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区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毋庸赘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优势,强化创新能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传统意义上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应该加上必不可少的创新。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在热烈讨论“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术语是世界银行发明的。从世界银行发表的多个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应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会上升。而它的产业结构及科技创新却未出现显著的改善或进步。其结果是,它既不能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又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从而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和世界上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进程表明,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强化创新能力。

如何强化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重大问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国情不同,强化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必然是不同的。在欧盟强化其创新能力的多种方式方法中,研究区建设颇为引人注目。

构建欧洲研究区的设想是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提出的。应该指出的是,欧洲研究区不是一个坐落在某地的科研机构,而是一种整合欧盟科技资源的科研体系。在这一体系内,欧盟各成员国的科技资源(包括科研人员、技术、知识和信息)互通有无,相得益彰。这必然会有效地发挥欧洲研究区的整体优势。

刘慧博士在本书中探讨了这几个问题:欧洲研究区建设的理论依据、欧洲研究区建设的由来和目标、欧洲研究区建设的方式方法、欧洲研究区建设的进程回顾、欧洲研究区建设效果的评价、欧洲研究区建设对中国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启示以及欧洲研究区建设对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启示。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十分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早在2014年2月26日,他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汇报时就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洲研究区建设的一些做法,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例如,早在2015年,北京、天津和河北就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这一共同体将以北京为核心,将京津冀三地整合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使创新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引擎。那么欧洲研究区能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刘慧博士在本书中总结了这几点: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跨部门合作。

国内学术界对欧洲研究区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因此,刘慧博士的专著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空白。

江时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2017年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