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楚汉战争的全面展开
当田荣和陈余在东方与项羽火并之际,刘邦在西方也公开向楚展开了进攻。楚、汉战争正式开始。
一 刘邦进入汉中及还定“三秦”
刘邦进入汉中 刘邦所率义军是最早进入关中的一支,他的野心是称帝,就是不能称帝也应如约在关中为王。不料,项羽却将他封至秦朝流放罪人的巴蜀之地为汉王。这使刘邦愤怒异常,他甚至准备立即同项羽拼命。但在萧何等群臣劝说下,刘邦自忖力不能敌,只好忍气吞声地接受分封。他又请求将汉中也划归自己,得到项羽允许,还派三万人随刘邦入汉中,实际是监视他。刘邦率军离开关中时,竟有数万民众自愿随刘邦而去,反映了人们对项羽及项羽分封的三秦王的厌恶。汉军从杜南入蚀中,过褒中(在秦岭太白山内)时,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烧掉栈道“示天下无还心”(《史记·留侯世家》),以麻痹项羽,也兼有断绝追兵的用意。
刘邦进入汉中后,一方面养精蓄锐,保存实力,一方面等待时机,准备反攻。他派张良利用旧关系投奔韩王成。韩王成本被项羽封在韩国故地,但当时尚在项羽身边未就国。张良自汉投来,使项羽疑虑重重,索性不放韩王成走,而将他们带在身边。张良趁在项羽左右之机,向他鼓吹:“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史记·留侯世家》)时恰值东方田荣反楚,项羽果然放松对刘邦防范,而集中兵力应付东方。刘邦就趁此机会整顿兵马,准备与项羽一决雌雄。
韩信拜将还定“三秦”刘邦在南郑整顿兵马,对以后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措施,就是拜韩信为将。
韩信本淮阴人,少时家贫,不得为吏,也不愿从事生产,曾乞食于漂母,并受过本县少年的袴下之辱。秦末农民起义开始后,韩信曾随项梁渡淮,后在项羽营中任郎中,曾多次献策,均未被项羽重视。当刘邦由关中入蜀时,韩信由楚投汉,随刘邦入汉中,初为连敖,后拜为治粟都尉,亦未被刘邦所重。但萧何对韩信颇为赏识,曾向刘邦力举。无奈刘邦无所表示,韩信怀才不遇,决心亡去,遂不辞而别。萧何得知韩信离开汉营,立即亲自策马追赶,终将韩信追回,并向刘邦保荐:“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接纳萧何建议,择日设坛具礼,以隆重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被封为大将后,韩信向刘邦分析与项羽争天下之条件,他指出:刘邦“勇悍仁强”虽不及项羽,但项羽仅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仅有“妇人之仁”,不能论功行赏,逐义帝、滥烧杀,封秦人恨之入骨的章邯等三将于关中秦地,均不得人心。这就造成对刘邦之有利形势,利用这一形势“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的分析虽欠全面,但他能透过军事实力这一表面现象,从人心向背来分析刘、项双方条件对比,这无疑是正确的,表现了韩信的政治洞察力和军事才能。刘邦即据韩信策划,部署出兵关中事宜。
公元前206年七月,东方的田荣已并三齐之地,彭越又率兵击楚。刘邦见时机已到,就留萧何收巴、蜀粮食以给军饷。八月,他一面派人大张旗鼓地修理栈道,引吸三秦军队注意;暗地则组织大军从陈仓(陕西宝鸡东)道出兵。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果然有效,汉军顺利地进击关中,猝不及防的章邯军一触即溃,刘邦一举占领雍地,兵至咸阳。又趁势向东、北进击,塞王欣、翟王翳望风而降。项羽所封秦地三王遂被汉军消灭,关中之地全部为刘邦占有。
此时,项羽已归彭城。在那里,他也正在自食分封的恶果:殷王司马卬欲举兵反楚,项羽派陈平为武信君率魏王咎在楚地的亲兵前往镇压(《史记·陈丞相世家》)。殷王卬刚刚被镇压下去,汉军占领关中并已出关的消息就传来,项羽连忙派故吴令郑昌拒汉。正在韩地的张良闻讯急向项羽上书为刘邦解脱,说刘邦目的无非是想“王关中”,其目的已达到,决不敢再向东进兵。项羽闻张良所言,又加之北边之田荣未定,无暇西顾,只好任刘邦势力发展。
二 刘邦还都栎阳和对楚宣战
还都栎阳——奠定政权基础 刘邦在关中立定脚跟以后,迅速巩固基地,建立和健全汉政权的组织机构,为对项羽的楚军直接作战做好准备,并为西汉封建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汉军的势力发展到关中以后,不少文臣、武将纷纷来归。如公元前206年沛郡人王陵率部众数千投奔刘邦。公元前206年十月被陈余战败的张耳也来归汉,被遣往韩国的张良也暗中潜回关中。在这期间,刘邦开始健全政权机构,如将新收复的地区按郡县制重新划分,又任命曾为秦代泗水卒史的沛人周苛为御史大夫,以周昌为中尉(《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公元前205年十月,刘邦确定将“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史记·货殖列传》)的栎阳定为国都,这里是由关中东出函谷关的战略要地。汉建都于此,反映了其旨不在于“王关中”,而是把战略目标放在关东的广大地区。
定都栎阳后,刘邦一面“缮治河上塞”(《汉书·高帝纪》)巩固关中根据地,同时又发布一系列瓦解敌军、稳定根据地的政令。如:
(一)宣布率一万人或一郡来降者,封万户。
(二)开放故秦园囿池苑令民耕种。
(三)赐民爵、赐牛酒。
(四)蜀汉民由于军役负担较重,免除二年租税;关中从军之士兵,免除其家一年负担。
(五)“大赦罪人”。(均见《史记·高祖本纪》)
(六)每乡举年五十以上在民众中有威望之民一人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协助县令、丞、尉管教全县,并免除其徭役。
(七)除秦社稷立汉社稷。
以上种种政令的发布,使西汉王朝的最初基础,在关中地区奠定下来。
与政权建设的同时,刘邦继续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土地。前205年十月,刘邦派兵占领陇西,同时进攻北地,将在此镇守的秦将章邯之弟章平俘获。而刘邦的主力军则全力向东推进:他亲自率兵至陕(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镇抚关外父老”(《汉书·高帝纪》),在汉军的威慑下,项羽所封之河南王申阳投降,汉于其地置河南郡。刘邦又利用韩国旧王族的内部矛盾,任命韩襄王之孙信为韩太尉,率兵攻项羽所封之韩王昌,并将韩王昌击败于阳城。公元前205年十一月信被刘邦封为韩王,从此韩军成为刘邦属下的一支武装。
刘邦“还定三秦”后的几个月,就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显著成就,为东进与项羽角逐做了重要准备。
刘邦正式对项羽宣战 当刘邦巩固关中根据地的时候,项羽在东方正忙于屠杀。公元前205年冬十月,项羽密令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将义帝杀死于郴,就连这个用以号召各路义军的傀儡偶像也最后抛弃了。这就加速了项羽所分封的诸侯的四分五裂。公元前205年正月,项羽在城阳(山东莒县)与田荣会战,田荣兵败逃至平原,被当地人民杀死。项羽重新立田假为齐王。接着,他就率兵至田荣所占之故地——北海,将这里的城郭、室屋一律烧光毁平“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之处“多所残灭”(《史记·项羽本纪》)。本来,田荣在此地不得人心,才被人民杀死。不料,项羽的烧杀更使人寒心。于是,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齐人相聚而叛之”(同上)。其中田荣之弟田横收拢齐亡卒万人,在阳城与项羽军对抗,使项羽军不得脱身,战争呈胶着状态。
趁项羽军被牵制于东方之际,刘邦于公元前205年三月率兵从临晋渡河,大举东进。汉军攻势锐不可挡,被项羽封在河东的魏王豹闻风而降。接着,汉军又攻河内,降殷王司马卬。司马卬降汉,使项羽迁怒于曾经“定殷者将吏”(《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见项羽不能成大事,又恐被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同上),仗剑渡河投向刘邦。刘邦与陈平交谈后,立即授其都尉官职,与之同车参乘,令他负责监护各军“典护军”。注10
注10陈平的出身、来历亦颇值得注意,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 “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用益饶,游道日广。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这些记载虽颇有些传说成分,但亦可看出陈平少有大志,且为人公正,能为人所服。其出身下层,对民间疾苦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政治上同项羽终于分道扬镳,而投靠出身于下层的刘邦,并得到重用,这不是偶然的。
汉军取得初步胜利后,即南渡平阴津(河南孟津东北),到洛阳新城,在这里有三老董公向刘邦献策:“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书·高帝纪》)这就是说,刘邦应向天下公布项羽杀义帝的罪状,大张旗鼓地对他进行讨伐。这样做就使项羽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刘邦马上下令公开为义帝发丧,他自己则脱衣袒臂号啕大哭,临哀三日。同时,刘邦又发使各路诸侯,通知他们:项羽杀掉天下共立的义帝,实为大逆不道,号召诸侯出兵讨伐:“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史记·高祖本纪》)这样,刘邦就为同项羽的战争找到一个堂皇的理由,争取到多数诸侯的支持,使汉军在道义上、舆论上居于主动地位。这也标志着汉同楚正式公开宣战。此后,楚汉战争进入全面展开的阶段。
三 从反楚联盟的出现到楚汉相峙
反楚联盟的形成和汉军的彭城大捷 刘邦抢到“讨逆”旗帜,在政治上争得主动,加之项羽专横暴戾,使得许多诸侯、将领对其不满。于是,不少人叛楚归汉,先后都集聚在刘邦周围。
刘邦首先派人至赵,联络陈余共同击楚。陈余对张耳仇恨未消,提出“汉杀张耳乃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的条件。为笼络陈余,刘邦找到一个貌似张耳的人,斩其首送给陈余,陈余遂派兵助汉攻楚。
前205年四月,田横在城阳又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同楚军交战。项羽将主力投入对齐作战,使得刘邦能乘机率“五路诸侯兵”共五十六万人从侧翼向楚进攻。汉军至外黄(河南民权西北),彭越率三万人归汉,刘邦拜其为魏相国,令魏豹为西魏王,率兵夺取魏国故地。
就这样,一批反对项羽的诸侯,集聚在刘邦周围,形成了愈来愈大的反楚联盟。公元前206年项羽所封的诸侯王,至公元前205年三月,有一半以上归顺了刘邦。现将当时分化的情况列表如下:
此外,被项羽分封的殷王卬被汉军俘虏,雍王章邯被围于雍丘后亡。济北王田安、辽东王韩广、齐王田都,先后被彭越、臧荼、刘邦等所杀。而刘邦的阵营中,除有上述诸侯王加入外,还有一大批谋臣、武将如彭越、陈余、王陵、韩信、陈平都是在项羽分封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投入到汉军营垒来的。这种现象表明,形势是朝着有利于汉军方面发展的。
在这种形势下,公元前205年四月,汉军趁项羽主力被牵制于齐地而不得脱身之机,一举攻入楚的根据地彭城。取得对楚公开宣战后的第一次突袭胜利。
汉军败退成皋 汉军轻易取得的胜利,使刘邦忘记楚、汉两军实力悬殊、楚军的兵员和战斗力均远远超过汉军这一现实。入彭城后,刘邦只顾“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似乎大功告成。不料,项羽得到彭城失守消息后,立即率三万精兵从鲁南下,出胡陵至萧(属泗水郡),与汉军展开激战。由于汉军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又兼之楚军一向善战,半天的时间,项羽军就由萧攻至彭城,并将彭城之汉军击溃,刘邦率汉军南退,在谷、泗水被楚军杀死者达十余万。在灵璧(彭城南)东之睢水上,又有十余万汉军被杀死或挤落水中,一时使“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项羽本纪》)。刘邦的主力被楚军围困,全军覆没,只有刘邦等数十骑乘大风突围而出,向西逃走。汉军在彭城大败是刘邦等麻痹轻敌的结果,也反映了汉军实力尚远不如楚军强大。
刘邦率数十骑逃亡过沛时,原准备将家小接走。但归来才知,他的父亲太公及妻子吕雉早被亲信审食其护送逃走,而半路上又被楚军劫去。刘邦之五岁长子刘盈和三岁的长女(鲁元公主)也不知下落。刘邦无奈,只好继续奔逃,路上与逃亡的刘盈及鲁元相遇,于是同车载行。楚军一直尾随紧追,途中为减轻负载,刘邦曾数次欲将刘盈及鲁元推下车,幸被滕公夏侯婴收载,才幸免落入楚军之手。刘邦逃至下邑(安徽砀山),有吕雉兄周吕侯在此驻兵,才遇救。刘邦在这里收拾余众,整顿兵马,略事喘息后归至荥阳,联络各路诸侯,充实军力,再图大计。
这时,不少诸侯军见汉军溃败,又纷纷降楚。如塞王欣、翟王翳皆公开投入项羽麾下,齐和赵也同楚言和而反汉。魏王豹则以归国省亲为借口,脱离刘邦的阵营返回故国,与楚联合。在汉军阵营中,拥有实力的将领,只剩下韩信了。他“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史记·淮阴侯列传》),成为支持汉与楚对抗的惟一主力军。刘邦又急令萧何设法补充军队。萧何征发关中人民,包括老弱及不够服役年龄的悉数参军,送至荥阳,这才使汉军抵住楚军进攻,使其不能西进。
自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4年,汉、楚两军相持于荥阳成皋,在这正面战场上,汉军虽勉强抵住楚军的进攻,但双方实力相较,楚军具有绝对优势。如果这种形势不改变,汉军失败的前途是不可避免的。
刘邦扭转败局的措施 为扭转败局,刘邦利用正面战场相持的机会,整顿内部,巩固后方,利用楚军阵营内的矛盾,瓦解敌军,并在军事上从侧翼和后方打击楚军,取得不少局部性胜利。
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亲自回到栎阳,宣布刘盈为太子,并大赦罪人,以此来安定人心,表示汉政权的“稳固”。这时雍王章邯的残军仍被围在废丘顽抗,刘邦回关中后下令攻破废丘,章邯兵败自杀,彻底拔除了敌军在关中的最后一个据点。两个月后,当刘邦从栎阳返回荥阳前线之前,萧何已被正式委以建立后方根据地的重任:侍太子,守关中,制定法令,主宗庙、社稷,修整宫室,组织县邑,事有不及奏者,得以全权便宜行事。从此以后,汉军有了一个较为巩固、安定的后方。萧何在这里,计户口,征粮饷,转漕、调兵,源源不断地将物资、兵员运往前方,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对根据地的建设,显示出刘邦的深谋远虑。
在前线,刘邦仍然继续奉行唯才是用的方针,不论资格,不分畛域,凡有益于汉之人才均破格选用。如被起用的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军为左、右校尉,率骑兵与楚骑兵大战荥阳以东,取得大胜。
刘邦不断利用敌军的内部矛盾,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派随何说服黥布,劝其反楚归汉,公元前204年十一月,黥布果然发兵攻楚,不胜。十二月黥布与随何间行归汉,刘邦即将部分士兵划归他统率,令其共同防守成皋。公元前205年八月,刘邦又派郦食其召魏王豹归汉,豹不听。刘邦就任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共率军攻魏。
韩信在攻魏的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魏王豹为抵抗汉军进攻,早在临晋对岸蒲坂布好重兵,以逸待劳。但韩信则只在临晋设疑兵,以船只佯渡迷惑敌军,另在夏阳(陕西韩城南)“以木罂缻渡军”(《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样,当魏王豹还在蒲坂呆守之时,韩信所率之军已突袭至魏之国都安邑。结果,魏王豹被韩信军俘获,魏地悉平。汉在此置河东、上党、太原郡。
早在刘邦于彭城战败后,陈余就发现张耳未被杀,自己受刘邦所骗,故此同汉王决裂。韩信攻下魏地后,请求率兵三万向北进攻代王陈余及其所扶植的赵王歇。刘邦立即照准,并派张耳俱往。后九月,韩信率兵大破代兵,并于阏与(山西和顺)生擒代相夏说。
韩信破魏胜利后,刘邦即将其精兵抽回,调至荥阳,在正面战场上与楚军对抗。但韩信并未停止在侧翼的进攻。公元前204年十月,他与张耳共率数万人下井陉(河北井陉)击赵,赵王歇和成安君陈余聚兵于井陉口迎击。赵军号称十万,占据有利地形,居于优势地位。但陈余拒绝广武君李左车之劝告,不用以逸待劳、绝汉军辎重出奇兵取胜之计,而恪守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之迂腐信条,使韩信转劣势为优势。汉军于井陉口令万人背水而阵,迫使士卒作殊死战。又出奇兵二千骑,偷袭赵军大本营。赵军大营溃乱,陈余被杀于泜水,赵王歇被生擒。井陉胜利后,韩信听取被俘之李左车建议,暂时按甲休兵,停止向燕、齐进攻,发使劝燕归汉。燕王闻讯只得向汉表示归顺。韩信请得刘邦准许,又立张耳为赵王,使北方广大地区基本归顺刘邦。
韩信在魏、赵取得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荥阳、成皋间的楚、汉正面战场。加之,刘邦建设后方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发挥效用,才使居于劣势的汉军在荥阳、成皋战场与楚军相持达一年之久,而未立即败亡。
正面战场的暂时转移 尽管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战场上相持很久,但未能彻底改变汉军劣势的地位,加之楚军不断袭击汉军后方粮道,使汉军陷于困境。一筹莫展的刘邦见危在旦夕,曾一度企图以立六国后的方法削弱楚军势力,挽救汉军覆亡之危机。这是谋士郦食其所献之计,他曾劝刘邦说:“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刘邦听后大喜,立派人刻印,准备实行。后被张良得知,他向刘邦指出:用封六国后的办法削弱楚,有“八不可”,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其结果非但不能削弱楚军,反而树立了更多的与汉争天下之敌,遗患无穷。张良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重新分封还是依旧立六国后,其后果都是增加统一的困难。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看法。张良的分析,使刘邦猛省,大骂郦食其几乎误败大事,立即令人将刻铸好了准备分封的印销毁。
刘邦既不能长期抵抗楚军之进攻,又不能以立六国后之办法削弱楚军,便采用陈平等所献之计,离间楚军内部关系。刘邦以四万金给陈平,令其实施反间计。陈平先以重金收买楚军内部官兵,令他们散布:楚将钟离意欲与汉讲和,共灭项羽而分王其地。钟离意为项羽属下得力之战将。上述谣言传出后,果然使项羽对钟离意产生怀疑。公元前205年四月,楚对荥阳加紧攻击,汉军提出割荥阳西以请和。范增劝项羽乘势进攻,陈平则在来汉的楚使面前故意暗示汉与范增早有密约,引起楚使怀疑。回去后,楚使将其所得到的假情报向项羽报告,最后使项羽对范增完全失去信任,进攻荥阳之议被置之不理,范增盛怒之下拂袖而去,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施用反间计,虽使项羽军丧失重要之文臣、武将,但并未根本改变荥阳前线的形势。在楚军步步逼近的强大攻势下,公元前204年五月,刘邦见荥阳不能坚守,遂伪称投降,令纪信乘王车佯装汉王,至城东欺骗楚军,自己则与数十骑逃出西门奔成皋。
至成皋后,汉军仍无力拒楚。于是,刘邦接受辕生献策:率兵出武关,深入南方袭扰楚军侧翼,以缓和荥阳、成皋一线之形势。当时,北方有彭越与楚抗衡,刘邦与黥布率兵出宛、叶间,引项羽军南返,与彭越军成掎角之势。结果使楚军不得不南北奔走,使主要战场暂时转移至南方。
楚军占领荥阳汉军战略变化 由于刘邦将主力移向南方,坚守一年之久的荥阳、成皋防线,终于在公元前204年崩溃,项羽军先后攻占荥阳、成皋,生俘韩王信。
自荥阳、成皋失守后,刘邦仓皇北渡,至韩信、张耳驻兵之小修武,突入其营,宣布收回此二人兵权由自己统帅。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将军,命他收赵残兵攻齐。
公元前204年八月,刘邦又听从郎中郑忠建议,改变正面与楚作战之战略,采用从后方和侧翼打击敌人之策略。派刘贾、卢绾率卒二万渡白马津,深入楚地与彭越配合,骚扰楚军后方,烧其积贮,断其粮道,又不与楚军正面交战。公元前204年八月,彭越克梁地,攻占睢阳、外黄等十七城,使楚军遭到极大损失,项羽不得不从成皋统兵来救。九月,项羽命大司马曹咎守成皋,自己则回师东征。
当项羽回师东向之际,刘邦听从郦食其之计:一面组织力量夺回荥阳、成皋,以便取得“藏粟甚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的敖仓,另一方面又派郦食其向齐王游说,劝其向汉。公元前204年九月郦生至齐,他向齐王田广指出汉必胜、楚必败之形势,田广被郦生一番游说所动,决心向汉,下令撤除防汉之守备,与郦生纵酒为乐。于是,齐国的七十余城一时皆背楚而归汉。
然而,郦食其的功劳却引起汉军营垒中一些人的嫉妒。那就是韩信和辩士蒯彻。韩信攻赵、下燕之后正准备东向占齐,但兵未至平原,闻郦生已将齐王说服。此时,韩信营中蒯彻向韩信进言:郦生仅以一言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汉书·蒯伍江息夫传》)。韩信在蒯彻的鼓动下,不顾郦食其与齐王所订之盟约,一举攻入齐国历下(山东济南巿西),兵至临淄城下。齐王田广见韩信兵至,以为郦食其有意欺诈,乃将郦食其烹之,率兵走高密(在胶西),并派人向楚求援,田横、田光、田既等皆率兵与汉军对抗。联齐计划前功尽弃。
但在成皋战场上,由于项羽率兵东去,而使汉军取得胜利。楚将大司马曹咎最初遵从项羽嘱咐,坚守不战。但汉军不断骂阵,终于使曹咎下令出击。公元前203年十月楚军渡汜水,被汉军突袭,致全军覆没,咎自刭汜水上。汉军乘胜攻入成皋,就食敖仓,实现了郦食其提出的方案。
项羽在魏地攻占十余城后,闻汉军占成皋,立即回师,寻汉军主力决战。但汉军避开楚军锋芒不与之交锋。项羽军至广武与汉军周旋数月,却无决战机会。由于敖仓已落入汉军之手,楚军粮道又不断被袭击,项羽急于求战。最后竟将囚禁之刘邦生父太公置于阵前,向刘邦宣告:若不投降,即将太公烹之。刘邦在项羽威胁下并未动摇,他回答说:“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见此策仍不能激刘邦与之决战,只好作罢。
汉军在广武、成皋的战场上避免同楚军交战,而在侧翼削弱敌军。这一战略的变化,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在这期间,为巩固后方,刘邦于公元前203年十一月再次回栎阳,先将俘获之塞王欣枭首,以振奋士气,是年秋八月又曾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汉书·高帝纪》),以收买民心。这样做果然取得效果,于是“四方归心焉”(同上)。在军事方面,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所辖之军于潍水击败齐、楚联军,虏齐王田广。灌婴、曹参分别击杀齐守相田光及将军田既。齐地尽为韩信所率之汉军所占领。只有田横投奔彭越,自立为齐王,与汉继续对抗。
汉军战略的变化,使楚军分兵几路,无法与汉军主力进行决战,因而战争继续处于相持阶段。
四 项羽的败亡
楚、汉相持的阶段没有维持多久,到公元前203年末,双方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地主阶级争夺农民战争胜利果实的斗争,终于在公元前202年以项羽失败而告终。
划鸿沟为界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楚、汉双方均出现一些重要变化。
在汉军方面,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一天天增大,逐渐超过楚军。同时,在其内部君臣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矛盾,汉王和诸将领间出现了裂痕。韩信取得齐地后,自恃功大,即派人请求汉王封他为“假王”(假是代理之意)。他借口说:“齐夸诈多变,反覆之国,南边荒楚,不为假王以填之,其势不定。今权轻,不足以安之,臣请自立为假王。”(《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刘邦见报,知是韩信故意借机要挟争权,震怒异常,欲发作,幸有在场之张良、陈平及时提醒他说:“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刘邦便改口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同上)这样,弄“假”成“真”,韩信即被封为齐王。由此可见,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乃是出于无可奈何。在此前后,于公元前203年十一月,刘邦还立张耳为赵王,七月立黥布为淮南王,均是刘邦拉拢诸侯的一种手段。但这样做,也隐伏了汉军内部诸将领争夺权位的矛盾。如有人曾劝韩信叛汉联楚,或与汉、楚“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史记·淮阴侯列传》)。虽然,韩信当时没这样做,却反映了拥有重兵的将领同汉王刘邦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只是当时尚未影响到共同对楚的斗争而已。
在楚军方面,因迟迟不能取得对汉军的胜利,韩信又在东方不断进攻,使楚军粮尽饷缺,疲于奔命,也不愿再战。恰值刘邦派人请求放回太公。于是,项羽与刘邦讲和停战,双方议定,划鸿沟为界。鸿沟是战国时魏国开凿的运河。其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县、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鸿沟以东为楚,以西为汉。九月,项羽放太公、吕雉归汉,自己率兵东归,认为从此可以天下太平,一心回西楚做霸王去了。
楚汉之间进入短暂休战状态。
垓下之战 项羽罢兵东归,刘邦君臣却企图趁机消灭楚军。所以,当公元前203年十月,楚军撤退至固陵(河南太康南),汉军却从后面追杀而来。不过,由于汉军方面的韩信及彭越未能如约前来会战,结果反被楚军所败。固陵之战表明,休战实际是不可能的。
汉军在固陵主动向楚进攻,结果反被楚军围困。张良等向刘邦分析韩信、彭越爽约之原因,指出:彭越欲称王的愿望未得满足;韩信虽被封王,但更欲得其家乡故邑,若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必能听刘邦调遣。刘邦为笼络他们,立即下令:许诺以“睢阳以北至谷城”之地“王彭越”(《汉书·韩彭英卢吴传》),以陈以东至海之楚地封给齐王韩信,以坚定其反楚决心。果然,刘邦令一下,韩信、彭越立即率兵来援,汉军实力大振。
当刘邦被困于固陵时,汉军的另一支,由刘贾率领,围攻楚军后方寿春,并诱楚大司马周殷叛楚,周殷举兵迎黥布,皆随刘贾归汉。
在楚军方面,由于长期消耗,后方时常被袭击,军队得不到补充,项羽所辖部队战斗力愈来愈弱,同汉军相较,已由优势转为劣势。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楚军行至沛郡洨县之垓下(安徽灵璧南陀河北岸),汉军将其包围于壁垒之中。楚军陷入重围,已丧失战斗力。刘邦又令围城之汉军战士,大声唱起楚歌,项羽及士卒闻楚歌四起,以为楚地皆失,军心更加涣散。夜半,项羽率八百骑突围仓皇南逃,汉骑将灌婴率五千骑紧追。项羽渡淮至阴陵,因迷路而身陷大泽,后逃至乌江(安徽和县东北)被汉军追兵围困,终至自杀身亡。
项羽死后,楚地全归汉所有,零星小股抵抗势力也在短期内被汉军消灭。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结束的一个战役。项羽的败亡标志着地主阶级瓜分秦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的斗争告一段落。在楚汉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则由割据政权的统治者,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