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咬人——冷不丁地咬人一口
——孩子咬人并没有恶意,而是在探索,把他抱开就好了,不要惩罚他
妈妈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在小区里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可不一会儿,几个孩子就闹起来了,原来他们在互相争夺一朵小野花时,女儿咬了另外一个孩子的胳膊。见此情景,妈妈连忙拉开女儿上前安慰另一个孩子,示意两个孩子拉拉手,费了好大劲才安抚好那个孩子。
后来,妈妈想起来,最近一段时间女儿似乎很喜欢咬东西,桌子、盘子、勺子、沙发坐垫、毛绒玩具……所有能放进她嘴里的东西,她都要咬一咬。妈妈为此也感到头疼,但如今她发展到了咬人的阶段,这倒真让妈妈感到着急了。
其实,在口的敏感期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咬人”的行为。但需要首先确定,这时孩子咬人并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他不乖的表现,不能严厉地训斥、吼叫甚至打骂孩子,要理解他,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
一般来说,孩子的这种咬人行为会随着他的生长发育逐渐消失。不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针对不同的咬人目的来给予他引导。
5~7个月的孩子咬人,往往是因为感到嘴里不舒服,或者是由于出牙所带来的难受感,又或者是在用口来探索。比如,有的孩子在吃奶的时候,会出其不意地咬妈妈一口,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确切地识别他人的表情与反应,所以无法理解咬人是不应该的做法。
那么,这时就不要与他计较了,而是要帮助他缓解口中的不适感,满足他想要咬一咬的欲望。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质地可以咬的物品,比如,婴儿口咬胶,或者是干净、安全的各种材质的其他物品,等等。
8~14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如地操控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对有些事也能理解了。这时的孩子有时会咬父母、亲人,有时则会咬其他孩子,但他同样也是不带恶意的,在他看来这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面对这样的孩子,要明确地告诉他“不能咬人”。
有的孩子在1岁时喜欢咬人,他的妈妈每次在孩子咬她时,都会紧皱着眉头,做出疼痛不已的表情,并提高声调告诉孩子:“妈妈好疼!宝宝不能咬人啊,只能咬食物,不然你看妈妈疼得好难受!”每次她这样说的时候,孩子都会看着她,虽然并不十分明白妈妈说的话,可他却看懂了妈妈的表情,于是咬人的次数也就逐渐减少了。
采用这样的表情和声调,是在用肢体语言向孩子解释,被他咬的人会感到很痛苦,孩子就能从妈妈的表情动作中体会到他人因为挨咬而感到不高兴,这也能减少孩子咬人的行为。但是,在做这种表情或动作时不要用嬉笑的态度,否则孩子可能会误以为妈妈在逗他,他也许会觉得这是个好玩的游戏,反而咬得更加厉害。所以,妈妈应该真实地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敏感的孩子会察觉到这种不适。
另外,还可以和孩子多做做游戏,给他提供各种物品,允许他尽情地咬,使他从中获得咬的乐趣,从而转移他兴奋的情绪,不再咬人。比如,可以和他一起玩蒙眼辨认游戏,给他准备好小饼干、小木条、小勺子、牙胶等物品,让他通过蒙着眼睛咬不同的物品,来辨认咬的是什么。
3岁前的孩子可能会在情绪低落时,或者自己的意志被他人违背时,又或者是想要控制他人的时候,突然用咬人来表达他的情感。比如前面事例中的那个女孩,因为和伙伴们争抢一朵小野花,眼看自己得不到,就开始咬人。
此时,应该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可以尽快带她离开那个发生争执的场合。如果两个孩子发生争抢,也要尽快将他们分开,或者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可玩的东西,减少彼此的争执。
虽然孩子咬人并不是不乖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还依然咬人的话,就要注意了。比如,有的孩子和他人打架时就会咬人,还有的孩子一旦感觉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也会用咬人来保护自己。这有可能是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表现,也可能是他的情绪表达出了问题,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无法处理,最好向专业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