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箴第十一
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1],大禹勒簨簴以招谏[2]。成汤盘盂,著日新之规;武王户席[3],题必诫之训。周公慎言于金人[4],仲尼革容于欹器[5][一]:列圣鉴戒,其来久矣。
铭者,名也。观器必名焉,正名审用,贵乎慎德。盖臧武仲之论铭也[6],曰:“天子令德,诸侯计功,大夫称伐。”夏铸九牧之金[7],周勒肃慎之楛[8],令德之事也;吕望铭功于昆吾[9],仲山镂绩于庸器[10],计功之义也;魏颗纪勋于景钟[11],孔悝表勤于卫鼎[12],称伐之类也。若乃飞廉有石椁之锡[13],灵公有夺里之谥[14]:铭发幽石,噫可怪矣!赵灵勒迹于潘吾[15],秦昭刻博于华山[16]:夸诞示后,吁可笑也!详观众例,铭义见矣[二]。
至于始皇勒岳[17],政暴而文泽,亦其疏通之美焉。班固燕然之勒[18],张昶华阴之碣[19],序亦盛矣。蔡邕铭思,独冠古今。桥公之钺[20],则吐纳典谟;朱穆之鼎[21],全成碑文:溺所长也。至如敬通杂器[22],准矱武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崔骃品物[23],赞多戒少;李尤积篇[24],义俭辞碎。蓍龟神物,而居博奕之下;衡斛嘉量,而在杵臼之末。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闲哉!魏文“九宝”[25],器利辞钝。唯张载《剑阁》[26],清采其才。迅足骎骎,后发前至,诏勒岷汉,得其宜矣。
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箴石也。斯文之兴①,盛于三代。《夏》[27]、《商》二箴[28],余句颇存。周之辛甲,百官箴阙[29],唯《虞箴》一篇,体义备焉。迄至春秋,微而未绝。故魏绛讽君于后羿,楚子训人于在勤[30]。战代已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萎绝。至扬雄稽古②,始范《虞箴》[31],作《卿尹》、《州牧》二十五篇。及崔、胡补缀[32],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鉴有征,可谓追清风于前古,攀辛甲于后代者也。
至于潘勖《符节》[33],要而失浅;温峤《侍臣》[34],博而患繁。王济《国子》[35],引多而事寡;潘尼《乘舆》[36],义正而体芜:凡斯继作,鲜有克衷。至于王朗《杂箴》[37]③,乃寘巾屦,得其诫慎,而失其所施。观其约文举要,宪章武铭;而水火井灶,繁辞不已:志有偏也。
夫箴诵于官,铭题于器;名用虽异,而警戒实同。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38];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此其大要也。然矢言之道盖阙④,庸器之制久沦,所以箴铭寡用,罕施后代[四]。唯秉文君子,宜酌其远大者焉。
赞曰:铭实器表,箴唯德轨。有佩于言,无鉴于水。秉兹贞厉,警乎立履。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注】
[1]舆几:《皇王大纪》:帝轩作舆几之箴,以警宴安。
[2]簨簴:《鬻子》:大禹为铭于筍簴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以义者击钟,教以事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按:簨,原本作“筍”。)
[3]户席:《大戴礼》:尚父道丹书之言,武王闻之,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四端,于机,于鉴,于盥盘,于楹,于杖,于带,于履屦,于觞豆,于户,于牗,于剑,于弓,于矛,尽为铭焉,以戒后世子孙。
[4]金人:《家语》: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无多言,多言多败。
[5]欹器:《荀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者,为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叹曰:乌有满而不覆者哉?
[6]论铭:《左传》: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焉。臧武仲曰:非礼也。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今称伐则下等也,计功则借人也,言时则妨民多矣,何以铭为?
[7]金鼎:《左传》:王孙满对楚子曰:昔夏之有德,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8]楛矢:《国语》:仲尼曰: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肃慎氏贡楛矢。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故铭其筈曰:肃慎氏之楛矢。
[9]吕望:《史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蔡邕《铭论》:吕尚作周太师,其功铭于昆吾之鼎。
[10]仲山:《窦宪传》:南单于遗宪古鼎,其傍铭曰: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庸器:《周礼》:典庸器,掌藏乐器、庸器。注:庸器,伐国所获之器,若崇鼎、贯鼎,及以其兵物所铸铭也。
[11]魏颗:《国语》: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12]孔悝:《礼记·祭统》有卫孔悝之鼎铭。
[13]飞廉:《秦本纪》: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14]灵公:《庄子》:卫灵公死,卜葬于沙丘。掘之数仞,得石椁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埋之。
[15]赵灵:《韩子》: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番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尝游于此。
[16]秦昭:《韩子》: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缘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与天神博于此。
[17]勒岳:《秦始皇本纪》:始皇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石颂秦德焉而去。
[18]燕然:《窦宪传》:南单于请兵北伐,拜宪车骑将军。大破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19]华阴:《古文苑》:《华阴堂阙碑铭》,张昶为北地太守段煨作。
[20]桥公之钺:《蔡中郎集·桥玄黄钺铭》:帝命将军,秉兹黄钺;威灵振耀,如火之烈。公之在位,群狄斯柔;齐斧罔设,人士斯休。
[21]朱穆之鼎:《蔡中郎集》:忠文朱公,名穆,字公叔,延熹六年卒。肆其孤用,作兹宝鼎,铭载休功,俾后裔永用享祀,以知其先之德。按:伯喈作朱公叔坟前石碑,前用散体,后系四言韵语,至鼎铭则纯作散体大篇,不著韵语,所谓“全成碑文”也。
[22]敬通:《冯衍传》:衍字敬通,所著赋、诔、铭、说、杂文五十篇。
[23]崔骃:《崔骃传》:骃字亭伯,所著赋、诗、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达旨》、《酒警》,合二十一篇。
[24]李尤:《后汉书》:李尤,字伯仁。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一十八篇。《文章流别论》:尤自山河都邑至刀笔算契,无不有铭,而文多秽病。
[25]九宝:《典论》:魏太子丕,造宝剑、宝刀三,匕首三,皆因姿定名。其文曰:选咨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恨不遇薛烛、青萍也。
[26]剑阁:《张载传》:载父收,蜀郡太守。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以蜀人恃险好乱,因著铭以作诫。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于剑阁焉。
[27]夏:《逸周书·文传解》引《夏箴》云:中不容利,民乃外次。
[28]商:《吕氏春秋·名类》篇引《商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
[29]百官:《左传》:魏绛谓晋侯曰: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
[30]在勤:《左传》: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箴之曰:民生在勤,动则不匮。
[31]虞箴:扬雄自序“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32]崔胡:《文章流别论》: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十二官箴,传于世。不具九官,崔氏累世弥缝其阙,胡公又以次其首目而为之解,署曰《百官箴》。
[33]潘勖:《卫觊传》:建安末,河南潘勖与觊并以文章显。《文章志》:勖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
[34]温峤:《晋书》:温峤迁太子中庶子,在东宫,数陈规讽,献《侍臣箴》。
[35]王济:《王济传》:济字武子,文辞秀茂,累官侍中,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
[36]潘尼:《晋书》:潘尼为《乘舆箴》。
[37]王朗:《王朗传》:朗字景兴,历官御史大夫,所著奏、议、论、记,咸传于世。
[38]确切:确,坚正也。《崔实传》:指切时要,言辩而确。
【评】
[一]【纪评】欹器不言有铭,此句未详。或六朝所据之书,今不尽见耳。
[二]【黄评】李习之论铭,谓“盘之辞可迁于鼎,鼎之辞可迁于山,山之辞可迁于碑;惟时之所纪,而不必专切于是物”,其说甚高,然与“观器正名”之义乖矣,但不得直赋是物尔。【纪评】处处可移,不免马络;字字比附,亦成滞相。斟酌于不即不离之间,则两义兼得矣。
[三]【黄评】陆士龙云:“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亦同斯旨。【纪评】四语分明。(按:陆士龙,当为陆士衡,即陆机。)
[四]【纪评】此为当时惟趋词赋而发,亦补明评文不及近代之故。
【补注】
①“斯文之兴”四句:黄注:《逸周书·文传解》引《夏箴》云: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吕氏春秋·名类》篇引: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详案:严氏元照《蕙櫋杂记》据《吕览·谨听》篇引《周箴》:夫自念斯学,德未暮。谓三代皆有箴,不独夏、商,举此为《周箴》余句之证。
②“扬雄稽古”至“总称百官”:详案:《后汉书·胡广传》: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瑷及临邑侯刘騊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凡四十八篇。文甚典美,乃悉撰次首目,为之解释,名曰《百官箴》。案黄注引《文章流别》,未知原补有刘騊駼,又不著崔氏父子之名,及胡公所补凡几篇,故据“广传”益其未备。
③“王朗杂箴”至“繁辞不已”:详案:《艺文类聚》(八十):魏王朗《杂箴》: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俾冬作夏,非灶孰能?俾夏作冬,非井孰闲?
④矢言之道盖阙:详案:段氏玉裁《说文注》云:盖阙,叠韵字。案二字虽见《论语》,而义近歇后,如“盍各言提”之类,六朝人所习用也。
【阐说】
“疏通”二字,得于书教,即简质得体之谓也。李斯勒石,洵有此意。
姚姬传分墓志前为序,后为铭,即据此篇“序亦盛矣”及《诔碑》篇“其序则传”二句。然彦和又云:“碑实铭器,铭实碑文。”则又不必分别矣。铭者,铭也。后因铭前,亦岂非铭哉!
“繁略违中”,盖比意太宽也。
“曾名品之未暇”,是彦和论文辨体精处。
弘,得体也。润,有色泽也。核,实也。辨,明也。简其言而深其旨也。此即腴字之境。士衡所谓“顿挫清壮”、“博约温润”者,与此相备。“顿挫”四字,言其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