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失去目标,就失去了动力
乐乐初中进入了一所区重点学校的实验班,我松了一口气,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随着学习压力加大,乐乐又进入青春期,我发现她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小小孩,而是有了更多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她曾很多次问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努力是为了什么?现在这么拼命努力只是为了上一个好高中吗?那么上了好高中呢,努力就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吗?上了好大学呢,努力就是找一个好工作吗?工作之后还为什么要努力呢?就是能买大房子吗?那么买了大房子之后,我这辈子还需要为什么努力呢?如果我现在就已经有了大房子,或者我根本不需要大房子,是不是从现在开始我就根本不需要努力了呢?我现在每天在做这么多我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事情,只是为了追求一个我根本就不想要的结果吗?
学校老师找我谈话,让我再多花些精力督促孩子,因为她们觉得乐乐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她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知道老师是为孩子好,我为自己作为家长却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惭愧。但同时,我也有些委屈。说实话,自从孩子上了学,我把除工作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孩子,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我晚上除了工作必要的外出活动外,几乎从不外出,放弃了所有的饭局、聚会,放弃了自己的娱乐活动。孩子晚上在自己房间做作业,我在外面看书,随叫随到,端茶送水,为她解答各科问题。难道我还真的要像一些家长那样,做作业时陪在旁边,做完一项帮她检查一项?我知道确实有些家长这样做,这样也确实提高了孩子的成绩。
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小的时候,父母都很忙,几乎没有管过我的学习,可是我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好,似乎家长的紧逼也不应该是这个年龄孩子的学习动力。可是为什么乐乐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像我们那个年代的很多孩子那样,自觉而努力呢?我想不明白,只能感叹:有个学习好、自觉的孩子,父母该是多好的运气啊。
然而就在乐乐上初一之后不久,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件让我很震惊的事情:一个和乐乐一样刚上初一的女孩,在一个周末,莫名其妙地跳楼了。她的妈妈无论如何不能相信孩子是自杀的。这个孩子就是大家所认为的那种让人省心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班干部,有写作特长,性格也很开朗,刚刚考上市重点初中。据家长说当天一切正常,孩子没有遇到什么考得不好之类特别的事,也没有谁批评过孩子,或者感觉孩子有什么不高兴,怎么会突然自杀呢?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同身受,一直在为这个孩子、这个母亲而难过、揪心,也非常希望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随着警察调查的深入,发现了这个孩子不为大家所知的另一面,在她的QQ空间里,全部是黑色的背景,这个很有文采的女孩在QQ里写了不少诗歌作品,然而很多是关于死亡,关于对未来、对人生的迷惘、无望。在她的作品中,她提出了和乐乐同样的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现在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不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也就不明白自己所有付出的价值。这是孩子们的普遍问题,即使那些乖乖地按照我们家长的要求做的孩子,没有说、没有反抗,不代表他们没有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