也拉大了。

1972年,为了中国体育运动重新崛起,周恩来总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国家体委召开了五项球类运动会,使竞技体育运动得以恢复。同年又召开了“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明确了排球技战术的指导思想,当时国家体委决定建立国家排球训练基地。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决定在我国著名的排球之乡、中国古城——漳州,建立排球训练基地。漳州排球训练基地的建立,给各省市的优秀选手提供了一个同台竞技的大舞台,在此,各队充分交流技战术方法、训练手段,技战术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也培养了运动员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优良品质,为我国排球运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没有走出十年动乱阴霾的中国排球队于1974年参加世锦赛,我国男女队仅获得15名和14名的成绩。1976年,国家体委决定重新组建国家男、女排球队。任命袁伟民为中国女排主教练,戴延斌为中国男排主教练。刚上任的袁伟民主教练就提出了“三年打败韩国队,五年打败日本队”的口号,确立了“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性队伍”的培养目标。在其后的训练中,创造性地实践了“在以技术方面为主的基础上,向全攻全守型发展。坚持快速,发展高,力争网上的优势……”的中国排球运动技战术指导思想。形成了攻防全面,战术多变,以高制亚洲、以快制欧美的全方位技战术打法。为了实现所确定的建队方针和技战术指导思想,在“严”字上下功夫,同时积极创新技战术,使我国的排球技战术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新组建才一年的国家男、女排球队在1977年的世界杯比赛中就获得了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的好成绩。这也说明了我国排球运动水平已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而且由于我国女排球队员曹慧英在比赛中的突出表现,一人获得了优秀运动员奖、拦网奖和敢斗奖三个奖项。

中国女排在1981年的世界杯上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掀起了学习中国女排拼搏的热潮。中国女排再接再厉,在1982年的第九届世界锦标赛、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的世界杯和1986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克服了在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连续获得了五次世界冠军,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开创了现代排球的新纪元。

经过漫长的18年,中国女排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在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又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这也是中国女排的第六个世界冠军。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在世界排球运动中成绩趋于下滑,女排勉强保留住世界强队的位置,但男排依然处在十分尴尬的中下游位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铜牌,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男排则与其他四支队伍并列第五名。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也仅获得第五名的成绩。

时隔11年,在2015年9月6日结束的第12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在著名教练郎平的带领下不负众望,以11战10胜,并且在最后一场比赛中3 ∶ 1战胜东道主日本队,第8次捧起世界冠军的奖杯,站在了国际排球的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再次杨威华夏大地。更值得庆贺的是2016年8月23日,中国女排以顽强拼搏的斗志,从小组赛第四的位置,力擒东道主巴西、欧洲强队荷兰后,在决赛中以3 ∶ 1战胜塞尔维亚,第九次捧起世界冠军的奖杯,这也是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重新夺回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被肯定。

(三)管理体制与赛制改革

1.中国排球改革与俱乐部制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和发展,加快了我国改革的步伐。当时的排球体制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顺应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走职业化道路,成为我国排球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走,国家体育总局业务部门曾提出“从赛制改革入手,主客场为主要突破口”“开辟排球市场”“向实体化过渡”,努力“推进中国的排球职业化”建设的排球改革思路。1995年以赛制改革为先导,开创了排球改革的步伐,赛制的改革使队伍充满了活力,技、战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1997年中国排球管理中心成立,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国排球界期盼已久的体制改革方案——协会制管理正式出台。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国家体委提出运动项目向协会化、实体化过渡,对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探索,并在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取得初步成绩、积累了经验的情况下,第二批改革中批准成立了6个新的管理中心中的一个。排球管理中心是国家体育总局承担排球运动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排球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统一组织和指导全国排球运动,提高其普及水平,推进排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

2.中国特色的俱乐部制

排球改革以来,经过排球界的努力,各方面如市场、经费等状况都有改善。在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中国男女排球队双双夺冠。一步一步从低谷走出。

1999年中国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决定继续坚持以赛制改革为中心,加大排球改革的力度,宣布2000年参加全国排球联赛的男女球队将由目前的8支球队增加为12支,而且必须是俱乐部球队参加。排球运动管理中心认为,只有实行俱乐部制才是排球改革的方向所在。在开始阶段,不要求必须注册多少钱,也不要求一步登天,主要目的是建立像西方那样完善的俱乐部。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但要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倾向企业与运动队相互合作,充分发展各自的优势,互利互惠,走“合作俱乐部”的道路。

如今,中国的排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男女A组队伍各有12支,B组队伍各有4支,联赛采用升降级外加挑战赛制度,联赛排名A组第11、12的两支队伍将和B组排名1、2的队伍捉对进行挑战赛,获胜的队伍获得下一年度联赛A组的比赛资格。另外,各省市还建有不同年龄组的青少年队伍,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每年都主办从U16到U21年龄段的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为中国排球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

三、世界三大排球赛事发展历程

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于1947年在巴黎成立,1949年举行第一届男子排球锦标赛,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世界杯男女排球赛则分别于1965年和1973年举行首届。

(一)世界排球锦标赛

世界排球锦标赛是由国际排联(FIVB)主办的全球性排球比赛,是排球最早的、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比赛。世锦赛每4年举行一届,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原与奥运会同年举行,1962年起改在奥运会后第2年举行(女子第5届除外),冠军获得者可直接参加下届奥运会(历届世界排球锦标赛男女前三名见表7-1)。

表7-1 历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前三名

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只有男子比赛,女子比赛始于1952年。最初的世锦赛并不受洲际队数的限制,即提出参赛申请的队,都可获得参赛资格。从1986年(男第11届,女第10届)国际排联规定只允许16个队参加世锦赛,因为排球运动已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热门运动,希望获得参赛资格的国家越来越多。如今世界排球锦标赛已成为排球运动的重要赛事之一。

(二)世界杯排球赛

这项赛事的前身是(亚、欧、美)“三大洲”排球赛。1964年国际排联将其更名为“世界杯”排球赛,并决定于1965年9月在波兰举行首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历届世界杯排球赛男女前三名见表7-2)。

表7-2 历届世界杯排球赛男女前三名

世界杯是由全球高水平的男、女球队参加的国际性的排球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从1991年世界杯赛被改为在奥运会的前一年举行,相当于是奥运会的资格赛。获得前三名的队伍则有资格进入奥运会。世界杯的参赛的资格是:举办国、当年举行的各大洲锦标赛的冠亚军、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共12队。

(三)奥运会排球赛

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排球运动第一次被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奥运会是世界最高水平比赛,每4年举行1次。有资格参加的队是:各洲的冠军队、主办国的代表队、上一届世界排球锦标赛的前三名,还有由国际排联直接管辖的预选赛产生的三支球队,加起来共12支球队(历届奥运会排球赛男女前三名见表7-3)。

表7-3 历届奥运会排球赛男女前三名

四、现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

(一)技术动作的攻防两重性更加显现

现代排球比赛攻防节奏加快,技术的攻防两重性也更加明显。发球不再是比赛的开始技术,而是攻击性极强的进攻技术,跳发球的球速可达100~120千米/小时,超过了扣球的速度。拦网早已不是单纯的防守技术,而是最前沿的进攻技术,成功的拦网威力绝不亚于扣球。随着防守反击的水平大大提高,防守击球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防守,而是进攻的开始,是发起进攻的首要环节。

1.技术动作模式发展变化

在现代排球的高水平比赛中,由于球速的增快和战术变化莫测,防守动作由原先的准备姿势——判断——移动取位——击球的模式,已发展到了边判断边取位——反应动作——控制球的模式。这种模式多采用集中精力向一侧边判断边取位。反应动作则是用肩、臂、手、脚等身体的适应部位去拦截来球。身体部位接触的瞬间,注意控制球的反弹方向和力量则是现代防守技术的动作关键。防守时不再是清一色的运用双手垫球技术,耸、翘、抬、挡、搪、拍等多样化击球动作都在防守中成功运用,大大提高了防守的成功率。现代高水平排球不仅要求运动员跳得高,而且还要求运动员跳得快,跳得远。身体后仰双脚制动的两步、三步助跑起跳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排球进攻战术的发展变化,踮跳、单脚起跳、冲跳等多种起跳方式使进攻战术空间更为广阔。

2.跳发球技术多样化

跳起大力发球力量大、球速快,给对方接发球带来很大困难。但一成不变的跳起大力发球容易被对方摸到规律而威力减弱。以同样的跳起动作或发平飘球、轻飘球,或发侧旋球、下旋球,或轻发落点球等各种性能变化的发球以及组合性能球的发球技战术已逐渐流行。

(二)训练发展趋势

1.提倡逆向思维

欧美教练员提倡“批判与否定自己”,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定式,建立逆向思维定式。他们认为应该经常变换立场、变换角度看问题,应审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训练手段,这将有利于打破常规,有助于突破与创新。

2.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

欧美国家重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但对发挥教练员主导作用的认识却有别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松博文。大松博文最典型的训练思想是将教练员作为运动员的对立面来进行训练,教练员身体力行。而欧美国家的教练员的训练思想则认为,教练员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训练方案上,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不仅要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并且要建立运动员之间的对抗。

(三)心理训练的发展趋势

现代高水平排球的竞技对抗已逐渐逼近了人体的心理、心理限度,教练员、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素质显得格外重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胜任高水平比赛的。心理训练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四)身体训练的发展趋势

现代高水平排球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的教练员都重视体能训练。

当前世界排球强队在体能训练上多采用以下办法:聘请体能训练专家进行训练,训练指标及训练过程由计算机管理,多采用非田径式的体能训练方法,并多在排球场上进行体能训练。

(五)规则修改的原则趋势

近年来比赛规则修改频繁,特别是1999年1月1日实施的规则,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之为排球发展史上的历史性变革。但规则的修改始终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保持排球运动特色,适应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提高比赛的观赏性,适应市场和观众的需求,扩大排球运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