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5章 欲取之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吕云便是用自己的言和行在建立兴国,他是兴国君,所言有人应和传播,所行有人追随,这就是影响。

不得不说,榜样的力量很大。做为兴国最大最尊贵最有权势的人,他的言行被人效仿,用行动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私心就算不得人了,至少不是凡人。

但这个私心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看到好处便疯抢,上个公交车都想要冲到最前,这种人在身边有很多。不要去责怪他们,这些人其实都是很可爱的,是本性的展现。

还有与这种人相对的,他们在面对好处和利益时,总是懂的谦让,从不争抢。或许有人在背后说他们傻,其实他们真的不傻,而是具备了大智若愚的智慧。

欲取之,先予之。

就拿刘邦来说,他表现的仁厚爱民,无非是想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和爱戴,获得了大众的心,才会得到百姓的供养。事实证明他成功了,最终得到整个天下人的供养。

对比之下,项羽便差多了,吝啬、抠搜、小气这些性格绝对不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

东六国的失败皆源于此,每一个诸侯国都在想着自己的利益,这样是不能完成合纵的。如当时最强大的楚国、赵国都曾为纵约长,但他们并没有做到身先士卒,冲锋在最前。

后来的项羽为联军上将军,在巨鹿之战时,在进攻关中时,都是他自己的人(英布)冲锋在前,其它的诸侯将就是跟着摇旗呐喊。假如项羽在成为上将军后,联军到了函谷关,因为害怕损失自己的兵将,让田都、田安、申阳、司马昂、张耳、臧荼等人做先锋冲关,立刻就会引来诸侯将的猜忌和不满,进而产生分裂。

陈胜的义军失败便是如此,当他称王之后,立马就变得六亲不认,对待一同起事的兄弟如同奴仆,他派人去攻打咸阳,自己却在陈县享乐。说实话这个真的不该,暴秦还没有铲除,革命尚未成功,你就懈怠了,怕死了,你的言行别人都看着呢。都是一块儿起事的兄弟,你敢称王,那我们也敢,武臣、韩广便是。他们这些“无王侯将相之种”的人都敢称王,那旧六国的田儋、赵歇、魏咎、景驹怎么就不能了呢?

好吧!在陈胜称王的影响下,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的王。都是王,哪里还有谁比谁大,也就谈不上谁听谁的了。

假如,陈胜不称王,他喊一句“现在不是称王的时候,先铲除暴秦再称王”,或者来一句怀王熊心的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他的话一定比怀王熊心更有影响力。

什么都别说,你陈胜带着人往前冲,绝对比吴广,比周文更有影响力,一鼓作气的攻破咸阳,杀掉秦二世、赵高。到时候再称王,全天下的人哪个还敢不服你?

再说周文,十几万大军到了戏下,距离咸阳不足百里,一日便可到达。可他做了什么?他下令大军安营扎寨,不往前走了。

他为何会这样做?

为何?周文真的傻?真的不懂兵贵神速?真的不知道一鼓作气?不知道咸阳只有两三万兵?

大军扑上去,推平咸阳城不费吹灰之力。

但他就是不走了,等待秦二世大赦骊山刑徒,等待章邯训练刑徒,组建二十万刑徒军。

谁敢说周文的军队没有斥候,没有探子,没有情报兵?

若是周文真的如此废,他能一路滚雪球将自己的大军扩大到十几万,能一路入关到达戏下?

他真正驻足不前的原因就是跟陈胜称王、杀手下第一大将葛婴、六亲不认等有直接关系,他不确定自己灭掉秦朝之后,会不会功高震主被陈胜猜忌?他或许秘密派人回去和陈胜谈条件了,向陈胜要个承诺,进入关中后给他也封个王。

假如真的有这种事,陈胜会答应吗?估计不会,假如周文打进咸阳,灭了秦朝,再给他封王,陈胜绝对会担心无法继续控制周文。那样的话,周文就不在是他陈胜的部将,而是独立的王,覆灭暴秦的功德也不会再分给他陈胜了。

周文呢?得不到保证,得不到承诺,他凭什么要打入咸阳,凭什么要跟秦朝拼死。即便是胜了,还要面对因功高盖主被猜忌被杀害的危险。

谁又能保证,他身边的将军就没有陈胜的卧底(就像韩信身边的曹参、灌婴)?

周文身边有没有陈胜安插的人?

答案是百分百肯定的,不防备臣子的君王不是合格的君王。就说陈胜那个六亲不认的德行,他对假王吴广是什么态度?谁就敢理直气壮的说田臧拿出的陈王诏书就真的是矫诏呢?

田臧在跟随吴广出兵前,有没有得到过陈王的口谕,有没有让他在关键时刻便宜行事?有没有承诺干掉吴广后给他升官封爵?

不管有没有,反正是田臧矫(陈王)诏杀了假王吴广(真正跟陈胜一起起事的兄弟),他大将军印信授给了杀自己兄弟的凶手。

陈胜的冷血、无情,很符合帝王的作风做派,但这个时间点真的不合适。怎么找也要等天下大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后再露出来才合适。

相比起来,刘邦比陈胜不知强出了多少倍。

“不要怪周文,也不要骂他,这锅应该由陈胜来背。”

没文化真可怕,陈胜定然没有读过《列子》,也没有读过《庄子》、《老子》,若是他读过,知道了“后其身而身先”、“持后而处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知道了什么叫“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的影响。

知道‘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的以身作则。

他就不会做出接二连三愚蠢而又错误的事情了。

“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先知之理’、预测之能,并非什么圣人神通,而是知识的力量。

在这个时代,有很多具备“先知”能力的人,比如宋义,在定陶看到项梁骄傲时,便断定了他要失败;比如伍子胥,在吴王夫差放走勾践时,就看到了吴国的灭亡;比如范增在看到项羽放走了汉王时,就看到了项羽被虏。

刘邦进入咸阳,他秋毫无犯,收买人心的举动,摆明了就是欲吞天下。这样的人为何还要留着?

真的不怪范增跳脚暴怒,他是真的被项羽气坏了。他生气的根本原因应该不是项羽放走了刘邦这件事,而是这件事折射出的一个真相‘项羽口里喊亚父,心中却没真的当他是亚父’,这个其实是最令人伤心的,也是最令人灰心的,丧气的。

从那之后,范增还怎么去辅助项羽。他七十多的老头子了,在求什么?功名富贵吗?应该不是,他很大的可能是在施展心中的抱负。是他选择了项羽,而不是项羽选择了他。

一个人不管做出了什么选择,也不管是选择物,选择事,选择人,当他发现自己选错的时候,他会有恨,但绝对不会恨人,只会恨己,恨自己的错负。

说范增在暴躁的时候骂项羽,实际上他是在骂自己更多一些。

敏感。

都是敏感的人,其实所有的人在感情上都是敏感的。

之所以有敏感,是因为在乎,越是在乎的人,越是让你敏感,也越是能令你伤心。

范简就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所以他一直在逃避,也在克制对他人产生感情。

“你怎么来了?”吕云风风火火的,精神处在极度的亢奋中,浑身都充满了年轻人创业的激情。

范简笑道:“就是来看看你,现在吕总不是吕总了,我仿佛看到了治水的大禹。”

“哈哈哈哈,说对了,我心中就是住着一个大禹王,住着一个范仲淹。”

“范仲淹是谁?”

藐姑从没听说过这么个人,她盯着范简,问道:“莫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