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思维、言语和想象
一、思维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例如,早起看到雪,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下雪时,自己并没有看到,但从眼前的景象可以推断出雪是夜里下的,这就是从已知推断出未知的间接反映。人通过思维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例如,气象台能够根据气象资料,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手段,推算出近期的天气变化,做出天气预报。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例如,从众多物体中抽取出它们的数量属性,形成数的概念;把各种树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树的概念。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又是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方面。
2.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3.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垒积木的时候,他是边操作边思考的,操作的动作是思维的支撑。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例如,刚刚开始学习计算的儿童,在解诸如“8个苹果让小朋友吃掉3个,还剩几个”这类题时,会在脑中利用苹果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
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2.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例如,利用公式解题,按照说明尽收眼底把购买的电子产品的各种性能都调试出来,都是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当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止一个答案的时候,当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借鉴,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就要进行发散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可见,发散思维是更具创造性的思维。
(四)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问题解决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一个途径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在被试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他的思维活动的规律。
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所谓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研究,是为了了解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各种因素,并有助于分析创造性思维所包含的各种心理成分。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去学摩托车,就能把骑自行车掌握平衡的技术运用到骑摩托车上,有助于骑摩托车,这叫正迁移。如果会骑自行车的人去骑三轮车,骑两个轮的交通工具的经验,反而会影响掌握骑三轮车的技术,这叫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例叫原型。例如,水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瓦特受其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鲁班的腿被带齿的丝茅划破了,受其启发发明了锯子。这都是受到原型启发而有了发明、创造的例子。
(3)定式的作用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式。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式,这种定式会影响到后边从事的感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例如,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两个木盒,掂起来总觉得小的重,这就是定式的作用。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木头的东西总是大的重,小的轻。这种经验根深蒂固。因此,当让人去掂两个大小不同的木盒子的时候,他就会攒比较大的劲去拿大的,用比较小的劲去拿小的。一样重的木盒,用大点的劲去拿的时候就觉得它轻,用小点的劲去拿的时候,就觉得它重,这就是定式的作用,这种作用人们又往往是意识不到的。
二、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正常成人的思维活动和相互间的思想交流,都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思维离不开语言。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既包括说话,也包括听懂别人讲的话,还包括写字和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人的心理活动,都依附于个体而不是依附于整个社会。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所以,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又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只有得到人们的使用才是活的语言。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言语既然包括听、说、读、写,那么,言语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言语的形式分为两类,即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1.外部言语及其种类
人们之间的交际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的,这些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
外部言语又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不同的言语形式有不同的特点。
(1)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是交往中的言语,它有一个说话的环境,上下句衔接,因而不一定每句话都要说得那么完整,只要对话双方能够理解就行了。
(2)独白言语
独白言语是一个人说的言语,其目的是要叙述一件事情、表达一种思想、阐述一种观点,如演讲等。这种言语比较严谨、规范。
(3)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用写出来的文字表达思想的言语。这种言语非常严谨、规范,甚至要讲究标点符号。
2.内部言语及其特点
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内部言语的特点有三个,分别是: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言语的减缩性和速度快。
三、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本质上的差别。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是创造出了新的形象,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以表象为素材,所以想象出来的事物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又具有创造性,因而它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又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二)想象的种类
想象按其是否有意识和目的,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例如,看到浮云,自然而然想象为人面、野兽;听到别人讲述一则有趣的故事,不自觉地引起一系列熟悉的人物和情景的呈现。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心理学现在能够通过仪器,例如用脑电波的变化或眼动仪测定的眼动为指标,可以准确地检测人在睡眠中是否正在做梦。研究表明,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
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3.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
4.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指的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幻想,如理想,对人能起到鼓舞的作用;没有现实根据,不能实现的幻想是消极的,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