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石油化工设备管理标准概述
一、设备标准的定义
设备标准是以生产过程中所用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设备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加工精度、检修管理及包装、储运等。如液压气动标准、检验检测标准、管道阀门标准、压力容器标准、刀具类标准、船舶标准、机械设备标准、轴承标准、紧固件标准、弹簧标准、传动标准、润滑密封标准、法兰接头标准等。国家标准有如GB 15579.1—2013 《弧焊设备》、GB/T 7920.12—2013《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术语和商业规格》、GB 50403—2007《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 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T 50670—201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术语标准》等;行业标准有:
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H/T 3538—2017《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SH/T 3532—2015《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022—2011《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
SH/T 3030—2009《石油化工塔型设备基础设计规范》
SH/T 3010—2013《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SY/T 0403—2014《输油泵组安装技术规范》
SY/T 4102—2013《阀门检验与安装规范》
SY/T 4109—201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SY/T 4125—2013《钢制管道焊接规程》
SY/T 6696—2014《储罐机械清洗作业规范》
SY/T 0609—2016《优质钢制对焊管件规范》
SH/T 3144—2012《石油化工离心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
SH/T 3143—2012《石油化工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
HG 20203—2017《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
GB 50128—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 3074—2007《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
二、设备管理标准
以设备的选择、评价、使用、检修和更新等管理事项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为设备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主要包括:
①设备选择与评价标准 包括设备寿命标准、设备经济使用标准、设备投资回收期标准、设备租赁标准等。
②设备分类及编号标准 包括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代号标准、设备编码标准及设备技术档案标准等。
③设备使用、保养与检修标准 包括设备利用指标、设备保养规程、设备检查规程、设备检修规程等。
三、设备管理标准化
设备管理标准化的对象可分为“物”与“事”两大方面,所谓“物”,是指设备、材料、零部件、工具量具、备用配件、润滑油等,所谓“事”,事指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使用方法、检修方法、工作程序、管理及服务等。实行设备管理标准化,就是按照科学的规律,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将企业在设备管理和检修中经常重复出现的“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指导设备使用、检修和管理的准则,并加以贯彻实施,使企业生产、技术活动合理化,达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制定贯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
1.设备购置的标准化
企业的设备购置标准化工作,主要是要建立购置设备的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防止订购错误。
设备购置的审批程序:由有关部门提出设备购置计划,内容包括购置原因、设备投资概算、技术经济论证等。技术经济论证的关键是依据相关资料,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和经济指标来进行评价。然后在经营副厂长或总工程师主持下,由计划、生产、工艺、设备、财务、标准化、物资等部门参加,对设备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案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分析。主要评审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节能性、检修性、环保性、成套性和经济性。经过评审,根据资金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购置,何时购置。
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更需要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分析。要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和技术文件,因为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学,在标准中大多有所体现,是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基础技术、试验方法、检查方法、材料选用、加工工艺、质量控制、设备性能规格、通用零部件标准等,都在标准中体现出来。在设备验收时,既要重视硬件设备的验收,也要重视软件(技术资料和标准文件)的验收,要确保技术资料的成套性和完整性。
2.设备安装调试标准化
设备购置进厂后,要严格执行安装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操作要求,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调试,经过验收后才能使用,企业要制定设备安装施工和验收技术检验标准和规范,包括设备的布置、设备基础土建施工规范、设备检验与调整、设备的试运转等。
要对安装的设备做严格的检验与调整,要通过试运转检验前道安装调整工序的施工质量,发现设备设计和制造的问题,最后由单位验收。
3.设备使用的标准化
设备使用标准化,就是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使用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主要包括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各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凭操作证使用设备的制度(对精密、复杂、稀有和关键设备还应实行定人定机使用设备制度)。根据设备的技术条件,规定相应的加工任务和合理的工作负荷标准,禁止精机粗用,大机小用和超负荷运转。针对各种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应配置的监控仪器、仪表的相应标准和规定;设备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润滑的规定;设备的能源、油料、器材消耗定额和费用的标准等。企业还应制订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严格遵守标准和规章制度、爱护机器设备的职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执行管理标准和制度的人员,给予批评、处分直至追究经济或刑事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设备使用中的所有问题不可能全部制定成标准,可以采用指导书的形式规范,如安全防御指导书、电气防爆指导书、检查机器使用情况的指导书、技术评价指导书、危险物容器储罐的设置与检查指导书等。
4.设备检查的标准化
设备检查的标准化工作是对企业设备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做出标准规定。
日常检查标准要明确规定各种设备的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合格的判定内容、检查记录要求等。如果发现问题或隐患应加以消除和及时汇报。
定期检查标准应规定定期检查的时间、检查的设备、检查内容和方法、参加检查人员、检查记录要求,对设备的技术状态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5.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化
根据各种设备的特点和工厂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设备的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完整等制定出各级保养的标准,并贯彻实行。
日常保养:要规定出保养项目、部位、保养内容和标准。
一级保养:规定出保养部位和内容、操作顺序、检查内容、验收标准、定期保养时间等。有此设备还要求测定易损件,提出备用配件。
6.设备修理的标准化
应通过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健全预防检修制度,要制定和执行磨损零件修换标准、设备故障检查手册、设备检修规程、修理用工具和检验工具标准、安装调试方法和试验验收方法、设备完好标准、备用配件图册和标准、设备修理验收标准等。
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制订和执行设备检修作业标准。由于设备检修作业与生厂操作作业相比,准备和停工等料的时间较长,作业效率较低,实际作业时间常常不满50%,但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检修费用上升,检修时间增多,若作业效率仍低于50%,则会降低设备的运转率。使设备的停机损失过大,从而严重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检修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提高对企业拥有量较大的典型设备和典型部件。优先制定典型检修作业标准和通用检修作业标准。
检修作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等,也包括作业用语、机器设备、修理工艺、作业质量、质量验收等标准。
7.设备改造标准化
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部件、新附件改造老设备时,从设计、制造到鉴定验收,都要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和进行标准化审查。要对现有不同规格型号的老设备进行简化优选,合理地压缩和简化零部件。易损件的品种规格,要提高通用化、标准化程度。
8.设备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标准是对设备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有:设备预算标准,油类、工具、备用配件管理规程和标准,设备生产能力标准,设备折旧及材料物资消耗标准,检修费用管理标准,设备管理考核标准,设备经济评价方法,设备大修理验收移交制度,设备大修理工作流程,技术准备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全过程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