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婴幼儿营养特点和膳食摄入推荐量
一、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1.0~6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0~6个月龄的婴儿是人体从子宫内生活过渡到子宫外生活的关键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生长发育极为迅速,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如不能满足需要则易引起营养缺乏,并影响生长发育。但此时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功能未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能力低,与摄入高营养的要求产生矛盾,因此提倡采用纯母乳喂养。
(1)体格发育
一般婴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kg(2.5~4.0kg)。出生后头几天的新生儿,因尚未适应宫外环境,通过喂养进入体内的水分不足以补偿丢失的水分,从而引起体重出现生理性下降。体重下降值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并在出生后7~10d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保持高速增长。前6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头4~6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身长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到75cm。头围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比胸围略大些。
(2)消化系统发育
婴儿消化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尚未健全。唾液腺发育未成熟,唾液分泌较少,口腔内黏膜干燥易受损。同时唾液淀粉酶含量低,不利于消化淀粉。4月龄后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腺分泌量增加,唾液中的淀粉酶也逐渐增加,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增强。从6月龄起,婴儿逐渐可以吃些软质的食物。新生儿的胃呈水平状。胃贲门的括约肌弱,而幽门部的肌肉紧张,因此在吃饱奶后受振动易溢奶。婴儿的胃容量较小,正常足月儿的胃容量为25~50mL,到出生后第10天时可增加到约100mL,6个月约为200mL。胃液和胃酸的量也较少,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和脂肪酶含量少,因此消化能力低,胃排空延迟。消化酶的活力相对较差。胰淀粉酶在4个月龄后才达到一定的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亦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因此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能力较差。但消化蛋白的能力较好。
(3)肾脏发育
新生儿期的肾脏结构不成熟。肾小球的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4~1/2,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及酸碱调节能力也较弱。尿的浓缩能力、尿素及钠的排除能力有限。因此,矿物质(尤其是钠)摄入过多,或人工喂养时奶的浓度过高(稠)时,易发生水肿及血中尿素升高。
(4)脑发育
人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小,脑的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在胎儿期,脑的发育很迅速,出生时脑重约370g,出生后到6月龄时脑重增加1倍,为600~700g,2岁时达到900~1200g,7岁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增殖到2岁时已基本完成,在2岁后脑细胞数量一般不再增多,只是脑细胞的重量和体积增大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7岁以后,孩子的大脑生长已稳定,与成人差别不大。因此,在2岁前的婴幼儿期,脑细胞处于分化增殖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脑和日后智力的发育非常重要。
2.6~12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6个月龄婴儿的生长发育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婴儿的消化系统较0~6个月婴儿有了较大改善,可以对泥糊状食物和较为细软的食物进行初步咀嚼。但此时仍然未完全发育成熟,还需要逐步适应,对成人膳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尚不能完全适应。这些条件均影响6~12月龄婴儿对食物的选择。同时经过了前6个月的生长发育,婴儿在出生时从母体获得的各种营养贮备,尤其是铁贮备,已逐步耗竭,需要逐渐经食物获得其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1~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1~3岁的幼儿,生长发育仍然是该时期生命发展的主旋律。幼儿的生长发育速率虽然较婴儿时期有所下降,但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仍然是处于高速发展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高。
此时幼儿的体格发育特点是体重发育早于身长的线性发育,各项生理功能也在逐步发育完善,12~15个月时,神经系统的发育完成了数量的分裂,细胞间的联系日益增加,髓鞘开始逐步形成;乳牙从半岁前后开始萌出,到2.5岁左右全部萌出,对食物的咀嚼功能得到加强,但尚未完善;消化道各种酶的分泌水平逐渐达到成人水平,可以对食物进行较好的消化,但是,总体上幼儿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性能仍然较差。
二、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1.0~6个月婴儿的营养需求
正常足月产婴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长分别约为3kg和50cm,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即开始高速地生长。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生长比以后的任何时期都快,因此儿科医生非常关注婴儿和儿童的生长,因为生长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的营养状态。婴儿在4个月时是出生时的1倍,在1岁时是出生时的3倍,1岁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婴儿的快速生长和代谢使得他们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这段时间尤为重要的是含能量的营养素和对生长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钙和铁等。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因为母乳具有很多优点,完全符合0~6个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消化吸收特点,但母乳在某些营养素方面也小有缺陷,如维生素D、维生素K和铁的含量稍低,在婴儿喂养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此时期婴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有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和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维生素K对于新生儿来说比较特殊。新生儿的消化道是无菌的,产生维生素K的菌群要在几周之后才能在肠道内建立起来。为了避免新生儿出血失控,美国儿科专家学会建议在婴儿出生后提供维生素K。
因为婴儿小,因而他们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总量比成年人要少,但营养素所占体重的比例,婴儿是成年人的两倍以上。婴儿每千克体重需要418kJ能量,而大多数成年人的需要量少于167.2kJ,6个月后,婴儿的生长速度开始变缓,能量需求的增加就不那么迅速了,而一些节省下来的能量被用于增加的活动上。当生长变缓时,婴儿会自动地减少能量摄入。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幼儿,在所有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是水。孩子越小,身体中水的比例越大,水的消耗和更新很快。与成人相比,按比例婴儿体内细胞间和血管内的水相应较多,而这部分水很容易丢失。一些导致水分丢失的情况,如天热、呕吐、腹泻或出汗都能够引起婴儿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幼婴,正常情况下母乳或其代用品中提供的水足以补偿婴儿通过皮肤、呼吸、粪便和尿液所丧失的水分。大一点的婴儿开始食用固体食物,需要补充水分。
2.6~12个月幼儿的营养需求
婴儿6月龄后,母乳仍然是婴儿的主要食物,因此也是婴儿的膳食营养来源,可以满足此时期婴儿的部分营养需求。但是此时单纯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了,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需要逐渐小心地给婴儿提供很多母乳以外的食物(通常称为辅食),以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辅食添加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单纯满足婴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并且是婴儿学习进食,逐步适应母乳以外的食物,为断奶作准备的重要过程;通过接触不同性状的食物逐步训练婴儿的吞咽和咀嚼功能;还是调整婴儿消化系统状况使之逐步适应食物改变,调整婴儿对新食物适应能力的过程;添加辅食还可以训练儿童的动作协调性,有助于牙齿的萌出等,还有助于儿童早期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3.1~3岁幼儿的营养需求
1~3岁的幼儿,母乳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下降更为明显,明显不能满足婴幼儿的营养素需要,需要由母乳以外的食物提供更高比例的营养物质。对于幼儿膳食安排,不能完全与成人相同。因为幼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较高,胃容量相对较小,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差,需要给予特别的关照。例如,由于幼儿对能量密度需要相对较高,应相对多供应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幼儿对蛋白质的量和质均有较高要求,需要保障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幼儿对钙的需要量较高,乳类产品的摄入量需要增加,以满足钙的需求。同时幼儿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也逐步增加。这个阶段容易发生的营养素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钙和铁。
将近1岁时,婴儿的食欲显著降低,食欲产生波动。有时幼儿看上去好像总是吃不饱,有时却好像只依靠空气和水就可以活着。一般而言,父母不用为此担心,幼儿在迅速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求要比生长缓慢时期多一些。正常体重的幼儿对食欲可以自我调节得很好,能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保证获得准确的能量摄入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幼儿可能由于身体外界的暗示而吃得过多,不顾内部饱腹感的信号,因而发生肥胖。对于任何年龄段,活跃的儿童需要的能量要多一些,因为他们消耗得多,而不活跃的儿童即使饭量比平均量小,也容易发生肥胖。
身体生长增加了幼儿对营养的需求。在青春期发育之前,儿童体内进行了营养物质的积累,为将来的生长作准备。然而,当开始青春期发育时,他们摄入的营养无法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之前的贮备就会起到作用,对于钙尤其如此,儿童时的骨密度越大,为青春期生长所做的贮备就越好,还能经得起今后不可避免的钙流失。
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孩子会表现出生理和行为症状:有病且举止异常。世界范围内,缺乏蛋白质、能量、维生素A、铁和锌的孩子很多。在发展中国家,诸如此类的营养缺乏引起的死亡约占4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一半,并引起大量儿童的失明、发育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许多营养缺乏会产生轻微的甚至无法觉察的影响。有40%的孩子叶酸盐、维生素D、钙、铁、镁、硒、锌以及许多其他的矿物质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一半,研究人员给其中一部分孩子补充了相关营养素,然后对所有孩子进行了智力测试,补充营养素的孩子在测试中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孩子的成绩高,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尽管发达国家孩子的蛋白质和一些维生素的供应很好,大脑功能对于一些其他营养物质的缺乏也很敏感,这个结论得到许多已有研究的支持。以上研究也反映出婴幼儿时期的营养对于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营养不良,儿童时期的肥胖对一个人成年甚至进入老年后的疾病也有很大的影响。儿童平均体重的持续上升可能与运动量的减少关系密切。因此专家建议增加儿童的活动量,同时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建议通过食用多种食物获取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以维持生长、发育和保持最佳体重。建议食物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总能量的10%,总脂肪低于总能量的30%,且胆固醇的摄入量低于300mg/d。
三、膳食摄入推荐量
1.膳食摄入量的相关概念
正常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是从饮食中获得。营养素供应不足或者过多可能产生相应的危害,婴幼儿除了维持机体功能还需要更多营养素满足生长发育。为了帮助婴幼儿个体和人群安全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素缺乏或过多的危害,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提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RI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DRIs不是单一的数据,它是一组数据,它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平均需要量(EAR):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依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的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NI的基础。
推荐摄入量(RNI):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种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态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适当的贮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适宜摄入量(AI):在个体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致引起不利健康的结果。当摄入量超过UL而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UL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可耐受”指这一剂量在生物学上大体是可以耐受的,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RNI或AI是没有明确的益处的。
2.我国婴幼儿的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或AI
婴幼儿的营养素推荐摄入量通常是通过调查摄入量估计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根据以往文献报道的不同月龄婴儿能量摄入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估计能量需要量。表3-12、表3-13和表3-14分别是中国营养学会对国内婴幼儿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推荐摄入量(RNI)或者适宜摄入量(AI)的2013年最新推荐。
表3-12 中国婴幼儿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RNI或AI
表3-13 中国婴幼儿维生素的RNI或AI
表3-14 中国婴幼儿矿物质的RNI或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