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文学奖研究资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老人评委“力不从心”

对比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和评委会成员的名单,就会发现,代表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原来是一群“老人”评选出来的。评委会成员基本特点是——

1.评委普遍“老龄化”。

2.大多数评委已经疏离文学工作,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前文学工作者”。

3.就第四届来说,很少有活跃当时文坛的评论家参与其中,陈建功、雷达等少数几位除外。

4.评委中有不少是各部门的官员。

5.据了解,这些评委的产生,并不是民主推选出来。

6.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力不从心的“老人评委”,还包括令人尊敬、德高望重的巴金。

既然如此,由这批“前文学工作者”评选出来的作品,自然带有“前文学”的气息,不那么令人满意了。作为第一、二、四、五届的评委会主任的巴金(第三届未设评委会主任),对评奖也同样力不从心。据了解,在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时,作为评委会主任的巴金托人告诉评委们,茅盾文学奖应该“少而精”“宁缺毋滥”,但当时似乎没有人理会,一下子评选出6部作品。接着巴金一直因为健康原因,没有办法过多地参加评奖。令人无奈的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主任依然是——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