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聊哲学:中国哲学入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行生克

夜空中最亮的星——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古人早已观察到,而距离较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肉眼则不易发现。

古人认为这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比较大,也有不少人认为河图和洛书是星相图。

河图就记载了五大行星的出没,火星二月、七月在南方出现,木星三月、八月在东方出现,金星四月、九月在西方出现,土星五月、十月出现于中天,水星十一月、六月在北方出现。

五行来源于天象,然后再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推演到万事万物中。

五行相生,“生”含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意义。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不尽。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者”和“我生者”;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叫“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则为火之子。

五行相克,“克”含有制胜、制约和克服的意思。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者”和“我克者”两方面的联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为我“主”;我克者为我所胜,为我“从”;所以五行的相克关系,又叫“主从关系”。《黄帝内经》中也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和“所不胜”的关系。以火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那么金就是火之“所胜”,水就是火之“所不胜”。

在相克的关系中,引起乘侮的原因就是“克者”与“被克者”的力量悬殊。

在相克的关系中,过分克制(“克者”过强),以强凌弱,克者凌驾于被克者,克者乘机侵袭被克者,就是相乘。

在相克的关系中,克制不足(“克者”过弱),反被“被克者”欺侮,“被克者”反过来克“克者”,就是相侮。

比如,火克金、金克木,当金亢盛,金不仅能克木,而且还会趁机侵袭、破坏木,称为“金乘木”;金能量充沛,金不仅不受火的克制,反而对火进行反侮(反克),称作“金侮火”。

而当金衰弱时,火不仅要克金,而且还会趁机侵袭、破坏金,称为“火乘金”;金十分虚弱,木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反克),称作“木侮金”。

五行中的相生和相克不是独立的,而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事物就会过分亢盛而为害。

五行制化就是通过相制和相化来调节矛盾,维持平衡。

相制就是借助“我生者”来制约“克己者”。例如,金克木,木可以借助自己所生的火来反克金。

相化就是借助“我生者”来滋养“我克者”。例如,金克木,金可以借助自己所生的水来滋养木。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十分有趣,可以应用在万事万物中,特别是在中医领域,五行生克被大量应用。

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还用五行推算朝代国运。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他把五行作为五种德性(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赋予各个朝代。

五行有相生相克之说,认为禅让为五行相生,革命起义为五行相克。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以此学说来解释历史变迁和王朝更替。

夏朝是木德

商朝是金德

周朝是火德

秦朝是水德

汉朝是土德

魏朝是木德

晋朝是金德

南北朝火德

隋朝是水德

唐朝是土德

宋朝是木德

元朝是金德

明朝是火德

清朝是水德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很多,每个朝代属于什么德性,有很多说法,一旦一朝排错,后面都错。

五德终始说在古代相当流行。所以,在春秋时期,邹衍游历各国,享受的是诸侯般的高规格待遇,而孔子游历各国,却处处碰壁。

秦始皇也很喜欢五德终始理论。

其实,历代王朝都很关心自己的德运属于哪种五行,因为关乎正统和天命。因此,一些朝代时不时就把五行改来改去。

五行理论用在朝代更替不一定正确,不过每个朝代的五行生化克制关系是有理可循的。德不配位必有所失,从古至今,德不配位且五行被克最大的影响就是朝代更替过快,因此儒家一直在强调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