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原题、改题和拟题
一 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谈起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唐诗中流传最广的名篇。陈子昂有《陈伯玉文集》十卷存世,一般认为是其友人卢藏用编,传本较多,而以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刻本为较早,《四部丛刊》据以影印。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徐鹏校点本《陈子昂集》,认为杨澄刻本没有保存原书面貌,因此于原书次第有所改动。敦煌遗书S.9432、S.5971、P.3590存《故陈子昂遗集》残卷,与杨本次第相同,证明徐鹏判断未允。细加翻检,不难发现该集正编并没有收录这首诗,仅见于该集附录卢藏用撰《陈氏别传》: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置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慑。子昂进谏曰(文略)。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缄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之知也。
所谓“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所指为《陈伯玉文集》卷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楼,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遗迹也。
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雄图竟中天,遗叹寄阿衡。
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田光先生
自古皆有死,狥义良独稀。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邹子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邹子何寥廓,谩说九瀛垂。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据序知陈子昂北征蓟门时,卢藏用身在终南,没有亲见陈子昂的行迹,他所得到的陈子昂所赋诗,就是这七首。如果仔细讽读,更可以发现所谓“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应龙已不见”,“霸图怅已矣”,“昭王安在哉”等就是“前不见古人”;“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就是“后不见来者”;“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就是“感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联系到屈原《远游》中的名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1]可以认为卢藏用所录歌,未必是陈子昂本人的创作,很大可能是卢藏用根据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的诗意,再加《远游》语意的提炼概括,而形成了这样几句歌辞。如果是陈子昂自己的诗作,而且真如后世评述的那样精彩,卢藏用没有理由不收进他为亡友编定的文集。由于卢本人在太平公主之变后贬死,陈集的编定在陈死后不久,原集也没有散乱,也可排除今本脱漏的可能。
当然,此歌是否陈子昂所作,还可以再讨论。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登幽州台歌》的题目则既不见于陈子昂文集,也不见于《陈氏别传》,甚至在唐、五代、宋、元的各种典籍中也绝无踪影——唐宋各种唐诗选本都没有采录此歌,更罕见有人加以评论。就现有文献的检索结果,这一诗题最早见诸明代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一,并称“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而文集不载”。明郑明选《郑侯升集》卷三五称此为“陈子昂逸诗”,钟惺《唐诗归》卷二可能是最早收录此诗的选本,并赞云:“两不见,好眼。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均沿袭了这一歌题而渐为人所知,直到《全唐诗》卷八四收录此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样的名篇,居然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不能不加以诘质:在《全唐诗》所存49403首作者、题目、内容都完具的诗篇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哪些,这些作品是如何形成现在的面貌,这一形成过程又具有哪些主要的类型,这些无疑是研治唐诗者务必要理清的。
本文先就唐诗的题目来展开讨论。
[1] 清人凌扬藻《蠡勺篇》卷二三《古人诗不嫌相袭》:“又屈子《远游篇》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陈射洪《登幽州台歌》,实本此数语,然屈绵邈而陈则肮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