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好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代前言

任保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7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这表明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理论武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学好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

一、政治经济学是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以人们的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分配规律。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客观的经济规律,对经济学科中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被称为经济学王冠上的明珠,因此,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为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武器。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对时代重大问题的思考、“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科学的范畴,是在17世纪时产生的。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在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后来逐渐被当时的经济学家所公认和采用。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古典经济学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时代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着重于经济总量研究,涉及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当时的时代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体现在《资本论》中的经济学,它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对重大问题的批判,也产生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成为一门阐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个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原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为深入分析社会主义运行实践奠定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同样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摆脱了传统斯大林式教科书的教条,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置于现实的、生动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基础之上;把商品与市场列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基础,并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中进一步研究整个社会的矛盾与发展,这就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新成为一个逻辑的整体,把生产力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经济体制改革重新纳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研究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与新问题、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思想的高度性、理论的深刻性、规律的科学性,成为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指导。

二、中国现阶段处于政治经济学复兴的时代

2006年,国防大学的卢周来教授提出,“我们仍然处在政治经济学时代”,吴敬琏也认同“我们仍然处在政治经济学时代”这个重要提醒。中国现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一时代的重大特征是:发展、转型、失衡。而这些重大特征的本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关系的变化,这种本质特征表明中国社会仍然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而且处于政治经济学的复兴时代。

从发展问题来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们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是短缺经济,经济总量不足是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总量矛盾已经解决,需求不足成为主要矛盾,需要建立起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尽管经济总量比较大,但是人均GDP还比较低,需要突破中等国家的收入陷阱。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从国家富裕向人民富裕的转变,从追求GDP转向追求人民富裕,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大多数人富裕的共同富裕。原有的追赶战略也已经完成了任务,需要实施质量效益战略,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已经丧失,需要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原来的经济发展动力逐渐在消退,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政策激励由技术创新转向科技创新。这一系列的转变问题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学来解决,表明我国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

从转型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一般的发展,而是转型发展,大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的任务和转型的任务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多重转型,使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双重制度变迁的特征。中国经济的转型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转型,改革开放初期的初次转型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为核心的初次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再转型时代。再转型的任务包括: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从生产主导的经济总量扩大转向消费时代的扩大需求;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从传统城市化转向新型城市化,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我国走向消费大国;城乡一体化的转型,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来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从以提供私人消费品转向提供公共产品,以适应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从过去高污染、高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向低污染、低消耗。这种转型发展的双重制度变迁特征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这一系列的转型问题关系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学来解决,表明我国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

从失衡来看,失衡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这种失衡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失衡: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中观经济结构失衡和微观经济结构失衡。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供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的失衡和需求结构的失衡,经济结构的失衡造成了资源的无配置,使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不能真实发生作用。中观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失衡,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低端锁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微观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企业结构的失衡,导致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过度垄断和过度竞争同时存在。失衡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再平衡的任务,再平衡就需要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再平衡的任务表明我们要把发展方式调整的重点放在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失衡的同时,关注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系列的失衡问题关系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学来解决,表明我国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

中国现阶段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的事实说明,“面对着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丰富实践,发展和创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这是在经济领域中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保障。”(1)我们需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把握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市场竞争规律,以及资本积累、循环周转、成本价格、平均利润、银行信用等范畴和规律,加强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政治经济学要成为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进国民财富,达到共同富裕,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使命。

三、学好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政治经济学是其他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其他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其他经济学为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材料。过去我们重视学习金融、产业、投资等具体的经济学,忽视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法把握大的规律。因此,学好政治经济学,用好政治经济学这门工具,才能科学分析当下经济社会现状,从而提出针对性强的科学应对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都需要用现代政治经济学来加以回答。“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代表,是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2),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坚持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学好用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就是学好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规律,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持续增长。

1.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规律主要是讲市场经济规律,一般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即使实现了暂时的供求平衡,也会很快形成新的不平衡。供求关系的变动和不平衡不但影响商品的市场价值和价格,也通过价格的传导影响社会生产和消费。在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数量;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可以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发展要获得强劲的动力,就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 把握改革的规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的经济改革可以说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因此作为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现实载体。改革过程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互动的过程。改革意味着利益结构的大调整,就不能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尊重改革自身的规律,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大有作为,改革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按照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把握改革的规律,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把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规律,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

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经济增长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一般通过规模扩张来实现,而集约型增长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为了实现赶超,通常采取扩张规模的粗放型增长。而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就需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与此相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 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律,推进中国经济结构升级

结构性调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题,但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照政治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经历不同阶段,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有其特殊性。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是经济赶超战略的产物,我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实施了低成本的工业化战略,以廉价劳动和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与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对应的是能实现快速增长、迅速做大总量。当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遵循经济规律,因此,我们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科学认识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律,坚持效率提高是牵引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需求结构变化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需求偏好决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原则,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注重通过效率提高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依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积极推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

5. 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指出,人们必须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自然界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同其他千百万物种成员是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包括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物质变换、人与自然和谐的主体责任、尊重自然界的地位和价值、警惕自然报复等有机联系的四个方面。在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因此,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规律,遵循人与自然的规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 张宇.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光明日报,201-10-29.

(2) 洪银兴.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政治经济学范式[N].光明日报,200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