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简论道与德
“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道气一体,出而异名。
“本无乾坤与坎离,一气流行天地间。”——环宇皆气。
“万物自得以道,宇宙统一于气。”“气化万物。”——宇宙万物皆自气化、精凝而成形;“化不易气”。——无论万物怎样变化,气自身不变(生灭)。
“化不易气”、“气化万物”,如此井然有序,一定有一个“元始天尊”在暗地里发号施令,它深入于万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表,偶露一鳞半爪,谁也说不明白,只好勉强给它安一个名字曰:“道!”“道”因气而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钟祖、吕仙阐释曰:“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离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阴阳交媾,变化万千,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这就是宇宙的自然状态、自我本然状态及演化真经。
乾坤坎离、化不易气、缘生性空、三生万物……生来化去都是“有情无情共一炉”的宇宙“大统一场能”,宇宙元始自造自化能“元始祖气(炁)”的杰作。就在这道化万物的同时,大道的庐山真面目也就逐渐显露出来。“道”,就是宇宙元始自造自化能元始祖气(炁)及其运动变化之象,包括隐在的虚相。
尽管如此,也只是道化之轨迹,远非大道之本体,大道本体之表象谓之“德”!
道与德,即体与用。大凡宇宙及宇宙之物,有体必有用;反之亦然,宇宙中没有无用之体,体从用上见,道由德可识。因此我们就可以从流溯源而自用见体,依德识道。
单说大宇宙本体曰道,单说其功用曰德,体用同说曰道德;故道之与德,一源一流,一体一用,体用同功,没有先后之分,只有体用之别。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虚无无形谓之道(乾、阳),化育万物谓之德(坤、阴)。
天之大德曰生(孕),地之大德曰长(育)。故此没有道,就没有宇宙万物;没有德,宇宙万物就失其本性。
或曰大道为无极,系本寂之体,朴德是太极,为本智之用,而体用同功。它们虽不是一个东西,但也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体之两面,非谁生了谁。所以古圣在论述道与德、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时,常用“尊道而贵德”、“无极而太极”这一表述;亦即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即道就是德,德也是道。显象时道在德中,德就是道;归根时德回道体,道就是德。
大道这位宇宙真宰休闲时不干活(以孕育生机),大家呼它为无极之“道”(静);休息之后起来干活(化生天地万物),人们又叫它太极之“德”(动)。
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太极;有来自无,无极之道。这位名道、字德的宇宙真宰,后人有时统而称之,有时分而名之,皆系勉强可道之方便道。
“朴德”依大道所编的程序,即阴阳五行数理神机之“编码结构序”而起用,故有天德、地德、人德、物德……之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且生生不息,并且生而不宰,故又曰玄德。
德离不开道,道则可以离德,道是独来独往,无古无今,自古以存。东方之德如果也像西方上帝那样,干六天要休息一天,需星期天,该天不化不生,“朴德”即“失业”而自然回归无极之道,从而导致星期天无德——这是西方的故事。东方之道或德则无休,故而朴德永远都是老黄牛!
“道为万物之本原,德系万物之本性。”套用现代哲学语言,道为绝对真理,德即相对真理;全德即道,无数相对真理之合就是绝对真理。故而道化为德(宇宙万物)时,就同时赋予了与它相应的“能量流”之气与数“编码指令信息结构序”——大道的复制品。由于道赋“编码指令信息结构序”的不同,宇宙万物因其所禀赋“指令信息”的差别,而显得五光十色,纷繁万状,而且时显时隐,变化莫测。显时虽愚不惑,隐则在智犹迷。
朴德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流之气,那是道的专利,它只能按道赋之“数”的神机而展开其固有的运化程序,而使用道赋的能量流之气,以完成自己的功德。一旦功德圆满“气竭数尽”,朴德就叶落归根,太极归无极而“归根复命”,休息休息,或者再领新命。
人,这个道化之物,载道之器,承道之躯,了道之身,就修真证道而言,光修德性是不够的。德性好的人,只是气化有序而已,可以活到寿终正寝。要想自主性命,超越阴阳五行,自编“指令程序”,以跳出三界之外,不拘五行之中,则必须修道——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如此才能全德合道,与道一体,而生死自在。对此,吕祖早已给我们指出了:“只修性(德),不修命(炁),此是修行第一病……”目不识丁的王善人说得更为直截了当:“有道无德,道中之魔;有德无道(炁),一座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