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歌谣谚谶拟题之讨论
歌谣谚谶类作品,除了极个别作品如《黄獐歌》《得宝歌》在原始文献中有题目外,今存几乎所有作品都出自宋以后人拟题。因为理解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各家拟题差别亦多。今以较具代表性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清钦定《全唐诗》和近代杜文澜《古谣谚》之拟题来作讨论。
以下是源出《旧唐书》的四首歌的各家拟题情况:
以下为四歌较早出处的文本记录:
《旧唐书》卷八三《薛仁贵传》: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馀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馀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馀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歌略)。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旧唐书》卷七三《颜师古传》:师古叔父游秦,武德初累迁廉州刺史,封临沂县男。时刘黑闼初平,人多以强暴寡礼,风俗未安。游秦抚恤境内,敬让大行。邑里歌曰(歌略)。高祖玺书劳勉之。俄拜郓州刺史,卒于官。撰《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所称。后师古注《汉书》,亦多取其义耳。
《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歌略)。
《旧唐书》卷一八五上《良吏传》:永徽二年,授平州刺史,劝学务农,称为善政。转郢州刺史。属时旱,仁会自曝祈祷,竟获甘泽。其年大熟,百姓歌曰(歌略)。
可见《全唐诗》基本因袭《唐音统签》。其中《薛将军歌》,《唐音统签》沿《乐府诗集》之题,另三首则另拟。《乐府诗集》拟题的原则以所歌对象为主,《唐音统签》《全唐诗》则以歌者主体以拟题,《古谣谚》则兼顾歌者主体和所歌关系以命题,且尽量照顾原文献出处的表达。就歌意理解来说,以《古谣谚》最为妥当。
谣,举三例如下:
窦建德一则,《旧唐书》卷五四《窦建德传》:“先是,军中有童谣曰(谣略)。建德行至牛口渚,甚恶之,果败于此地。”可见《乐府诗集》仅记童谣发生的时间,《唐音统签》《全唐诗》仅记牛口渚恰合童谣之地名,《古谣谚》记录在窦军中之谣,但未称童谣。各拟题都有局限。高昌谣四书拟题差别不大。岑羲三人谣,《太平广记》卷二五八引《朝野佥载》,称“时崔、岑、郑愔并为吏部,京中谣曰”云云。据原文,最恰当的拟题其实是“京中谣”,殆三人虽皆任职吏部,但谣并非吏部内所传。《唐音统签》《全唐诗》皆未允。《古谣谚》改谣为语,亦不妥。
关于谚、语,也各举三例。
① 按《旧唐书》卷一九一引谚仅录前句。
所选诸则,一是《唐音统签》与《全唐诗》有所不同,以见后者并不完全沿袭前者,二是考虑各书拟题之差别有可讨论者。“一人在朝”谚,《唐音统签》有题注云:“《国史补》,路励行初任大理丞,亲识贺引此,又是《鸡跖集》云云唐谚也。”今本《国史补》无此则,见《太平广记》卷二五〇引《启颜录》:
唐路励行初任大理丞,亲识并相贺。坐定,一人云:“兄今既在要职,亲皆为乐。谚云:‘一人在朝,百人缓带。’岂非好事?”答云:“非直唯遣缓带,并须将却幞头。”众皆大笑。
《全唐诗》据《唐音统签》,删掉原注,误为路本人引谚。《古谣谚》检核原本,拟题妥当。“娶妇得公主”一则,《唐音统签》据谚意拟题,《全唐诗》和《古谣谚》据引者拟题,各有取则。“不痴不聋”一则,《全唐诗》标出引者,有其必要。“宁食三斗艾”一则,《唐音统签》太宽泛,《全唐诗》所拟未完全尽意,《古谣谚》较完整。“遇徐杜者必生”一则,《唐音统签》等于未拟题,《全唐诗》仅着眼于时间,《古谣谚》则将四人全部列出,虽略显繁重,但有助读者理解。“吏部前有马裴”一则,《唐音统签》《全唐诗》都缺录“吏部”二字。《全唐诗》之拟题有误。《旧唐书》卷一〇〇《卢从愿传》云:“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略)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略)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语略)。”卢从睿宗时典选六年,时人所称当然应在其政成以后,而非初任之际,故若标时间也是开元初了。《古谣谚》仅标卢从愿,没有考虑到此语以“卢李”并题。
谶记情况比较复杂,限于篇幅,在此暂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