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实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6.1 引言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性的原子核发生自旋能级的分裂,磁能级间的能量差很小,当用波长0.1~100m的无线电波照射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时,自旋核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与自旋能级分裂产生的能量差相等的辐射),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核磁共振,并在某些特定的磁场强度处产生强弱不同的吸收信号。以吸收信号的强度为纵坐标,以频率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波谱,即为核磁共振波谱,建立在该原理基础上的分析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

自20世纪50年代,Knight,Proctor和虞福春等发现了化学位移与原子核间的耦合现象,而倍受化学界的重视。很快商品化的连续波方式的核磁共振波谱仪被商品化。随着脉冲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成了脉冲式傅里叶变换方式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从而NMR波谱法从丰核(主要是1H核)的测量向稀核,尤其是13C核发展,并使之成为常规的测量方法,极大地方便了有机分子结构的确定。随着核磁共振波谱仪磁场从低强度(0.7T,相当于1H核共振频率30MHz)发展到高强度(23.49T,1H核共振频率1000MHz),从单一地测量简单图谱发展成多维、多量子跃迁技术,为研究十分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性能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工具。NMR波谱法是一种无需破坏试样的分析方法,虽然灵敏度不高,但可从中获取分子结构的大量信息,此外,还可以得到化学键、热力学参数和反应动力学机理方面的信息,同时核磁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用于医学临床诊断最为重要的手段。

NMR波谱法通过从图谱中谱峰强度来获取基团的化学位移;从峰形来获取耦合常数及基团间耦合关系;从峰面积或峰强度来获取核的相对数量以及弛豫等现象,从而分析化合物分子内部的基团及其相互的连接关系,以及分子链运动等较为完整的化学结构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