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堂作文同步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观点要明确

作文题一:列写作提纲

【题目要求】

好奇,指的是对未知发生兴趣,感到新奇。有人能对宇宙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着迷地仰望星空,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反复阅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去追寻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促使你发现未知的精彩,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阅读下面论及“好奇”的语句,从表达观点是否清楚的角度进行判断、评价,然后选定其中一个观点,列出你的作文提纲。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有时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好奇,有健康与不健康、有价值与无价值之分,还有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当然这些区分和差异不太明显。

好奇,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引人探究复杂的未知领域,但也有可能使人在探究过程中因太执着而迷失自我。

【审题提示】

1.上述语句,有的强调好奇的价值,有的反思好奇心毁灭的原因,还有的辩证分析好奇的正反面作用。理解语句的含义,从中选出你最有感触、有话可说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观点。

2.对这一观点,有自己明确的理解,并作具体分析。

3.围绕观点列出提纲,要体现出你的论证思路。

【作文指导】

1.依据观点作出判断。第一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强调好奇的价值,可以直接作为观点;第二句,审视好奇的毁灭,“有时”作为副词,修饰限定“好奇毁灭”的环境和条件,太过笼统,没有鲜明的立场,需要修改;第三句,写的是好奇的分类和差异,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第四句辩证分析好奇的正反面,但没有侧重,态度不够明确,需要在表达时修改。

2.拟写标题,标题要点明中心。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

3.提纲要简洁,思路清晰。初学者可采用“三段论”的结构模式列举提纲。议论文的“三段论”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引论部分,正面、鲜明、简洁地亮出中心论点。本论中要有充分的论据,事实论据可以是历史事实材料,也可以是现实材料。通过列举实例(名人关于好奇的例子)引发论说,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阐述印证观点。选用的材料之间要有逻辑关系。本论部分若有分论点,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而且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明了,或并列(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平行关系),或递进(分论点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或对比(用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突出论点)。结论部分,可以重申观点,也可以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升华观点,发出号召,深化文章中心。

【习作选编】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一、提出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略)

二、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事例,论证“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的观点。(详)

三、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我们应该要拥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略)(潘文娜)

点评

提纲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有详有略,所选事例能够印证观点。(邱俊)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一、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二、本论

分论点一:有了好奇心,才能有进步。论据:猿人对火充满了好奇,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保留火种,并探索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分论点二:有了好奇心,才能有发现。论据:牛顿对于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发现。

分论点三:有了好奇心,才能有发明。论据:人们好奇人可不可以像鱼儿一样在大海里自由穿梭,在海底自由潜行,于是发明了潜水艇;人们好奇为什么鸟儿能在蓝天自由飞翔,于是发明了飞机。

三、结论

好奇,能让我们获得真理,探索未知世界。(孙静)

点评

这则写作提纲是按照议论文一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来拟定的,并且确立了分论点,列举了对应论点的论据,论据能够证明论点。结构清晰,体现了文章的内容和层次。(邱俊)

切莫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一、提出问题,引出中心论点

好奇,往往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二、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

正面举例论证好奇心对于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利奥彼德•鲁齐卡的父母常常怀着喜悦鼓励的心情保护儿子的好奇心。)

反面举例论证好奇心被压制的可怕后果。(课堂上统一的问题,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秩序,扼杀孩子们刚刚萌芽的好奇心,使他们变得规规矩矩,失去创造力。)

三、解决问题,总结中心论点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我们应当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他们的兴趣和天分,培养他们认知新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刘丽)

点评

开篇以好奇心的缺失,引出中心论点,使得论点鲜明,具有针对性。分析问题部分,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进一步论证论点,从而让议论文有理有据。(邱俊)

好奇,是一把双刃剑

一、提出论点

好奇,能引人探究复杂的未知领域,也能使人在体验过程中迷失自我。

二、分论点一

好奇心可以催促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论据:鲁班因好奇叶子伤手而发明木工锯,张衡因好奇茫茫苍穹而发明地动仪,瓦特因好奇壶盖被水汽顶起而发明蒸汽机,牛顿因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达•芬奇因好奇动物身体结构而画出世界上第一张人体解剖图。可见,好奇心是催生梦想开花、激发探索兴趣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分论点二

好奇心也可能会使人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论据:好奇心害死猫。好奇心过强有时候容易误入歧途,沾染不良行为,如吸毒、赌博等。

四、结论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好奇心,并学会掌握这把“双刃剑”,让好奇心成为促进一个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同时也能对不健康的兴趣坚决制止。(陈诺)

点评

标题的观点鲜明,提纲的框架清晰。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事实论据充分,内容层次分明。(邱俊)

好奇,带我们走向真理

一、提出论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二、分论点一:好奇心是人们追求真理、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论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

三、分论点二:好奇心叩响了近代科学的大门,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自然世界。论据:汤姆逊发现电子,麦哲伦环球航行。

四、结论:好奇心的存在推动着科技、社会、人类认知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更好生活、更好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请保持好奇心,以有更多的发明与发现。(袁小琪)

点评

这则提纲的两个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所选事实论据典型,有代表性。结论部分照应中心论点,并在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自然发出号召。(邱俊)

作文题二: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题目要求】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审题提示】

1.根据提纲写,并适时调整,注意思路要清晰、有层次。

2.对选用的材料要进行具体分析,使之能够支持你的观点。

【作文指导】

第一题已经列出提纲,此题要求在提纲的基础上完成一段议论性文字。这个练习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所选材料充分、有力地阐述观点,整个论证过程是否有理有据,层次清晰,表达简洁明了,分析有力。

初次练习,最普遍的问题是“油水分离”,堆砌了大量论据之后,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观点是观点,例子是例子,不能融为一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需要学习分析和概括两种能力,无论是论点的提炼、事理的阐述、论证的进行,还是篇章结构的展开,都离不开具体地分析和概括。例如针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这个观点进行论述,举鲁班冥思苦想,无法解决圆木的问题,为下文对刮破手的小草产生好奇,从而为想到解决方法埋下伏笔。在好奇心的推动下,鲁班发现了长“牙齿”的小草,并仿制出了锯木工具。在对鲁班的好奇心促使他发明锯木工具的分析中,自然就概括出“只有保持好奇心,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坚持不懈地探索,才能在解答若干问题之后发现真理”这样的结论。

【习作选编】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叫日晷。他很好奇,就找了老师问日晷的原理,回家后找了些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日晷,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一直锲而不舍地探索太阳和地球的奥秘,并经过长年的观察与计算,完成了《天体运行论》,最终提出著名的“日心说”,推翻了过去一致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的“地心说”的错误说法。正因为好奇心这一催化剂一直影响着哥白尼,才使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潘文娜)

点评

这段议论性文字对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典型事例展开了具体的分析,阐述了好奇心对于发现真理的重要性,较有说服力。(邱俊)

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好奇心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为什么眼睛会眨?为什么星星会闪?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一大堆的“为什么”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恰恰是这些好奇心,让我们发现了真理。

有了好奇心,才能有所发现。

在苹果树下睡觉的牛顿,突然被一只苹果砸到头上。牛顿对“为什么苹果会从高高的树上落到地上”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牛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后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对家乡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遐想,好奇地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来的?在探究谜底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遍祖国的山川河流,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外国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李四光正是因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不断地思考、反问,寻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纠正错误理论,走向成功。

好奇,能让我们获得真理,探索未知世界。(孙静)

点评

这段议论性文字紧紧围绕“有了好奇心,才能有所发现”这一分论点进行论证,列举的牛顿和李四光的事例具体、典型,论证过程比较严密。(邱俊)

切莫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往往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有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事例: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它像什么?”结果,幼儿园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答案,小学生讲出了十几种答案,中学生讲出了三四种,到大学生那里就只剩下一种答案:它是一个圆。为什么心灵的放飞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了呢?那是因为在统一答案的机器制造中耗损了好奇心这对神奇的翅膀。曾经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过那对翅膀;曾经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每天有着问不完的问题;曾经我们的眼里这世界拥有一万种美丽的颜色;曾经我们每个人都梦到自己在天上飞。如今这一切哪里去了?我们无暇再关注一眼窗外的喧哗,因为一摞摞习题集如同厚厚的高墙;我们没有兴趣再提出问题,因为作业本上待解的问号已经堆积如山。

如果你希望出现中国的牛顿,那么请给好奇心足够的空间。如果你希望出现新世纪的牛顿,那么,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当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他们的兴趣和天分,培养他们认知新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刘丽)

点评

开篇直接提出论点,接着联系生活实际从反面进行分析论证,突出中心论点。但说理部分的略显单薄,缺少一定的深度。(邱俊)

好奇,是一把双刃剑

好奇心可以催促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我们每天看见的世界,触摸着的世界,感受着的世界,是充满无数未知的世界。因为充满好奇心、富于探索精神的人类不断的实践创造,它也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鲁班因好奇叶子伤手而发明木工锯,张衡因好奇茫茫苍穹而发明地动仪,瓦特因好奇壶盖被水汽顶起而发明蒸汽机,牛顿因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达•芬奇因好奇动物身体结构而画出世界上第一张人体解剖图。可见,世界越丰富多彩,人类所知越多,就越发会激起好奇心。人们不断摸索,不断探究,驱使着世界不断更新。好奇心是催生梦想开花、激发探索兴趣不可或缺的因素。

好奇,能引人探究复杂的未知领域,也能使人在体验过程中迷失自我。

好奇心害死猫。好奇心过强有时候容易误入歧途,沾染不良行为,如吸毒、赌博等。过度的好奇心可能会使我们犯下错误,走向一些不可回头的道路,甚至会丢掉性命。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好奇心,认识好奇心的价值,并学会掌握这把“双刃剑”,让好奇心成为促进一个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同时也能对不健康的兴趣坚决制止。(陈诺)

点评

这个片段的中心论点在中间位置提出,既是中心论点,也是文章的过渡段,使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鲜明,内容层次分明,但反面论述力度还不够。(邱俊)

好奇,带我们走向真理

当我们看到熊熊的火焰时,我们会好奇;当我们看到锅盖被蒸汽掀得“砰砰”作响时,我们会好奇;当我们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会好奇。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只有当人类怀着好奇心时,人们才会向真理迈进一步。

好奇心是人们追求真理、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到了牛顿的头,他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类离遨游太空更近一步;蒸汽最初的应用仅仅在机械上,但瓦特好奇它能否应用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因此有了蒸汽火车、蒸汽汽车、蒸汽轮船的诞生。如果没有好奇心,即使苹果砸中多少次牛顿也不会有所发现。

好奇心叩响了近代科学的大门,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汤姆逊好奇物质分到原子还能否继续分,于是有了电子的发现,并为后来质子、中子的发现奠定了基础。麦哲伦好奇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于是开始了航海。他环游地球,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并为后来的航海发展做了铺垫。

好奇心的存在推动着科技、社会、人类认知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更好生活、更好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请保持好奇心,以有更多的发明与发现。(袁小琪)

点评

两个分论点分别列举了典型的事实论据,阐明了好奇在科学发展、人类进步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较有力地论证了“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这一中心论点。(邱俊)

作文题三: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要求】

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审题提示】

1.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

2.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作文指导】

电子游戏是中学生特别熟悉的一种娱乐活动,而且多数学生深受其影响。因此,这个题目,学生自有话说。但是,这次文体要求是写议论性文章,对于初次尝试者来说,一定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观点要鲜明。“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两个问题是思考的中心。动笔前,应该想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究竟是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而且,作为一篇文章的论点,应当是一个明确的表态性的判断,初写者可以表达成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判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判断。语言要简洁,要直截了当。

二是论证要有力。观点已经亮出,就要有足够充分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论证。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论据要准确可靠,如是事实论据,应确凿无误;如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而且,所选材料要典型,能反映出事物本质。整个论证过程,切忌机械地先讲述材料,再得出结论。材料的讲述是叙事性的,如果不跟分析说理结合起来,不仅论述无力,而且文体特征也不鲜明。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论证过程的逻辑性。

三是结论要自然。无论是号召式还是总结式的结论,都要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使全文浑然一体,行文严密。

【习作选编】

电子游戏之危害

曾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我国22岁以下的电子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电子游戏在中小学生的应用中排列第三位。据统计,目前中学生患“电子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我们平常看到最多的也是“电子游戏给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报道和评论。可见,电子游戏,作为一种科技时代的产物,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

电子游戏,包裹着华丽的外衣,如糖衣炮弹向青少年轰炸,而无数人为了追求炫目的效果,感官的刺激,沉迷其中割舍不下。有多少人不顾父母的关切,执意偷偷去网吧;有多少人宅在电脑前,变成“低头族”,将宝贵的青春献给虚拟幻象;有多少人成瘾而无法自拔,耗着身体和精力;还有多少人为之虚掷一生,走上犯罪道路,囚于高墙之下。青少年自制力低,抵御诱惑能力差,又对世界充满想象,电子游戏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他们走上歧路的风险。

有学者指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发展,要看他的国人在闲暇时做些什么。犹太人是最智慧的民族,他们的读书时间也是世界上最多的。然而,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一批批“低头族”出现在地铁、车站、餐厅中,大部分人是在玩游戏,几乎没有人读书。要知道,支撑一个国家未来的是知识,而不是游戏。当国人大部分时间活在虚拟的世界里,这种后果不可小觑。电子游戏带来虚假的经济繁荣,用泡沫建造的高楼大厦,一旦架空,所有繁华都将倾覆,虚幻的美好立刻坍塌。马云有言:“一个只会玩游戏的国家,没有未来。”在充满游戏的世界里,处处潜伏着危机。

鸦片传入,国家萎靡;网游当道,又将是怎样一种不可预知的明天?一场游戏一场梦,游戏终了,梦醒又会遇见怎样的悲凉?

古语有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还是奉劝青少年们,将灵巧的双手从屏幕上移开,回到现实生活中,创造出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出的,实实在在的明天。(丛婉晶)

点评

本文由一则新闻报道引出观点:电子游戏,作为一种科技时代的产物,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从身边的种种现象谈起,小至个人,大至国家,剖析电子游戏带来的严重危害。在此论述基础上,以奉劝的方式得出结论。全文观点鲜明,语言有力。(邱俊)

人生不能“被游戏”

在古代,游戏作为文人墨客志趣的表达,往往益智且富有情趣。无论是“打马”等闺房雅戏,还是射箭、赛马等户外竞技,无一不展示着力量、智慧与美。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普及发展下应运而生的电子游戏却并不如古时游戏那般优雅得体,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着实发人深省。

我们不能否认电子游戏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我们更应注意到如今因沉迷电子游戏而引发的暴力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电子游戏用户低龄化、中学生“游戏成瘾症”高发化的态势愈演愈烈。正如波兹曼所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沉迷其中的青少年用电子游戏满足了自己娱乐最大化的需求后,又被过度的游戏娱乐反手推进人生的低谷与深渊。

不良网络游戏何以大行其道?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为何愈发深远?我想,游戏商家的责任不可推卸。不少商家在丰厚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以暴力、低俗的元素吸引眼球,又依靠“反智商”的操作模式“捆绑”住玩家,满足小人物成为游戏中“大英雄”的梦想,而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的缺失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更是为其推波助澜。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沉溺于游戏中无法自拔的青少年自己,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衰弱和内心责任感的缺失是使其深陷困扰的罪魁祸首。所谓“精神世界外化,社会生活物化,面对自己石化”正是对其空洞思想内核最客观真实的写照。

歌德有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适度用游戏娱乐消遣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度沉溺其中则必然成为它的奴隶。到头来,不是你在玩游戏,而是游戏在玩你——它用点滴漫灌的力量丝丝入扣地侵入你的生活,早已成为最大的赢家。被游戏掌控的人生,不仅没有排遣空虚寂寞,反而留下无法填补的精神空白和人生遗憾。

我们的人生不能“被游戏”,中华民族的未来更不能“被游戏”。选择健康的电子游戏,进行适度的娱乐,是每个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更应成为社会的一种自觉和共识。(李鑫)

点评

文章立场鲜明,语言深刻,发人警醒,很有借鉴意义。作者从游戏引发的诸多问题开始阐述,通过引用论证,由此及彼、由小到大层层剖析,论述严密,逻辑性很强。(邱俊)

让“诱惑”不再成为“灾祸”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电子游戏正在疯狂涌入我们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电子游戏犹如一株妖娆开放的带血罂粟,引诱人们跌入它的陷阱,看不清生活,看不清自己。

然而电子游戏只是一堆虚幻的程序,电脑也只不过是一台机器而已,要把沉迷游戏的罪过归结到它们身上实属冤枉。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和社会共同作用而导致。首先,就人本身而言,对于十几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年龄尚小涉世未深却又反叛心理极重,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浪漫、刺激和他人的承认。如果在此时,电子游戏介入他们的生活,极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自然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家长的问题。”一位教育学家如是说。从家庭来看,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小缺少玩伴和朋友,再加上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关心孩子。现实生活中的空虚寂寞无人关怀自然而然就转化成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再加上有的父母面对已经染瘾的孩子,选择的不是教育安抚而是打骂侮辱,自然更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其如鸵鸟一般一头扎进虚幻的沙堆中寻找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加无法自拔。

就社会而言,现代生活的枯燥紧张和精神上的空虚衰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人们普遍失落的是信仰,社会缺失的是精神支柱。理查德•桑内特说过:“网络减少了人们的公共生活,使原本该去广场跳舞的人像章鱼一样被固定在书桌前。”而在我看来,固定住我们的不是网络,而是社会。在这个跑着前进的社会,人们无法摆脱精神上的困扰,更无法找到更好的休闲的方式,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给电子产品提供了可钻营的土壤,电子游戏便成了发泄的最好途径。

电子游戏并不是一无是处,沉迷游戏也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也只有三位一体、共同作用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体不至于被虚拟化,思维不至于扁平化,让游戏的诱惑不会变成一场场灾祸。(谢雨欣)

点评

文章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的根本原因,并用多种论证方法层层剖析佐证,条理清晰,论述严密,使得结论部分水到渠成,自然收束。(邱俊)

玩电子游戏弊大于利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不断涌现出新的事物,“电子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对于这种新兴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我认为,玩电子游戏弊大于利。

电子游戏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实现我们的幻想。在学习紧张之余,玩会儿游戏能够对我们的头脑起到调节作用,开启智慧,丰富业余生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电子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是让我们触目惊心。

某校一男生,成绩名列前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电子游戏,从此就深陷其中。在他眼里,读书开始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在那虚拟的电子游戏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他先是每天放学之后玩,然后越玩越痴迷,成绩直线下降。钱不够了,就去偷父母的钱,成天泡在电子游戏厅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不成熟,缺乏自制力,一旦染上电子游戏瘾,就会恶性发展。

有人说:“电子游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快乐、激情、轻松等感觉应有尽有。”可我不赞同。因为它所谓的那些美好的感觉只是凭空产生的,电子游戏只能带来虚幻的美好感觉。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带来的只是一无所有。游戏终究不能代替现实生活。

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因电子游戏而受到损害。近日,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某中学的一位学生,接触了流行的电子游戏后,变得无法自拔,没日没夜地玩,还有过两天不吃饭的现象,最终因过度劳累导致晕厥并被送往医院。这对于现下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来讲,是一个很有警醒力的例子。

玩电子游戏的危害还不仅仅是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还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要告诫电子游戏迷们:走出电子游戏的阴影吧!(党甜甜)

点评

本文的观点十分鲜明:电子游戏弊大于利。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谈了玩电子游戏的“利”,然后用事实论据来论证电子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较有力地突出了论点。(邱俊)

童年的“游戏”是一场梦

“游戏”这个有趣的名词是老一辈人心中永恒的童年回忆:跳皮筋、捉迷藏、木头人、编花篮……游戏是童年欢乐的重要源泉。而对于当代孩子来说,童年的快乐更多是指在电子游戏世界的虚幻中获得快乐与享受,足不出户的童年时代就此到来。

电子游戏作为当代游戏世界中的佼佼者,一经推出,风靡全球。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游戏形式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因其引人入胜的虚幻体验,吸引了无数人为之着迷。但作为一把“双刃剑”,电子游戏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如毒品般极易上瘾,自控能力弱的人群是重要受害者,一旦人五体投地地爱上这种“精神鸦片”,想戒掉就难于上青天了。媒体不断报道有电子游戏上瘾者杀人、盗窃等极端事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科技之初,性本善。设计者也许没有想到自己的杰作会引起甚多的负面效应,也更没有料到自己的小举动将影响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在网络化的当下,传统游戏在电子游戏的冲击下无法生存,童年不知从何时起成为玩电子游戏的日子,使得如今的孩子们对童年的概念日益模糊,甚至都没有了像样的童年。

同时,社会的“快餐式”发展使一切都沾染上了浮躁之气,父母们也很少像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停下来花大块时间与孩子们共同玩耍。甚至有些父母本身都在电子游戏中沉迷,哪里还有闲心与孩子们互动?

正如马云所言:“一个热衷于玩游戏的民族,没有未来。”如果连祖国的未来——青少年都成了“游戏君子”,那么未来会是怎样的世界?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降低电子游戏的危害。而应对这种危害的根本在于全社会对于保护童年的努力与支持。每个成年人都要努力,为孩子们的心灵保留一片童年的净土,给孩子们真正快乐的童年。(李瑞)

点评

文章从老一辈的童年游戏切入,引出当今社会的孩子们以电子游戏为乐趣的童年生活,层层深入地分析电子游戏所带来的危害。结论部分,借用马云的话敲响警钟,字里行间真切有力,充满着忧思。(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