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撤退的尖刀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山里希望(二)

在会上,欧阳晓与杨义然等人首先对上坪村的易迁户们近来一段时间的生活状况作了解。那些老人们都说安置点环境很好,而且两个安置点之间有公交车往来,无论上街赶场,还是在安置点之间走动,都很方便,真是享共产党的福。那几个在天力集团分公司上班的年青人说工作待遇好,但就是精细的技术活多,需要有知识才行,他们经过公司的培训后,虽然能够顺利上岗,但还是需不断地学习。他们希望尖刀班和村干部加大宣传读书的好处,让全村的家长和孩子们都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

欧阳晓看得出来,那些老人及自己的这些同龄人说的都是真心话,他说道:“国家发起精准扶贫战役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安置点的各种设施还会越来越完善,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至于教育方面,我们尖刀班也与其他村进行过比较,上坪村不仅考取大学的学生不多,就连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也比别的村低很多。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们尖刀班与村支两委干部在入户走访及与群众电话联系时,也都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国家日益强大,已经有财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了。我们一定会与社会及学校一起促进上坪村教育的发展,让村里的孩子多出大学生,多出人才。”

一个叫黄征进的青年说道:“天力集团沙沟镇的分公司现在主要生产电子及其它的一些科技产品,分公司老总说,我们很多核心技术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如果再不加紧解决这些问题,发生在中兴公司的事件就可能在天力集团重演。“

欧阳晓说道:“征进说得很对,我们国家虽然通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很多领域发展非常快,可是一些核心技术的确与发达国家存在代差。其实,科技领域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抓住这个目标不放松,将来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在各个方面步于世界的前列。”

欧阳晓与杨义然等人与易迁户们聊了一会后,便进入会议的主题,即介绍上坪村以后发展的蓝图与市场主体流转土地的问题。

对于易迁户们来说,他们现在是受社区与村里的双重管理。以前的土地与林地的产权不变,特别是耕地的第三轮承包正在进行,承包权将再次延长三十年。但他们老家的旧房子已经拆除并复垦为耕地,再回到老家种地的可能性已经很少。有文化的年青人很多都在天力集团的分公司上班,中年人大多因知识的缺限,则在外地务工,或伐木,或做建筑,或做其它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但无论在哪里就业,只要勤劳,都能确保他们收入稳定并在贫困以上直至走向富裕的生活。因而,对于市场主体到村里流转土地他们大多是支持的。

在快要散会时,几个老人提出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即希望百年之后能回老家安葬。

一个叫王立本的老汉说道:“小池沟的公墓快修好了,听说以后集镇上的人死了,都要烧成骨灰后埋在那里。如果以后不准让我埋回老家,我不如现在就死!”

这个问题,不仅对欧阳晓,而对各村的尖刀班及村干部都是一个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因为上级对此也没有明确的政策,而沙沟集镇附近的小池沟的确在修公墓,到目前为止,政府只是鼓励集镇上死人后理到那里,并没说要强制火葬后埋入公墓。但谁也不敢保证,政府以后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推行火葬且强制性的埋入公墓区。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他也不好明确回答易迁户家中有人去逝后能或不能埋回老家。只得说道:“王伯,政府现在并没说您们老人百年之后不能葬回老家,您不要相信传言。当然,以后的政策如何变,我们也不知道。不过,相信政府一定会在充分考虑我们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政策。”

杨义然等人也说政府并没有强制火葬与不能理回村里的政策。

见尖刀班与村里的干部都如此说,老人们便暂时放心了。

安置点的会议开得很成功,散会后,欧阳晓给杨义然等人说了家里的情况,几人都让他先回雪山村去接两个孩子,工作上的事将与他随时保持联系。

尖刀班每周在村里的时间是五天四夜,不过自从精准扶贫开始以来,周未及节假日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了。而寒池县的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国家顺利验收后,他们刚松了一口气,可是紧接着国家又布置了乡村振兴战略。看来,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还得继续。当然,这对于军人出身的欧阳晓并不算什么。而且尖刀班的战友们与村支两委干部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特别是这些贫困地区的村支两委干部,待遇低下,而他们却为了家乡的发展默默工作,毫无怨言,这让欧阳晓与尖刀班的全体同志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