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求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 宋初人误作唐末五代人收入者

本节所考宋初人,指现存史料仅记载其在宋太祖、太宗朝事迹者。尽管按情理来说,这些人中有较大一部分可能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但其入宋前活动未见记载,只能作宋人看待。凡在五代时期有事迹可考者,另详下节。

6.1 李九龄 《全唐诗》卷七三〇收其诗一卷,共二十三首。小传云:“李九龄,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登乾德二年进士第三人。”此传显然矛盾:自唐亡(907)至乾德二年(964),近六十年,九龄不可能再中进士。诸诗皆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七三。陈振孙斥此书误收本朝李九龄诗,已见前节郭震条引。《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有《李九龄集》一卷,解题云:“洛阳李九龄撰。乾德二年进士第三人。”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八则作“乾德五年进士第三人。”未详孰是。陈振孙藏有《宋登科记》,时代稍早,或近是。《宋诗纪事》卷二作“乾德五年进士第一人”,显误,此年第一人为刘蒙叟,见《文献通考·选举考》。九龄事迹可考者尚有:《舆地纪胜》卷一八八“蓬州景物”“透明岩”条,录县令李九龄诗,不云任职年代,但可推定在其登第以后(蜀地归宋在建隆末)。《渑水燕谈录》卷六谓九龄与卢多逊、扈蒙等同受诏修《五代史》,“而蒙、九龄实专笔削”。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卷一五,事在开宝六、七年(973、974)。九龄生于五代可无疑,但其登第年及可考事迹均在宋代,当然应视为宋人。《宋艺圃集》《宋诗纪事》录其诗,甚是。《李九龄集》至《宋史·艺文志》尚著录,后不传,洪迈当将其集中绝句全数收入,对研究宋初诗歌尚有价值。

6.2 滕白 《全唐诗》卷七三一收诗二首,小传云:“滕白,官郎中,历台省,有《工部集》一卷。”二诗均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七二。陈振孙以为系本朝人而误入,已见前节郭震条引。《直斋书录解题》卷二〇著录《滕工部集》一卷,解题云:“滕白撰。篇首《寄陈抟》,知为国初人。又有《右省怀山中》及《台中寄朱从事》诗,则其扬历清要亦多矣。史传亡所见,未有考也。(《文献通考·经籍考》仅引及此。)后见《实录》载,尝以户部判官为南面前转运使,坐军粮损折免官。”《实录》当指《宋太宗实录》。《宋诗纪事》卷五作“太宗时”人,近是。另参下条。

6.3 王嵒 《全唐诗》卷七三一收诗六首,小传云:“王嵒,蜀人,曾避地荆南。有集一卷。”诸诗均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七四。陈振孙以为系本朝人误入,已详前节郭震条。《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有《王嵒集》一卷,解题云:“王嵒撰。集中有《春日感怀上滕白郎中》,盖亦国初人。又有《圣驾亲征河东》。及有‘甲午避寇,全家欲下荆南’之语,则是李顺乱蜀之岁,嵒盖蜀人也耶?”所引诸诗今均不传。“圣驾亲征河东”,指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亲讨北汉之役。甲午为淳化五年(994),“避寇”指避王小皤、李顺事。《分门古今类事》卷一四引《该闻录》云其字隐夫,居武都山,与《该闻录》作者李畋同时。畋谓“其后均寇婴城,嵒以名大,为其所胁,坐是流于荒服,晚节不完”,指其陷咸平三年(1000)益州王均兵变而遭流逐。《全蜀艺文志》卷八有宋王岩《残冬客次资阳江》,王岩即王嵒,诗为其在蜀时作。《宋诗纪事》卷五收入,是。《全五代诗》卷八八增《八拍蛮》一首,未云所出,实系误收孙光宪词。孙词见《花间集》卷八、《全唐诗》卷八九七。

6.4 马致恭 《全唐诗》卷七三八收其《送孟宾于》一首,小传仅云:“南唐时人。”按宋龙衮《江南野录》卷八,谓孟宾于在南唐后主时抵法当死,李昉寄诗,后主见而宥宾于,“复官未几,归老连上,号群玉峰叟。吉守马致恭以诗送。”仅录末联二句。叙事简略,似南唐时作。宋初王举《雅言系述》(《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谓宾于“兴国中致仕归连上,过庐陵,吉守赠诗曰(略)。”引全诗而不言作者姓名。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孟宾于传》谓:“金陵平,归老连上,秘阁马致恭以诗送之。”亦录全诗。宾于为连州人。秘阁为马致恭所带京职。二书均指明为入宋后事。《全唐诗》所录,当即以以上三书为本。最早记载宾于事迹的是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小畜集》卷二〇),谓宾于南唐末致仕后,“以本曹郎中分司南都”,“太祖平吴,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乡里”。南唐之南都在洪州,吉州为自洪赴连必经之路。致恭为吉守,为宋所除官,非南唐署。所带秘阁之职,即是明证。诗作于太平兴国初,时宋立国已十六年。

6.5 王元 《全唐诗》卷七六二收其诗五首又二句,小传云:“王元,字文元,桂林人。隐居不仕。”列马楚时。小传所据为《郡阁雅谈》(《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引)、《雅言系述》(同书卷一一引)记载。五首诗亦出二书。末附《赠廖融》句,注:“见《纪事》。”实误,亦见《雅言系述》。嘉靖《建宁府志》卷五“知州”有:“王元,太平兴国间任。”姓名、时间均相合,惟文元隐居不仕,恐非一人。另详下廖融条。

6.6 廖融 《全唐诗》卷七六二小传云:“廖融,字元素,隐居衡山。诗七首。”列马楚时。实收诗仅六首,又零句三联。《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云:“廖融字元素,隐于衡山,与逸人任鹄、王正己、凌(当作陆,详后)蟾、王元,皆一时名士,为诗相善。湘守杨徽之代归阙,枉道出南岳,宿融山斋留诗曰:‘清和春尚在……’融《赠天台逸人》云:‘移桧托禅子……’又《题古桧》云:‘何人见植初……’《梦仙谣》云:‘琪木扶疏系辟邪……’《退宫妓》云:‘神仙风格本难俦……’左司谏张观过衡山留诗曰:‘未向漆园为傲吏……’融卒,刺史何承矩葬之,进士郑铉表其墓。”这是关于廖融生平最早且较完备的记载,原书未注出处,疑出潘若冲《郡阁雅谈》。融今存诗除上引四首外,另二首见《雅言系述》(同前书卷一一引)。廖融是当时以南岳为中心的一群湖南隐逸诗人的核心人物,同游诗人有王元(有《赠廖融》《怀翁宏》《哭李韶》等诗)、王正己(有《赠廖融》)、任鹄(有《送王正己归山》)、翁宏(有《送廖融处士南游》)、陆蟾、李韶、狄涣(详后)、曾弼等人。胡震亨《唐音戊签》不收诸人诗。《全唐诗》以诸人为马楚时作者,疑系据《诗话总龟》参《十国春秋》而定。今考诸人事迹,均已入宋,属之五代实误。试述如次:其一,杨徽之为后周进士,未仕马楚。其守湘确年已难考详,约在宋太宗时,详第七节杨徽之条。其二,张观为左司谏经衡山的时间,在太平兴国末至雍熙间。详第七节张观条。其三,何承矩,传附《宋史》卷二七三《何继筠传》,字正规,河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知河南府,“徙知潭州,凡六年,囹圉屡空,诏嘉奖之”。入为六宅使,端拱元年领潘州刺史。景德三年(1006)卒,年六十一。据其知潭时间推测,廖融约卒于雍熙(984—987)间。其四,《雅言杂载》(《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六引)云:“兴国中,潘若冲罢桂林,经南岳,留鹤一只与廖融。……若冲到京授维扬通理,复有诗寄融。……后至维扬,闻融与鹤相继而亡。”若冲即《郡阁雅谈》作者。其仕维扬确年不可考,以前后时间推算,与《郡阁雅谈》合。其五,《雅言系述》(同前书卷一一引)云:“开宝中,衡山处士廖融南游,(翁)宏有诗云:‘病卧瘴云间……’宏以百篇示融,融谢宏云:‘高奇一百篇……’王元怀云:‘独夜思君切……’皆佳句也。”开宝(968—975),宋太祖年号。其六,伍彬辞官居隐时,廖融曾作诗题其屋壁,详第七节伍彬条,其事至早在乾德以后。其七,陆蟾“雍熙中服毒卒”,见《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五引《雅言杂载》及宋契嵩《镡津文集》卷一四《陆蟾传》。其八,周本淳校点五十卷本《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八引《雅言系述》云:“王正己寓衡州,不以仕进为意,介起一室,不与尘俗往来,四十未娶,随行唯筇竹杖、鹤羽扇而已。与廖融、任鹄、王元交游。虽诗笔不及鹄,而辞藻亦擅一时。”下录正己二诗,又录潘若冲、廖融赠正己诗,又录廖融赠狄涣诗。其九,宋夏竦《文庄集》卷二八《朱昂行状》云:“先有廖图者,与弟凝、侄融居南岳,皆工诗,有名于代,世有家法。”杨亿《武夷新集》卷二《阁门廖舍人知袁州》注则谓融为凝弟,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中“兜率寺”条云:“廖处士书斋据湘江之滨,图、凝、融数世能诗,自唐天祐末居此。”以上差不多是廖融等人今存的全部有年代可考的事迹。湖南之地在建隆四年(963)即入宋版图,上列诸事,分别在其后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后。诸人在马楚时无事迹可考。以情理揆之,显然均应视作宋初人为是。《崇文总目》卷五(原卷六三)收《廖融诗集》二卷,列宋初。《宋艺圃集》《宋诗纪事补遗》收其诗,甚是。王士禛《香祖笔记》指责李蓘误收廖诗,《四库全书总目》因之,均失于未详考。

6.7 王正己 《全唐诗》卷七六二收其诗一首又句二。正己为宋初人,潘若冲、廖融皆有诗相赠,已见上则所引。《全唐诗》收诗、句皆残,可据周校《总龟》补足。

6.8 翁宏 《全唐诗》卷七六二收诗三首又句六。除《湘江吟》二句外,均见《雅言系述》(《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一引)。《湘江吟》为裴谐诗,《全唐诗》卷七一五已收。宏应为宋初人,详前廖融条。

6.9 刘兼 《全唐诗》卷七六六收其诗一卷,凡八十一首,小传云:“长安人,官荣州刺史。”胡震亨《唐音戊签馀》六二(《唐音统签》卷八一七)云:“兼集诸志不载,各选亦无之。近云间朱氏得宋本,刻《唐百家诗》中。今详其诗句,似是关中人仕为蜀守者。有《初至郡界》一篇诗云:‘锦字莫嫌归路远,华夷一统太平年。’而集中又有《长春节》诗,为宋太祖诞节。其人盖五代入宋者,姑存五代之末云。”其说甚是,惜未尽。《刘兼集》,宋代各种书志未见著录,但《万首唐人绝句》卷三九已录其七绝三首,《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尚有其七律三首,知宋时已有视其为唐人者。江标影南宋书棚本《唐五十家小集》有《刘兼诗集》一种,有错页,比《全唐诗》多出八首,为唐刘威诗误入。《渑水燕谈录》卷七载受诏修《五代史》诸臣中,有刘兼。时在宋太祖开宝六、七年,详前李九龄条。又开宝七年为盐铁判官,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胡氏列举刘兼入宋二证,甚有力。另如《蜀都春晚感怀》云:“梦断云空事莫追。”“宫阙一城荒作草。”《蜀都道中作》云:“千载龟城终失守,一堆鬼录漫留名。”显然作于蜀亡后。《到郡后寄西川从弟舍人……》(此据影宋书棚本,《全唐诗》注为别本)、《……寄呈成都府从弟舍人》(“呈成都府”四字据《唐音戊签馀》补),称西川、称成都府,亦为入宋后作。从“一承兑泽莅方州”(《春晚寓怀》)、“去年今日到荣州,五骑红尘入郡楼。貔虎只知迎太守,蛮夷不信是儒流”(《去年今日》)、“依稀樊川似旭川,郡楼风物尽萧然”(《郡斋寓兴》)、“郡印已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香”(《初至郡界》)等诗看,作者是长安人,从京城改(贬?)官知荣州。全集凡有事迹可考之诗,均系在蜀、在荣州任内作。诸诗排列虽不及《王周集》中纪行诗那样井然有序,但为一时一地之作则可论定。民国《荣县志·秩官第十》定刘兼莅荣在宋初,是。疑即为修《五代史》后之事。兼在五代未见有事迹记载。

6.10 狄焕 《全唐诗》卷七六八收三诗又二联,传云:“狄焕字子炎,梁公仁杰之后,隐于南岳。”传本《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二〇引《雅言系述》,但据同书卷三四、卷四三及卷二八,其名皆作狄涣。卷二八六廖融有赠狄诗,则其亦应为宋初人。其今存诸诗,均见上引《总龟》各卷及《类说》卷二七引《唐宋遗史》、《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一、《分门纂类唐歌诗》卷九五。

6.11 李韶 《全唐诗》卷七七〇收《题司空山观》一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诗出《雅言系述》(《增修唐诗总龟前集》卷一一引),同条谓韶为郴州人,苦吟固穷,既卒,王元有诗悼之。元为宋初人,已详前考。唐代见于记载的李韶有五六人,均非此诗作者。

6.12 安鸿渐 《全唐诗》卷七七〇收《题杨少卿书后》一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此诗最早见载于宋初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少师佯狂》条。杨少卿(疑当作少师)指杨凝式,诗作于凝式卒后。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〇转引凝式年谱,谓凝式卒于周显德元年(954)冬。鸿渐,五代及宋各种史书均无传,事迹散见于宋元人笔记中。欧阳修《六一诗话》记国初安鸿渐与僧赞宁相嘲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载世传有潘阆安鸿渐八才子图。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谓鸿渐畏内。同人《玉壶清话》卷八载凌策童年被鸿渐嘲辱,“后长立,颇衔之。鸿渐老为教坊判官,凌公判宣徽院,乐籍隶焉,亦微憾之”,斥鸿渐“偶免一烹焉”。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下载宋初有“洛阳才子安鸿渐,天下文章李庆孙”之语。核诸事皆在宋初四五十年间。赞宁为宋初著名僧传作者,潘阆为太宗时著名诗人,均为世人熟知。凌策(957—1018),《宋史》卷三〇七有传,为雍熙二年进士。以其仕历考之,判宣徽院约在咸平(998—1003)前后。李庆孙,泉州惠安人。宋太宗时尝作诗吊钱熙,谒翰林学士宋白。咸平元年登孙仅榜进士,授江州推官,官至水部郎中。犹子处讷,仕神宗朝。(据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二、《玉壶清话》卷七、《庶斋老学丛谈》卷下、《宋诗纪事》卷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六)鸿渐应为宋初人。《全唐诗》同卷冯少吉《山寺见杨少卿书壁因题其尾》,与鸿渐诗出处同。作者姓名当作冯吉,疑因原文“冯少卿吉”夺“卿”字而致误。吉为冯道少子,《宋史》卷四三九有传,诗为其在后周末年作。

6.13 周《全唐诗》卷七七一收其诗四首。四诗均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七三。《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有《周集》一卷,列唐人之末,但言“莫详出处”。《新唐书·艺文志》无。《粤诗搜逸》卷二据《连州志》谓:“,连州人,渭弟。”周渭本连州人,南汉末被掳入广南,后逾岭归宋,仕宋数十年,官位显达。(据《涑水纪闻》卷一及《宋史》本传)若为其弟,则应为宋初人。记载较后出,且为孤证,尚难证定,姑附存于此,以俟知者定之。另《永乐大典》卷二八〇九尚存佚诗《红梅》。

6.14 王玄 《全唐诗》卷七七八收《听琴》一首,为五绝。诗出《万首唐人绝句》卷二一,实即王元同题五律之前半首。王玄当即王元,宋初人,已详前考。

6.15 玄宝 《全唐诗》卷八五〇收《路》一首,不录事迹。按此诗出《唐僧弘秀集》卷一〇,然唐五代未闻有此僧。《金石续编》卷一三录宋初石刻《南岳宣义大师梦英十八体书》,中有“文畅大师赐紫玄宝”《赠英公大师》诗一首,同作有宋白、贾黄中、吕端等,皆宋初名臣。《路》当亦此僧所作。

6.16 尚能 《全唐诗》卷八五〇收其诗一首《中秋旅怀》,又句二,云见《万花谷》。《中秋旅怀》出《唐诗纪事》卷七四,句见《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均未录事迹。《皇朝事实类苑》卷三七引《杨文公谈苑》,载杨亿所称赏的“近世释子工诗者”,中有浙右僧尚能,并摘录其诗五联。其中有《全唐诗》所收二句,题作《送僧归天台》。《杨文公谈苑》为杨亿同乡门人黄鉴记录杨晚年(约大中祥符末至天禧初)言论的笔记,后由宋庠整理作序刊行(详原本《说郛》卷二一)。前引条末载:“公又言,因集当代名公诗为《笔苑》。辇下江吴僧闻之,竟以诗为贽。择其善者,多写入《笔苑》中。”《笔苑》当即《杨氏笔苑句图》,《直斋书录解题》卷二〇著录,已佚。可知尚能于宋真宗时居汴京,曾以诗谒杨亿。所录另有《孙大谏知永兴》,孙指孙仅,《宋史》卷三〇六有传,大中祥符初为陕西(即永兴军路)转运使(参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大正新修大藏经》四六册《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六收东京僧职赠法智诗二十三首,其中有“《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师道人》,东京左街讲经文章应制同注御集赐紫尚能上”,赞宁等同作。法智卒于雍熙四年(987)。《宋诗纪事》卷九一据《宋高僧诗选》录尚能《送简长师陪黄使君归江左》。简长,宋初九僧之一,《圣宋九僧诗》录其诗有《寄丁学士》,丁即丁谓,为学士在真宗时。据上考,尚能应为宋太宗、真宗时东京诗僧。《唐诗纪事》系沿袭宋绶《岁时杂咏》之误(见《古今岁时杂咏》卷三〇),以尚能《中秋旅怀》列唐人间。

6.17 吴黔 《全唐诗》卷八八七收《失题》一首,未举事迹。按《圣宋九僧诗》收惠崇《赠吴黔山人》,当即此人。诗云:“风泉得句心。”知黔亦能诗者,可证。惠崇为宋太宗、真宗时人,生卒年不详。《失题》出处待查。

6.18 徐昌图 《全唐诗》卷八九八收词三首,传云:“莆田人。入宋,终殿中丞。”按《莆阳比事》卷二云:“徐昌图,寅之曾孙,太祖朝守国子博士,累迁殿中丞。”昌图入宋前事迹无考,宜作宋初人。其词均出《尊前集》,《全宋词》失收。

总计本节所考,凡指出宋初人所作诗一百四十一首(内重见一首)又二十句,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