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陪孩子写作业陪的是什么?
我听过很多家长的抱怨,特别是孩子上了几年学后,家长的抱怨会更多。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己的作业,每天都记不清楚是什么,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愁死个人呀!”
自己的作业,为什么总是忘记呢?从校门里走到校门外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难道孩子就会形成记忆短路?这确实让人不可理解。
看完下边这个故事,您就知道,到底孩子们是怎么把自己的作业忘掉的。
今天,职场精英何莹要把自己刚刚六岁零三个月的儿子送进小学。一早看着儿子背着比自己肩膀还要宽的书包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园时,何莹的心情就格外复杂,既有不舍,又有担忧,有一种作为母亲的骄傲,也有着对儿子未来的憧憬,更有着绝对的自信——她相信自己的儿子肯定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儿子第一天放学,她决定要给孩子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迎接。她放下了自己手里所有的工作,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学校门口,当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校园里出来的瞬间,何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紧张,她在队列中寻找着那个最熟悉的身影——儿子龙龙。找到后,她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儿子了。孩子衣服整齐,书包如故,她心里踏实了很多。当孩子们和老师道别之后,龙龙也开始在人群中寻找妈妈,当孩子看到她的一瞬间,突然停下了脚步,把书包从肩上放下来,扭过小屁股,把小脑袋扎进书包里就开始翻腾。
何莹紧赶几步走到儿子面前,一脸茫然地问:“龙龙,你在找什么?”
“作业!”他一边回答妈妈的话,一边嘀咕:“哪里去了呢?”
“我们回家再找,好吗?马路边上不安全。”妈妈关切地说。
“老师说,看到家长的第一眼就要告诉家长作业,否则就不是好学生。”龙龙一脸认真地对妈妈说。
“老师的意思是说,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作业吧?”妈妈用成人的思维翻译着老师的话。
“不对,老师说,看到家长的第一眼就要告诉家长作业。我在队伍里就看到您了,所以我现在就要告诉您。”孩子依然用自己的思维解释着老师的话。
这一刻,何莹哭笑不得。
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思维,我们只能用“可爱”来形容了。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却是郑重其事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事,也就是他们在认真地学习长大。《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像一张没有被污染的宣纸,洁白而有韧性,他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些手拿画笔的大人们,要在他们的身上勾画出什么样的图案?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去完成作业,而是父母过多地用成人的思维消解了他们对作业的热情。父母总会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判断孩子行事的对错。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样独断专行的方式,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扼杀了孩子对于作业的“忠诚度”。
作业是什么?就是学生根据学校设置的课程,对照课程要求,在家或者学校里完成的任务。无可非议,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孩子的,孩子们是第一聆听者,他们对作业的解释应该是最准确的。可是我们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孩子们自己对作业的理解,而赋予作业新的含义。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龙龙的理解有误,而是作为家长的何莹读不懂儿子的语言。我们每个家长都知道尊重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尊重孩子的行为和喜好,但更要尊重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到他们身上。
其实面对龙龙,何莹只需静静地等上几秒钟,让他把作业拿出来交给自己,然后面带微笑地告诉他:“你真是个好孩子!看到妈妈的第一眼,就把作业告诉了妈妈,妈妈为你骄傲。”这样的表述有两重作用:第一,肯定了龙龙是准确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表现了龙龙在妈妈心中的重要性,因为龙龙出色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为家长就需要赞美和表扬他。对于孩子来说,语言描述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是对孩子记忆力、执行力的综合检测。众所周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而事情刚开始时的赞美和夸赞就更为重要。
想要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家长,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你能够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真是一个爱写作业的好孩子。”
任何一种赞美,如果是空洞的,那就丧失了它一半的意义。赞美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赞美,而是为孩子指出“美”在哪里。孩子不知道作业是什么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很正常。但是他知道告诉家长作业内容就可以得到表扬,这就是一件好的事情。下一次,他还会主动告诉你作业是什么,以此获得再一次的赞美。
孩子之所以会把作业慢慢地遗忘掉,是因为孩子从最开始的时候,就从父母的嘴里得到了“你错了”的结论。对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事情,孩子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地记住呢?作业既然是父母否定自己的一个手段,那么还不如忘却,这也是符合心理规律的。所以,面对孩子的每一次作业,我们不要轻易地提出否定意见,也许你今天的否定,就是今后孩子对作业厌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