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鹌鹑常见疾病防治
(一)雏鹌鹑白痢病
本病是由雏鹌鹑白痢沙门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呈急性败血症经过。主要由带菌的病鹌鹑传染,成鹌鹑多为隐性或慢性经过,5~7日龄鹌鹑最易发病,1周龄内雏鹌鹑发病死亡较多;日龄较大的有抵抗力。若种蛋孵化时条件控制不严,也可患先天性白痢。
1.症状
病鹌鹑精神萎靡,羽毛松乱,闭目垂翅,怕冷缩颈,聚堆颤抖,拒食,排出糊状白色稀粪,肛门周围胎羽被稀粪黏糊。初生3~4日病雏鹌鹑多为急性死亡。也有转为慢性的,生长不良,或成为无明显症状的带菌者。成年鹌鹑发病很少,也有的是雏鹌鹑感染的延续,但感染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剖检慢性病雏鹌鹑肠壁有灰白色坏死点;尿道肥大;充满白色尿液;泄殖腔内有白色糊状稀粪;可见肺脾肿大,表面有坏死病灶;小肠黏膜增厚或呈出血性炎症;十二指肠充血、出血;盲肠内常有干酪样物,形成所谓“盲肠芯”,常恶臭。成年鹌鹑病变主要在生殖系统,卵巢卵子变形变色,内容物变性,有些可见卵黄性腹膜炎及腹水。
2.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有白色黏糊样下痢,结合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防治方法
此病具有传染性,孵化前应对种蛋和孵化器进行消毒。病鹌鹑用过的饲养笼、食槽、水槽洗刷干净,用30%的甲醛皂消毒灭菌。已患病雏鹌鹑应立即隔离治疗,可用痢特灵(呋喃唑酮)0.01%~0.02%拌料或在饮水中添加0.01%~0.02%,连食3~5天;雏鹌鹑对此药较敏感,必须控制用药量,防止病鹌鹑中毒造成死亡。也可用庆大霉素每只按1000单位量饮水,连服3~5天有良好疗效。
(二)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鸡和患病鹌鹑,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
1.症状
病鹌鹑精神不振,两翅下垂,食欲减退或不食,出现下痢,排带绿色的稀粪,体温升高,口中流出液体,头颈隐缩扭转,头向后仰出现阵发性痉挛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一般2~4天死亡。产蛋鹌鹑产蛋减少或停止,蛋形异常,产伴有蛋皮色素消失的大白壳蛋和软蛋。
剖检可见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败血症,尤其在腺胃乳头、十二指肠与空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卵巢有明显出血点。见各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瘀血和出血,黏液增多。
2.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进行新城疫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等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分离鉴定即可确诊。
3.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要采取综合措施,要经常清扫饲养场地,保持清洁,每月可用30%的来苏儿消毒1次。为了增强鹌鹑机体的抵抗力,可在饲料中加入禽用多种维生素,每克配饲料5千克。雏鹌鹑于7~10日龄时可采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孵出后1周点1次,1个月复点1次,50~60日再点1次。点鼻的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冷开水9毫升加Ⅱ系疫苗1毫升,做10倍稀释,每个鼻孔用消过毒的滴管或注射器点入一滴。点鼻时左手提住鹌鹑,使一个鼻孔向上,用手堵住另一鼻孔,右手拿滴管,将药液滴入上面的鼻孔,使其自然吸入,然后再换另一侧鼻孔,免疫力为1个月。于1月龄时,采用Ⅰ系疫苗饮水免疫,饮水前断水5~6小时,1毫升疫苗可供300~500只幼鹌鹑免疫,其饮水量按每100只幼鹌鹑2小时内的饮水量2升计算,免疫期为4个月。
如发现鹌鹑舍或周围成年鹌鹑发生新城疫,可用新城疫Ⅰ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将疫苗稀释1000倍,每只鹌鹑肌内注射0.3毫升,3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发现病鹌鹑隔离淘汰;病死鹌鹑严密无害化处理;病鹌鹑舍及用具必须彻底消毒。
(三)禽霍乱
鹌鹑禽霍乱又称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禽和带菌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传染,各龄期鹌鹑均有易感性,育成鹌鹑和产蛋鹌鹑发病率更高。
1.症状
最急性型病例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的病鹌鹑精神沉郁,低头垂翅,羽松嗜睡,食欲下降至废绝,腹泻下痢,排出灰白色或草绿色的稀粪,呼吸困难,病程短促,几小时至1~2天后死亡。病程稍长的后期关节肿大,出现跛行。
剖检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败血症。肝、脾有针尖大小、灰白色的坏死灶是本病特征性的病变。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充满血性内容物。肺瘀血,水肿。
2.诊断
根据流行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或用动物做接种感染试验。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鹌鹑不能与其他禽类混饲或接触,同时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疫区应用禽霍乱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发现病鹌鹑时,立即隔离用抗菌药物链霉素2万~3万单位/只肌内注射,1天1次,连用2~3天。也可用土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治疗,还可用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氟哌酸、敌菌净等药物,连用3~5天,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鹌鹑马立克氏病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病禽、带毒禽、带病毒的分泌物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接触、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染,鹌鹑易感,2~5周龄幼鹌鹑易感性更高。
1.症状
根据发病部位和临床特征的不同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1)神经型 病鹌鹑精神萎靡、厌食、嗉囊膨肿、呼吸困难、叫声嘶哑、坐骨神经及臂神经丛受损、头颈部出现歪斜、一肢或两肢不完全麻痹,呈劈叉状,严重病例卧地不起。
(2)内脏型 病鹌鹑精神沉郁,废食、腹胀下垂,很快死亡。
(3)眼型 眼睑肿胀,呆立不动,单侧或双侧性眼睛失明,虹膜褪色,瞳孔缩小。
(4)皮肤型 病初颈、翅、背部毛囊肿大如结节或瘤状,消瘦,有时腹泻。
剖检心、肝、脾、肺、肾病变,可见臂神经丛和坐骨神经明显变粗,肠道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皮肤毛囊有结节及褐色结痂,内脏器官肿大。
2.诊断
根据本病临床症状和特性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在实验室进行,取病禽绒羽毛根部做琼脂扩散试验或采取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平时加强饲料管理,搞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同时,定期用美国制造的鹌鹑马立克氏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预防。一安瓿疫苗用200毫升溶解液稀释后,可供1000只雏鹌鹑皮下接种,每只0.2毫升。目前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雏鹌鹑1日龄时皮下注射0.2毫升,接种后将其放在卫生、干燥的隔离舍内,将大小鹌鹑分开饲养。
(五)鹌鹑支气管炎
本病是由禽腺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鹌鹑和带毒鹌鹑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通过接触和呼吸道传染。常呈急性发作,致死率较高。4周龄的雏鹌鹑易感性最高。
1.症状
病鹌鹑精神沉郁,寒战,常集群打堆,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呼吸急迫,能听到气管内发出喀喀声,咳嗽,饮食困难或完全停止,有的出现抽搐等症状,最后衰竭而死。成年鹌鹑产蛋量下降。
剖检可见病鹌鹑气管和肺均有炎症病变,呼吸道中有大量渗出物,肝脏肿大,有坏死灶。
2.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在实验室检查。
3.防治方法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雏鹌鹑进舍前,鹌鹑舍笼应彻底打扫干净,并消毒,发现病鹌鹑应立即隔离,以切断病源传播,治疗可用泰乐菌素,用量按5/10000掺入饲料中喂服,连服10天后停药5天,再续用药5天,也可将药放入饮水中,添加0.04%~0.08%土霉素在饲料中交替使用疗效较好。
(六)溃疡性肠炎
本病又称“鹌鹑病”,是由鹌鹑梭菌引起的一种多种家禽易感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以坏死性肠炎和下痢为特征。病禽和带菌禽从粪便中排菌,病禽粪中的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当喂饲腐败不洁的饲料或鹌鹑舍阴暗潮湿、长期环境条件差时,易诱发本病。多种禽类均易感,鹌鹑易感性最高,呈地方性流行。
1.症状
病鹌鹑发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死亡病例见不到明显症状,病程稍长的成年鹌鹑发病后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呆立,闭眼,背腰,羽毛蓬松,食欲初减后废绝,消瘦,喜饮水,由干粪变为下痢,初期白色,后期土红色,最后衰弱而死,病程5~10天,不死者转为慢性,体质逐渐衰弱。幼鹌鹑发病,急性往往不见症状而突然死去;慢性呈水泻,稀粪白色水样,病后期衰竭而死。
剖检可见整个肠壁,尤其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变化,有许多处呈凹陷的溃疡,肠壁有明显出血点,盲肠有黄色或灰黄色小坏死病灶。
2.诊断
本病的病变具有特殊性。确诊需镜检,取病死鹌鹑肝脏坏死灶做触片或压片,革兰氏染色后见大肠杆菌可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鹌鹑舍、饲料饮水和用具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草,发现病鹌鹑立即隔离治疗。治疗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成年鹌鹑每只肌内注射1万单位1次,早晚各1次;或用金霉素每只每天6毫克拌入饲料中喂服;也可用链霉素25克,放入4000毫升饮水中,让病鹌鹑连续饮25天;或用磺胺脒,每日用0.5克(片),分6次服用,第1次用量要加倍,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5天;也可用痢特灵(呋喃唑酮)按0.02%~0.04%比例拌入饲料喂服。对污染场地、舍笼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控制本病的传播。
(七)葡萄球菌病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因病原菌通常经损伤皮肤或黏膜的途径侵染易感鹌鹑而发病。环境不卫生诱发本病发生。
1.症状
病鹌鹑精神不振,站立不稳,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缩成一团,羽毛蓬乱,翅膀下垂,反应迟钝,下痢,排除白灰色稀粪,少数拉青绿色粪,腿关节微肿,有的跛行,间有呼吸困难,病程一般2~4天死亡。
剖检可见胸部皮下呈暗紫色或黑红色,剥皮后胸肌、翅膀下、大腿内侧有点状出血斑;腹腔黏膜下有出血斑,肝微肿,有花斑,肾脏有少量出血点,心肌松软;少数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充血、出血,趾关节稍肿大,关节液较少。
2.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从病鹌鹑内部实质器官中分离到病原菌。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鹌鹑舍、食具、工具的消毒及清洁卫生工作。治疗:对轻症能食鹌鹑采取土霉素粉按200毫克/千克体重剂量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1周,或配成3/4的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溶液,自由饮服,连用1周;重症或用卡那霉素每只4000单位/天,分两次混饮,连用3~5天,或用庆大霉素2000单位/千克体重,混饮,1天2次,连用3~5天。
(八)曲霉病
本病的病原体为烟曲霉和黄曲霉。霉烂变质的饲料是主要传染源;也可通过呼吸道吸入霉菌孢子,引起肺和气囊感染,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本病主要危害2周龄内雏鹌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1.症状
病鹑精神委顿,双目紧闭,毛松垂翅,弓背,喜光怕冷,聚堆,呆立,食欲废绝,口渴多饮,下痢,排出灰褐色稀粪,特征性症状是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常窒息而死。少数病鹌鹑出现头向后仰、摇头、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肺、气囊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或浅黄色结节,甚至形成霉斑,其内容物呈乳酪样。
2.防治方法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禁用发霉饲料喂鹌鹑,不用发霉潮湿垫料,保持鹌鹑舍通风、清洁,防止环境污染,种蛋孵化器要进行严格消毒。发现病鹌鹑及时隔离治疗。治疗用制霉菌素每只每天1万单位左右分2次拌料喂食,连喂5天;也可用克霉唑,每只雏鹌鹑用0.01克拌料喂食,连喂5天,并配合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
(九)球虫病
鹌鹑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主要通过食入侵袭化卵囊而感染。各种龄期的鹌鹑均易感,尤以幼鹌鹑的敏感性为高。
1.症状
病鹌鹑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头拱背,怕冷扎堆,消疲,食欲不振,排出黄褐色带血稀粪。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肠道,明显肿胀,呈暗红色,肠黏膜充血、点状充血、分泌物增多,有血性内容物或坏死物。
2.诊断
本病的症状和病变有一定特征性,据此可做初步诊断。采集肠内容物检查其粪便中有球虫卵囊或病变肠黏膜制片镜检见球虫卵囊可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所用的器具洗刷干净后用3%热甲醛皂液喷洒消毒。发现病鹌鹑及时隔离治疗,治疗时将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比例拌入饲料或溶解于饮水中喂服,连喂4~5天,严重病鹌鹑可连喂2~3个疗程。抗生素用青霉素8000~10000单位/只混饮,连用5~7天。治疗期添加维生素K3 1毫克/只、鱼肝油10毫克/千克饲料。
(十)鹌鹑啄癖症
鹌鹑啄癖症包括啄鼻、啄羽、啄蛋、啄肛、啄趾等。本病发生原因较复杂,主要由于饲养条件不良,温湿度不适宜,通风不好,光线太强,饲养密度过大,鹌鹑舍不卫生。日粮不足使鹌鹑处于饥饿状态,日粮配合不当,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不足,或日粮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均可引起啄癖症。
1.症状
鹌鹑啄癖症包括啄鼻、啄羽、啄蛋、啄肛、啄趾等。
(1)啄鼻 病鹌鹑相互啄鼻,致使鼻端破伤出血,鼻道发炎,炎性分泌物阻塞鼻腔,呈现呼吸困难,精神、食欲欠佳。
(2)啄羽 病鹌鹑神态不安,时而啄自身羽毛,时而啄其他鹌鹑的羽毛,甚至背部、尾部羽毛被啄光,皮肤裸露。
(3)啄蛋 母鹌鹑产蛋后,自己立即啄食,或被其他鹌鹑抢啄食,尤其产薄壳蛋或软壳蛋时,抢食更为严重。
(4)啄肛 病鹌鹑相互啄肛,致使肛门破伤出血,严重者引起泄殖腔及肛门发炎,或发生溃烂,病鹌鹑疼痛不安。
(5)啄趾 病鹌鹑时而啄自己的趾,时而啄其他鹌鹑的趾,使趾破伤出血,甚至发炎、溃烂,呈现跛行或卧地不起,食欲不佳,烦躁不安。
2.防治方法
在1~9日龄时断喙,可防止啄癖发生。啄鼻鹌鹑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饮食卫生,日粮要充足,饲料中增加蛋白质饲料或鱼粉等。啄羽鹌鹑应隔离饲养,改善环境卫生,调整饲养密度。在病鹌鹑饲料中,每只鹌鹑每天喂给0.3克天然石膏粉或0.3~1克硫化钙或按日粮的0.2%加入蛋氨酸,或在被啄鹌鹑的身上涂抹煤油或柴油,以防啄羽。啄蛋鹌鹑要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日粮中添加适量蛋白质、骨粉或贝壳粉。将1~2个软壳蛋及少许蛋壳用柴油浸泡后放入笼内,可使有啄蛋癖的母鹌鹑很快改变恶癖。为防止啄蛋,可以将鹌鹑笼子底部做成坡式,使产下的蛋自动滚出。对啄肛鹌鹑应及时调整饲料,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在饲料中加蛋白质饲料,将脱肛鹌鹑取出隔离饲养,啄伤处涂上紫药水或四环素软膏,同时注意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血粉等;或每50千克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10克、硫酸铜1克、硫酸锰2克,连喂10~15天,疗效良好。啄趾鹌鹑应在饲料中添加必需的氨基酸及维生素,破趾及时治疗,鹌鹑舍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