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社就是天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铁矿石的真实“暗战”

2008年2月18日,日本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了涨价65%的协议,并最终逼迫中国企业也接受了如此巨大的价格升幅。日本企业到底想干嘛?作为缺少资源的国家,日本为什么愿意主动接受一个高价格,而不和中国的需方一起联手争取一个低价格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们如果了解铁矿石市场的一些内幕,就会发现,三井物产掌握了上游的矿石资源,新日铁做的是生产环节,下游还有丰田汽车、索尼家电这样的制造企业。因此,不管是铁矿石价格的变化还是钢材价格的变化,对于日本财团来说都只不过是利润的内部分配而已。

通过化整为零,隐藏于各类大小企业背后的日本财团,事实上有着自己的一套行动逻辑。正是通过不断适应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寻求变化,深谋远虑,做出快速反应和有效布局,日本财团才能够获得微观经济世界的“王者之位”。

作者题注:

中国企业总想着去拿铁矿石,但没有意识到如果物流被人掌控了,即使有了铁矿石也无法运出,实际上中国企业就变成了一个取款机。而日本则是渗透到了铁矿石上中下游的各个领域,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物流体系。

本章提要

早在1960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正式启动,第一船货就供给了日本。从1965年开始,日本介入澳大利亚铁矿业的步伐进入快车道。在此期间,日本的投资策略很简单,就是“悄悄地进村,开枪地不要”。

20世纪90年代初,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等日本海运企业建立了很完善的海运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甚至操纵特定领域的定价。特别是针对在中国沿海的布局,已经控制了包括中国钢铁业在内的众多进口原料运输业务。

实际上,中国的钢铁产业已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就像戴上了紧箍咒,而海运物流也成了日本财团设置的一道关卡。日本财团全方位布局,层层盘剥中国的钢铁企业,中国钢铁企业可谓在夹缝中挣扎生存。

通过一定投资拥有项目上游部分股权,参与项目的上游开发和管理,进而占有项目资源的优先购买权,保证生产企业大量资源的安全供应——这种方式由于被日本的财团企业广为采用而被称为“日本模式”。

日本的综合商社并不追求控股,持股一般在10%以下,主要不为分享股东红利而是把资金重点投入物流设施上,进而控制和分享这一部分的权益。而且,通过承揽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商社可以带动财团的制造企业获得大笔订单。

企业之间的竞争,像下象棋,双方拼完车马炮是一场和棋。但是一些国际大财团的竞争观,更像是在下围棋,它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看重的是如何掌控全局。只有最后,你才能看到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