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准点的移动
1.基准点移动与放量变化的定性分析
不同款式的服装在进行放码时,会选择不同的基准点。放量是基于基准点的位置来确定的,类似于物理中的相对运动;参照物改变,则相对运动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下面我们来举一个简单例子,如图3-10所示,图3-10(a)是一个简化后的纸样,图3-10(b)是其根据档差放码后的纸样。从前文可知,无论基准点和放量如何变化,纸样的档差不会变化,即无论选取哪个点作为基准点,最终放码得到的纸样都和图3-10(b)一致。图3-10(c)是以A点作为基准点得到的放缩图。从图3-10(c)可知,以A点作为基准点时,放码前后A点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此时A点与A'点重合,B点的放量为向右移动2cm。图3-10(d)是以C点作为基准点的放缩,此时C与C'重合,B点的放量为向下移动1cm。
图3-10 基准点移动和放量变化的定性分析
从图3-10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①比较图3-10(c)和图3-10(d)可知,由于基准点的改变,同一结构点B的放量产生了变化。
②图3-10(c)和图3-10(d)中的基准点移动和放量变化,并没有改变放码后得到的纸样,放码后得到的纸样依然是折线A'B'C'。
2.基准点移动和放量变化的定量分析
从上文的定性分析,我们对基准点移动和放量变化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基准点的移动究竟如何影响放量,以及对其中的数值变化关系还需进行进一步探讨。以简化后的纸样为例,如图3-11所示,为了分析其数值变化关系,图中将基准点变化前后相关点的放量做了详细标注。
图3-11 基准点移动和放量变化的定量分析
我们从数学角度分析基准点变化对各点放量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数学向量问题,在此可简单理解为各点移动的距离即为其坐标。将放缩图放入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则水平基准线是其横坐标轴,竖直基准线是其纵坐标轴,基准点是其坐标原点。研究基准点移动后各点的放量变化,就好比研究移动坐标原点,坐标系中原来各点的坐标变化是一样的。从数学知识可知,移动坐标原点后各点的坐标变化为:在原坐标系中,用原来各点坐标减去新坐标原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
回到纸样模型中,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基准点由A点变为C点后,各点的放量变化。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即原来的坐标原点为A点,新的坐标原点为C点,求坐标原点变为C点之后各点坐标的变化。则由数学知识可知,只需在原坐标系中,用各点坐标减去C点坐标,即可得到各点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如图3-11所示,在原坐标系,即图3-11(a)中,将各点移动的距离转化为坐标后,各点的坐标为:A(0,0)、B(2,0)、C(2,1)。转换原则为:该点往左右移动的距离为该点的横坐标,其中向右移动为正值;该点向上下移动的距离为其纵坐标,其中向上移动为正值。基准点因为不移动,坐标为(0,0)。各点坐标减去C点坐标后的值为:A(-2,-1)、B(0,-1)、C(0,0)。因刚才约定坐标点往右移动为正值,即横坐标为正值表示该点向右移动,横坐标为负值代表该点向左移动;同理,坐标点向上移动为正值,则纵坐标为正值代表该点向上移动,纵坐标为负值代表该点向下移动。
新的坐标值A(-2,-1)、B(0,-1)、C(0,0)代表:基准点移动到C点后,A点的放量变为向左移动2,向下移动1;B点的放量变为向下移动1;C点为基准点,不移动。与图3-11(b)中的标注相符合。
以服装纸样结构为例再次验证该理论,如图3-12所示,图3-12(a)是基准点为O点时,各点的放量变化;图3-12(b)是基准点为B点时各点的放量变化。从上文理论可知,在图3-12(a)中,各点坐标为A(-5,6)、B(-2,6)、C(0,4),因基准点变化为B点,则用各点坐标减去B点坐标可得:A(-3,0)、B(0,0)、C(2,-2),即基准点变化为B点后:A点的放量为向左移动3cm;B点为基准点;C点的放量为向右移动2cm,向下移动2cm。这与图3-12(b)中基准点移动后各点的放量变化相符。
图3-12 服装纸样中的放量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