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找泉水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在当时,这里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朱家也是世代佃农。

在艰苦的条件下,朱德从小就吃苦耐劳,爱动脑筋,动手能力也极强。而同为生活最为艰辛的底层劳动群众,朱德从小就对劳动人民的艰难困苦感受至深,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努力帮乡亲们排忧解难。

188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六),朱德出生在四川仪陇马鞍场李家塆(今马鞍镇琳琅村)

有一年,四川大旱,仪陇县也一连数月滴雨未下。河流干涸,土地龟裂,禾苗枯黄,人畜饮水都发生了困难。无奈,乡亲们只得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队担水。这让本来就十分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琳琅井前立的碑记

十四岁的朱德懂事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盘算着如果能在附近帮大家找到水源,那么乡亲们就不会这么辛苦了。有了这个心思,朱德就努力寻找机会。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他在山坡上发现了一片长得特别茂盛的青草。朱德马上挥动镰刀,割起草来。割呀!割呀!忽然,他心中泛起了疑问:在这么干旱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草怎么长得这么好?他扒开草丛,仔细观察起来,发现草底下的土十分潮湿。潮湿,就意味着有水。有水,人畜的饮水问题就能解决。饮水问题能解决,乡亲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地跑到外面挑水了。

想到这里,朱德异常兴奋。他急忙跑回家,喊来了几个小伙伴,说明了情况,动员大家一起动手来挖。小伙伴们被朱德的发现吸引住了,同时也被朱德的热情感染了,大家一致同意动手开挖。

大家拿着工具,来到草丛边,顶着烈日,挥动工具,你一镐,我一锨,不停地往下挖。费了好大的劲,挖出了一个深坑。但是,水呢?除了湿气之外,点滴全无。有的小伙伴泄气了,噘着嘴巴嘟噜着:“这里根本就没有水,咱们白干了。”有的小伙伴失望了,埋怨朱德没找准地方,后悔听从朱德的建议卖了这么多力。有的小伙伴疲倦了,扔下铁镐,喘着气,躺在一边。

朱德却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了坑的四壁,捏了捏挖出来的泥土,闻了闻泥土中的气息,然后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里的草哪能长这么好?我看,这水肯定是让什么东西堵住了。只要我们朝最湿润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小伙伴们听了之后,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朱德又鼓励大家说:“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我们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说完,朱德就又带头挖了起来。

在朱德的分析下,大家重拾了信心。而在看到朱德已经继续动手开挖后,大家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纷纷抄起工具,不顾炎热、疲劳,挥动双臂,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挖了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了出来。小伙伴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呼喊:“找到泉水了!”“我们找到水了!”大家为胜利而兴奋,也为朱德的眼光、毅力所折服,纷纷夸赞他又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

直到现在,这口泉水还在不停地向外流淌。它流淌的不仅仅是泉水,还有朱德的善良、智慧、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