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资准备
一、我国养鹅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水禽产量占世界的60%以上,其中鹅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养鹅业每年为社会提供鹅肉、羽毛(绒),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地位,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和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1.鹅品种资源丰富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鹅优良遗传资源,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中的鹅遗传资源有31个,其中鹅地方品种26个,培育品种1个。为有效保护鹅品种资源,目前我国已建成10个国家级地方鹅品种遗传资源保种场和1个国家级鹅品种资源基因库—国家水禽品种资源基因库(江苏),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太湖鹅、兴国灰鹅、乌鬃鹅、浙东白鹅、钢鹅和溆浦鹅11个地方品种被列入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年来,我国又从国外引进许多优良品种,如朗德鹅、莱茵鹅、霍尔多巴吉鹅、罗曼鹅等,它们已经成为我国鹅品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现代养鹅业起着积极作用。
2.饲养范围广,生产规模大
近年来,我国鹅的出栏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2015年我国鹅年存栏3.52亿只,年出栏量为7.14亿只,鹅肉产量163.35万吨,均占全球总量的90%。除西藏、青海、甘肃外,我国其他各省市均有数量不等的规模养鹅分布。据统计,四川、江苏、吉林、广东、黑龙江、辽宁、安徽、江西、山东、湖南、河南、广西和内蒙古13个省和自治区,出栏鹅占全国总出栏量的90%以上。
3.产销格局不平衡
我国养鹅业的产销格局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产销两旺,二是供不应求,三是基本平衡,四是北养南销。产销两旺的地区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为代表,供不应求的地区有广东、湖北、江西、新疆、西藏、上海、北京、天津、海南、香港、澳门,云南、贵州、青海、台湾地区属产销基本平衡,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宁夏地区则属于北养南销。
4.对鹅营养需要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鹅的营养与饲料研究方面,我国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更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的指导下,生产鹅的配合饲料,促进了肉鹅产业的健康发展。2002年以后,随着养鹅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养鹅方式逐步开始转变,鹅专用配合饲料生产供应逐渐增多,有20%左右的养鹅户开始试喂配合饲料,目前300~500只规模的养鹅户有90%以上饲喂配合饲料。目前,虽然我国尚未制订鹅的饲养标准,但为满足养鹅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各地都陆续研制出不同水平的雏鹅、肉仔鹅、种鹅繁殖期需要的配合饲料,其中预混料更为普遍。此外,种草养鹅和青贮玉米秸秆喂鹅,正在大力普及推广。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花生秧、豆秧等干燥粉碎后经生物发酵喂鹅,也在一些地区推广应用。
5.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肉鹅养殖逐渐远离河流、湖泊和池塘,向无污染、绿色生态方向发展,较大规模的农牧结合养鹅方式迅速发展,种草养鹅、林地种草养鹅、全舍内网上养殖等饲养方式已成为目前我国养鹅的主体。在标准化场舍建设方面采用轻质耐用、隔热性能好的塑料构件,省工、省时、省运费、节省占地面积,美观、整齐、大方,适于养鹅的需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在饲养管理设备方面,大都采用了比较规范化的禽用饮水器、料盘和自动饮水装置,以及两层式育雏笼、网上平养装置及电动刮粪机等。
6.现代化鹅产业发展迅速
现代化鹅产业必须以鹅肉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走“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牧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道路。我国养鹅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先后在华东、华南、东北、中南、西南地区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鹅、鸭屠宰加工企业260多家,鹅肥肝加工企业9家,羽绒加工及制品企业4300多家,其中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羽绒企业有2800多家。中外合资的大型龙头企业有中法合资在广西、云南两地兴建的大型鹅肥肝生产企业,中匈合资在内蒙古兴建的大型鹅羽绒、肥肝生产企业,以及常州市四季鹅业有限公司、江苏洪泽湖食品有限公司等。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兴起,必将迅速示范带动我国现代养鹅业向现代化鹅产业跨越。
7.市场前景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纬度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草地、湿地面积约480万公顷,再加上养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剩余劳力多,工资低,很适于养鹅生产;鹅以食草为主,耗粮少,属于节粮型家禽,发展养鹅符合人多地少、饲粮不足、农林果副产品丰富的国情;鹅生存能力和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粗放饲养,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农作物副产品和林木落叶,无需高水平的饲养设施,规模可大可小,适于农户饲养;鹅可以同鱼、果、林等产业以及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共生共长,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鹅体综合利用率高,增值潜力大,全身都是宝,羽绒、肥肝、鹅掌、鹅头、鹅舌、鹅脖、鹅翅及鹅肠、筋、胃、血等都是畅销产品,通过对鹅体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比卖活鹅增值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鹅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必将日益增加,未来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