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样辅导不焦虑
记得九年前,也就是我做教育自媒体人的第二年,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博文《家长不要做孩子的家教》,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当时,我已经在丰台区芳古园小学与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担任过心理教师,但还不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面对周围家长们唯分数论、盲目报辅导班,尤其以“过来人”身份主动辅导孩子功课的现象,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我说:家长不要做孩子的拐杖,否则孩子会依赖家长,在老师那里听不懂的,反正回家会有人“开小灶”,逐渐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这个观点,在九年前的家长看来,是十分中肯的。网友们纷纷评论表示要听勇赫大叔的话,不过多干涉孩子的作业,力争孩子可以每次独立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九年间,我又在北京市海淀区育英学校从事过心理教育、课程研究及家长学校相关工作。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的学校,在这个有5000多位学生的大校里,我接触到了太多宝贵的一手资料。在育英工作的五年里我对教育有了比较系统的思考与实践研究。尤其在家长学校相关工作期间,我收到了很多封家长的求助邮件,有不少是关于辅导功课的。这个时候的我开始正视这个话题,因为我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了留言那头有着不尽的焦虑与无助。就在这个时候,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的观点越来越被家长们所接受,所理解。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把签字、盯着学生完成作业、帮助孩子听写理解为家园合作、家园共育了。
那个与父亲玩了150种亲子游戏、阅读了上千本绘本的小女孩也终于长大,成为了一名人见人爱的小学生。那位父亲一路伴随着孩子成长,一直坚持实践研究与理论总结相结合,出版了五本家庭教育专著。我相信自己的教育观点,对女儿的学习充满信心。但我发现,女儿在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度的不适应。比如,如今非常流行的一种数学题型,一个方空减去一个数字等于另一个数字,让求方空填数字几。这是一种逆向思维训练,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孩子们肯定是有难度的。在门外面,我能够感受到于千老师辅导功课过程中的不容易,她强压着自己的情绪,因为她也知道发火没有用。我曾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生活圈》节目,谈的就是恐辅症这个话题。针对一名家长因辅导孩子功课而发生脑出血的事件,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先处理家长情绪问题,再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最后才是辅导功课的问题。”之后,针对女儿的数学学习,我还是运用了我擅长的方法——游戏来解决。我发明了《算式神器》《元角分神器》等数学游戏,帮助女儿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信心与兴趣。
因此,我开始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辅导功课需要“早介入,早撤出”,而不是家长完全不管。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儿童很难独自轻松面对学习任务、纪律要求、作息规律、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需要由父母协助来完成,这个过程应该在一年级,最多不能超过二年级。
当然,辅导,针对的不只是作业的辅导,还应该延展为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家长从权威角色向协商者角色、协助者角色转变。如果说老师是这个时段的绝对教育权威,父母就是教育的解读者、行为的示范者、关系的协调者。“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的第一步,就是树立老师的权威形象!”这是我后来从事家园共育工作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老师们爱听的一句话,也是使家长们顿悟的一句话。还说到辅导作业这件事来,如果作业成为我们的沟通的话题,那么我希望家长遵循“少教多问”的理念,先问“老师是怎么讲的?”再问“你是怎么想的?”最后才是“我是怎么想的?”这个顺序的背后,体现了真正的教育智慧。其一,通过提问让孩子回顾学校所学,让孩子知道跟谁学。其二,不仅有老师的知识,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其三,作为家长,结合孩子的自身特征,再次解读老师的教育语言与口令,帮助孩子理解。其四,在辅导过程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多去表达。孩子说清楚了,才是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
像这样的思考与方法,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要让孩子学会自律。在孩子实现自律之前,与其着急上火伤身体,不如读一下本书。只希望这些方法能够让家长们找到辅导的窍门儿,不再事倍功半。是为序。
勇赫大叔
201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