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基本思路
本书以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为切入点,参考和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一基本范畴的见解和主张,在寻找理论支撑的同时科学评判现有研究,探索本书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点。在此前提下,本书对研究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环境保护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进行了叙述。本书同时对西方学者关于环保产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所有这些工作为下一步研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和发展机制运作状况进行分析后,本书重点剖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之后,本书选取了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环保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分析其环保产业发展历程和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特征及环境的改善效应,总结美、日、德三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经验和对我国发展环保产业的有益启示。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书重构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简言之,本书在分析整理大量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应用经济学经典研究范式,确立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总体脉络,大致安排如下: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环保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述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及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状况分析→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的经验借鉴→提出完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
1.4.2 研究框架
按照以上研究思路,全书由问题提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得出结论四部分构成,分为6个章节,具体研究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由第1章构成。本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阐述,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环保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环境经济分析范畴和度量方法、环保产业发展驱动因素和发展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指出了现有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文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文章的逻辑框架结构、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二部分为研究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由第2章构成。本部分首先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剖析和界定,包括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保产业和发展机制。其次,本部分回顾和提炼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观点。再次,本部分从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视角引入并分析了西方学者研究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相关理论基础。本部分最后指出上述论述对于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奠定了研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实证分析,由第3~第5章构成。本部分首先从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历程、行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成效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概况。得出结论:我国环保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期,环境服务业比重偏低,环保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其次,本部分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动力、发展机制运作结构、发展机制运作方式和特征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并且评价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对于自然环境质量改善的效应。再次,本部分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本部分选取了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环保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和总结了政府规制、市场运行机制、投融资机制和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在推动“三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发展环保产业的有益启示。
第四部分是对完善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提出的对策建议,由第6章构成。首先,本部分重构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运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和理论学者科学评价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运作效果提供了计量分析解决对策。通过建立由6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分析连续五年的相关评价指标数据,评价模型推导出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的运作效果,进而验证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对环保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本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规制、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投融资机制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议,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多维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并强调发展机制的均衡协调和相互促进作用。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归纳出本书的研究思路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思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