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内陆开放是开放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2.1 区位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
区位理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部分,产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组成了经典的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之所以看重区位,是因为区位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会决定区域经济主体的发展目标,区域空间差异会决定区域获得利益的差异,不同的区位会获得不同的区域利益。就开放而言,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就不可能定位成航运中心。利用自身区位比较优势实行对外开放,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是,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初期对外开放时,区位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主要开放基地都集中在沿海东部的原因。
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内涵与沿海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点一致,但二者在推进开放型经济进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区位、空间的差异,由此导致在推进取向、重点、路线等方面有所不同。我国沿海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紧跟国家改革开放战略,设立经济特区,推行外向型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强化区域经济合作,对内陆地区吸引、辐射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得以显著提升。在国际化大背景下,沿海地区的开放一般经历了以国际市场为主要取向,与国际经济合作为重点,先国际后国内,再进入国际、国内综合并举阶段。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区位上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处于劣势,开放的落后必然导致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落后,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相应也会落后。但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内陆地区就会逐渐具备开放经济的基础和条件,但要与沿海形成联动格局,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
以西部大开发为例。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以50年为周期,将西部大开发划分为三个阶段,这是针对我国西部开放开发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特别划分(见表2-3)。
表2-3 西部大开发三大阶段划分
很明显,西部开发开放的阶段性特征完全是由西部的区位因素所决定的,从改善投资环境到培育特色产业都是内陆开放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通过开放融入国际现代化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