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最大的增长引擎和发展红利,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想避免传统城镇化所出现的各种弊端,就必须以产业为依托、以就业为保障,这也成为金融支持的落脚点。我国长期依靠政府主导、大量财政投入拉动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资金的需求角度看,据《中小城市绿皮书》的估算,到2020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为30万~40万亿元;根据财政部的报告,到2020年我国公共财政投资需求在2015年的基础上将增加23.01个百分点。二是从财政资金的供给角度看,我国长期依靠“土地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模式由于受到土地的严格保护而不可持续。2011年以后,我国公共财政和税收的增长率开始下降,2015年首次出现财政收入低于经济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突破2万亿元的情况。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政府有限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而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得不探索新的融资模式。我国金融市场资金总量非常可观,理论上应该能够弥补政府财政资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缺口,但在现实中,供需双方的资金在城镇化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匹配。
本书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围绕两个研究目的,即探索金融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效应和构建合理的金融支持体系,基于产业和就业的视角,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效应的理论基础,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理论上论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效应的内在机制,探索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研究的总体逻辑框架。其次,通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金融支持的缺陷和不足。再次,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金融支持的总体效应、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业型企业的支持效应,以及两大资金来源——财政和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持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效应的策略。
本书的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机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现有文献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体系、模式和路径进行研究的较多,很少有对支持效应进行研究的,从产业和就业视角展开全面研究的更为稀少。本书重新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的概念,并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就业为保障;厘清了新型城镇化、产业和就业的关系,并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传导机制。
第二,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估体系及金融支持效应评价体系。目前对城镇化的研究,大多采用单一指标,虽然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也采用了综合指标,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转移上,更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城镇化上,这些是衡量一个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标准,因此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评估应从这些领域采用综合指标。基于此,本书以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质量城镇化为标准,从这五个角度选取衡量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关键指标,对我国31个省份2000—2014年共15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估算。另外,国内外学者在选取金融支持相关指标时,大多将金融规模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单一指标,但金融发展不仅体现在金融规模上,还体现在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等因素上,因此应采用综合指标来衡量。基于此,本书分别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维度构建金融支持指标体系,指标涵盖银行、股票和保险市场,并采用面板数据,对金融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效应、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效应、金融支持创业型企业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在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效应的模型构建中,创新地将金融因素加入C-D函数,以更加直观地度量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金融支持的成效。
第三,从实证角度论证了金融改革的方向。通过实证分析,笔者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出效率的提升、创业型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金融规模的扩张,金融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金融结构失衡对上述因素影响并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对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是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长期来看,金融效率的提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要大于政府财政支出对它的影响,而且提高金融效率是降低政府财政支出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书从多元化资本市场结构、政策性金融、普惠金融三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体系,并提出了制度方面的创新。
本书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及需要以后深入探讨的地方:一是由于数据获取比较困难,而且数据统计不全,无法用更微观的数据来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效应。例如,在衡量各省金融结构时,用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股票、保险市场的相关数据,没有包含债券,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债券的发行额度会越来越高,在资本市场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应将其纳入金融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二是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城镇经济、城镇产业和就业,而对农村经济涉及很少。三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和谐发展并互相促进。本书重点分析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效应,但缺乏城镇人口发展与城市承载力相关的研究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