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参观了“苏T-62坦克”
珍宝岛之战,因为准备充分,中国边防军大获全胜,战斗中还缴获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战利品“苏T-62型坦克”。这种型号的坦克,苏军还是第一次应用在实战,中国军人不惜代价缴获一辆,为中方研究苏军的武器,采取相应的对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坦克从虎林县运回以后,在哈尔滨展出过几天,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庞然大物。
那是4月中旬的一天,松花江还没有开江,我还穿着棉衣。东安机械厂组织部分干部工人前去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了我们小学几个名额,我也因此挤上了参观人员的汽车。
坦克摆放在哈尔滨南岗区靠近火车站附近的一处空地。参观的人很多,排着整齐的队伍,缓慢地在坦克车前走过。一个解放军军官站在旁边,向参观的人讲解。我经过的时候,这个军官还特意地向我点了一下头,可能是在参观里的人群里,我的年纪太小,引起了他的注意。
与中国的坦克相比,苏T-62又高又大,炮筒可以旋转,几乎没有死角,履带又宽又厚,比我们常见的拖拉机履带宽厚很多。负责讲解的军人说,这种坦克最先进的地方是外壳,一般的枪榴弹对它完全无效,击中以后只能留下一道痕迹,形不成什么损伤。这辆坦克是撞在了中国边防军埋在江面上的地雷,被炸断了履带,才被我们缴获。
在回去的车上,工人们议论的都是坦克的钢板。一个人说:“钢板至少6厘米厚吧?不然炮弹怎么炸不开呢?”另一个可能是技术人员,说:“那根本就不是普通钢板,肯定是合金钢,至于钢材料里合进去了什么其他金属,需要化验以后才能知道。”
几十年以后,我在一个参战军人的文章中得知,缴获这辆坦克其实相当不容易。珍宝岛之战打响后,紧急从原沈阳军区前去支援的作战参谋张书全回忆说:
3月15日凌晨4时左右,我潜伏部队发现苏军出动6辆装甲车,掩护30余名步兵,从北端偷偷登上珍宝岛,在东北部树林中隐藏起来。前指(前线作战指挥部)判断,苏军想悄悄进入岛内,等中国巡逻队上岛以后,实施两面夹击。可苏军万万没有想到,几百米外早已潜伏了中国军队,他们已经走进了中国边防军的包围圈。
早晨,为了欺骗苏军,中国边防军巡逻队改变了原来的巡逻路线,从南侧上岛,经过中方的设伏阵地以后,折返往回走。苏军以为中国巡逻队要收兵,立即开火,并以6辆装甲车配合步兵发起冲击。中国巡逻队边还击边撤退,把敌人引向了我们的伏击圈。苏军越走越近,直到距离我们只有几十米的时候,我方埋伏的部队才枪炮齐鸣。可是,行驶在前面的T-62坦克钢甲坚硬,炮弹破甲效果完全失效,机枪打上去子弹都被自动弹回来。“前指”马上派战士手持火箭筒前去攻击,但是仍然无法炸毁这种新型坦克。眼看着这个庞然大物横冲直撞,我边防军多名战士为此牺牲,战士的眼睛里都冒出火来。可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吧,这辆坦克撞上了一枚冰上地雷,延时地雷正好在坦克的前后轮之间爆炸,它终于歪倒在了中国边防军的阵地前。
这种新型坦克,苏军装备不久,还没在实战中使用过,多种新技术还处于极端的保密之中。苏军担心中方获得后将产生严重不利后果,立即反扑过来,企图从中国边防军的控制中夺回坦克。中方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炮火远近结合,密如下雨,防止苏军接近。
怎么把坦克弄过来?对当时的中国边防军来讲,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开始,边防军派人把钢缆挂在坦克上,几十个人在我方阵地用绞盘往回拖。苏军识破我们的意图,瞄准坦克前的缆绳打炮,钢缆多次被炸断。后来,苏军的炮弹炸破了一米多厚的冰层,坦克沉到了水底。
“前指”从哈尔滨自来水厂调来潜水员,携带着钢缆下水,意图把钢缆挂在坦克的身上。苏军识破我方意图,采取密集炮击,我多名战士牺牲。下到水下的技术人员,呼吸管被冻住,一次在水下只能坚持几分钟,反反复复,困难极大。其中,一次夜里,苏军摸到沉坦克的冰面附近,炸药已经放好了,正准备引爆炸药,中国边防军站岗的战士枪走火,吓跑了胆小的苏军士兵,才保住了这辆坦克。经过几天的努力,在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把坦克拖到了乌苏里江我们这一边的岸上,由拖拉机拖着离开了危险区。(“我在珍宝岛的63个日夜”,《百年潮》,2014年第3期。)
这个战利品的意义重大。坦克运到北京以后,多方面的技术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T-62坦克不仅有着相当强度的防护装甲,一般的枪炮子弹对它无济于事,而且还安装了红外线夜视仪,以及自我掩护性质的烟雾器、喷射器等现代化的装备。研究认为,中苏一旦开战,这种坦克将是我们必须认真对付的武器。
中国军事博物馆重新布展之前,这辆坦克陈列在博物馆院内。每次我经过那里,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仔细地再观看一遍。每次都能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战云密布的年代,使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自己第一次看到它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