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菜园农药的安全使用
一、农药质量鉴别
农药属精细化工产品,农药的质量是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因此了解农药质量鉴别方法至关重要。农药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属于伪劣产品,由农药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及检验方法来判定,一般需要通过质量检测单位的检验才能作出结论。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简易的方法来初步检验农药质量。
1. 认真阅读农药标签
农药标签上包含大量的有用信息,认真阅读农药标签可以检验产品是否“三证”齐全,农药名称使用是否规范,是否有详细的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等。此外,农药标签上还包括如下信息:商标、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合格证、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剂型、使用范围、方法、剂量、毒性、注意事项、农药类别颜色标志带、产品质量保证期等,缺少任何一项内容都应视为不合格产品,同时包装要无破损。
2. 检查产品外观
不同剂型的农药产品外观在保质期内应该是稳定的,认真检查其外观也可以看出该产品的质量。
(1)粉剂、可湿性粉剂 应为疏松粉末,无团块,颜色均匀。如有结块或有较多的颗粒时,说明已受潮,不仅产品的细度达不到要求,其有效成分含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2)乳油 应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如出现分层或浑浊现象,或者加水稀释后的乳状液不均匀或有浮油、沉淀物,都说明产品质量可能有问题。
(3)悬浮剂、悬乳剂 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长期存放,可能存在少量分层现象,但经摇晃后应能恢复原状。如果经摇晃后,产品不能恢复原状或仍有结块,说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4)熏蒸片剂 熏蒸用的片剂如呈粉末状,表明已失效。
(5)水剂 应为均相液体,无沉淀或悬浮物,加水稀释后一般也不出现浑浊沉淀。
(6)颗粒剂 产品应粗细均匀,不应含有许多粉末。
二、药害及安全防护
在实际生产中,药害的发生屡见不鲜,给农民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掌握农作物药害的类型和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安全使用农药不可忽视的问题。
1. 药害的分类
(1)急性药害 这种药害具有发生快、症状明显的特点,一般在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就可出现症状,一般作物叶片表现为出现斑点、穿孔、焦灼、卷曲、畸形、枯萎、黄化、失绿或白化等;根部受害表现为根部短粗肥大,根毛稀少,根皮变黄或变厚、发脆、腐烂等;种子受害表现为不能发芽或发芽缓慢等。植株受害表现为落花、落蕾、落果、果实畸形、变小、出现斑点、褐果、锈果等。这种药害多是过量使用农药或使用农药进行种子处理不当所致。
(2)慢性药害 这种药害施药后症状不立即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潜伏性,使作物生长受阻、果实风味变差等。这种药害往往很难诊断,易和其他生理性病害相混淆。诊断时,可采用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施药种类、数量、面积和植株对照等方法来比较排除。
(3)残留药害 这种药害的特点是施药后,当季作物不发生药害,而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对下茬较敏感的作物产生药害。如玉米田使用西玛津后,往往对下茬的油菜、豆类等作物产生药害。这种药害多在下茬作物种子发芽阶段出现,轻者根尖、芽梢等部位变褐或腐烂,影响正常生长;重者烂种烂芽,降低出苗率或完全不出苗。这种药害较难诊断,容易和肥害相混淆。可采用了解前茬作物的栽培管理情况及农药使用史、土壤测试等措施来诊断,防止误诊,造成损失。
2. 药害产生的原因
(1)药剂种类、剂量选择不当 如瓜类幼苗对有机磷药剂比较敏感,很容易产生药害,尤其在保护地蔬菜中,由于其组织细嫩,更要慎重使用;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有特效,但在蔬菜上要慎用,因其具有强碱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很容易产生药害;温室内栽培的瓜果类蔬菜对三唑类杀菌剂较敏感,选择药剂种类和浓度时要注意,不能随意加大使用浓度,防止药害的发生。
(2)植物敏感期用药 各种植物的开花期和幼苗期往往耐药性差,此时用药,极易产生药害。
(3)高温、高湿、雾重时易产生药害 温度高时,植物吸收药剂及蒸腾较快,使药剂很快在叶尖、叶缘集中过多而产生药害;雾重、湿度大时,药滴分布不均匀也易出现药害。
(4)未彻底清洗喷雾器械 这种现象从农药配制到田间使用都会出现,主要是除草剂在喷雾器械中的残留,造成了再次喷雾时的药害。因此,除草剂的喷雾器械最好单用,如必须用来喷施其他药剂,也要彻底清洗,包括药箱和喷管,都要用清水反复多次洗涮,确保无除草剂的残留。其他强碱性药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也一样,保证清洗干净。
(5)产品质量 农药本身质量差、杂质多,使用时会引起药害;另外,农药管理不当,贮藏时间过长,出现了分层、沉淀、结块等现象,使用时也容易造成药害。
(6)农药的不合理混用 合理混用农药有许多优点,但要遵循混用原则,如果混用不当,也会造成药害,如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混用。
3. 发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
施药后3天内应经常查看作物生长情况,特别是施用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如发现药害,应根据农药种类和作物受害程度,采取综合性补救措施,以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
(1)喷药中和 酸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撒施一些生石灰或草木灰;药害较强的还可以用1%的漂白粉液喷洗叶面;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增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
(2)喷水淋洗 植株喷洒后出现的药害,如发现及时,可迅速使用大量清水喷洗受害叶面,反复2~3次,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以增强作物的恢复能力。
(3)排水灌水补救 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可减轻药害程度。
(4)施肥补救 对叶面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可增施肥料,促进植株恢复生长能力。无论何种药害,叶面喷施0.1%~0.3%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混喷,均可显著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
(5)喷施激素补救 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可喷洒赤霉素、芸薹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缓解药害。
(6)暂停使用同类药 对于引起药害的农药品种,在以后的使用中要格外慎重。一般来说,同种或同类的农药都不宜再使用,以免再次对植物造成伤害。
作物上产生药害往往都是不可逆转的,补救办法也都比较被动,所以应事先选准农药品种,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这才是防止药害产生的根本所在。
三、安全用药注意事项
1.安全施药
①“特殊人员”不能施用农药。年老者、体弱者、儿童、孕妇、经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有病的人员不能施用农药。
②选择合理的施药天气和时间。选择合理的喷药时间,一般中午气温较高,不要施药;施药时应避免大风、降雨的天气;顺风喷药,不要逆风喷药;每人每天的喷药时间一般不能超过6h;选择好的施药器械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③配药、施药时要做好防护工作,以防中毒。配药要戴口罩、戴手套,以防止中毒;田间喷药要穿胶鞋,戴手套,戴帽子,最好能穿上防护服。
④配制药液时要首先向喷雾器的药箱内注入约80%的清水,再将农药用量具量出,加入药箱内的水中,再用剩余的20%左右的水冲洗量具2~3次,加入药箱中,药液不要超过桶壁上所表示的水位线。用干净的棍棒搅匀,盖紧箱盖就可喷雾了。
⑤喷药时禁止饮食和吸烟。
⑥喷洒作业行走路线应为隔行侧喷,即“顺风退步隔行打”,这样可以避免药液黏附在身体上而引发中毒事故。
⑦施药后需清洗,但要切记:农药对鱼类有害,不要污染鱼塘、河流、湖泊、水源等。
⑧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喷雾器中剩余的残液,应用专用药瓶盛放,带回安全处保存。农药的废空瓶、空袋应集中收集,深埋或焚烧,不得随意丢弃;农药空瓶不得改盛其他农药,更不能盛装食品。
⑨施药后,应在田边插上警示标志,以免人畜进入,特别是剧毒农药施用区。
⑩施药完毕,洗澡更衣。特别提醒:凡喷施敌百虫后的人员,在未用清水洗净污染部位之前不能直接用洗衣粉清洗。
2. 正确用药
为了使农药在防治中充分发挥药效,应该了解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及环境条件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合理用药,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目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同时还应适时适量。正确使用农药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病害防治时,要根据药剂的性质,在寄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②药剂都有其一定的使用浓度范围,特别在生产无公害和绿色蔬菜产品时,不可随意增加用药量和使用次数,要抓住病原物侵入的关键时期,喷1~2次药即可。
③喷药还要注意不同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④要注意靶标,即将药剂喷施到发病部位上,如防治黄瓜霜霉病,一定要将药液喷到叶片背面;防治灰霉病时要将药液喷在幼果上等。
⑤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防治某种病害,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效,加大防治难度,因此应尽可能地轮换用药。所用农药品种应是无交互抗性的药剂品种,或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混合后使用。混合后的药剂应对植物无药害,无气泡、沉淀、发热、变色等现象出现,且应现混现用。
⑥除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生育期、具体用药部位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药剂品种、剂型、使用浓度和施药方法提高药效外,用药还要考虑药剂对人畜、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安全;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
⑦积极推广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逐渐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