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为社会生物学研究大军中的小小一员,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真社会性昆虫,特别是蚂蚁,但我对整个动物界的社会性行为都抱有广泛的兴趣。不对,我感觉我可能对所有与动物有关的事情都很感兴趣。这应该还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在里面,作为家中的独子,孤单的我几乎是在动物的陪伴下长大的。所以,只要是与动物有关的事情,我都愿意做一点儿,比如我会和朋友一起做古生物学的研究,也愿意把我所知道的事情分享出来。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曾经有一本科普杂志帮学生时代的我避免了在关键的时候跑偏,当然,那是另一个故事了。也正因如此,我认定,将正确的知识与人分享,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很久以前,我就希望能够写一本关于动物的社会性的书,这个想法甚至在我写第一本独著《蚂蚁之美》的时候就有了。当时的想法是,先全力写一本关于蚂蚁的书,然后积淀一下,再写一本关于动物的社会性的书,让它成为我的下一本代表作。承蒙读者厚爱,《蚂蚁之美》的表现还不错,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现在,我觉得是时候来完成这第二本书了。当我把想法与中信出版社的刘小鸥编辑说了以后,后者几乎立刻就应承了下来,《动物王朝》的书名也是在她的帮助下敲定的。这份信任,亦让我倍感压力。
最终,经过反复琢磨与商讨,这本书敲定了基本思路。在第一部分里,我会先进行概括性的介绍,阐述动物为什么会生活在一起,这些生活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生存优势与劣势,以及在群体生活的前提下,生物又是如何发生演化的。第二部分则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类群来介绍它们的社会性,同时,我将在这一部分深化主题,引出更多的生物学概念,同时对动物的社会性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并最终构建出理论体系。
说实在的,写作这本书是有一点儿挑战的,哪怕对我这个比较熟悉动物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生物的多样性实在太丰富了,生物演化的过程和关系也太丰富了。而这本书又需要对整个动物界在宏观上有整体的把握,毕竟,我可不想把它写成一本不入流的书!所以,从准备阶段开始,我就几乎完全淹没在文献的海洋中。有很要好的朋友笑我自讨苦吃,但我觉得,这样做还是有意义的。
最终,这本投入了很多心血的书成稿了,那一刻真的如释重负。事实上,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也实现了自我的升华,让自己对生物的社会性演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也都反映在了这本书中。在这本书中,我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保留了很多术语的英文名和多数物种的拉丁语学名,以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进一步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我也竭尽全力地避免使用过于生涩的术语,并尽可能不让那些生物学概念看起来太过教条。
但是也必须承认,即使已经相当努力,这本书仍有遗憾。一方面,限于篇幅,有很多很有趣的类群或现象并未有机会包括进来,比如聚群的蜘蛛、社会性的蚜虫等,而一些类群,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比如白蚁,在书中主要介绍了它们的巢穴;另一方面,限于我对某些类群的了解不够深入或缺乏足够的实践体验,一些论述有可能并不准确。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在不同动物研究领域的学者的用词习惯不同,相似的情况往往会有不同的术语,如蚂蚁中的“婚飞”行为,在白蚁中的类似活动更多地被称为“分飞”,这些术语我尽可能进行说明或统一,但难免仍有遗漏。此外,这本书可能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以上这些,希望读者朋友多多包涵,不吝指正,如能再版,我将尽可能地修正。
关于这本书的出版,我首先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其次,我要特别感谢哥本哈根大学的张国捷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中山大学的刘阳副教授、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张劲硕高级工程师和《博物》杂志社的张辰亮老师通读并为本书写了推荐语。特别是张辰亮老师,还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大量捉虫。我也要感谢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张礼标教授、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罗树毅老师、广东自然生态摄影师刘彦鸣先生、山东农业大学的叶峥嵘先生等好友,以及所有给予本书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没有他们的付出,这本书就无法达到现在的程度。有关这本书中的配图,我自己和朋友绘制或拍摄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来自CC协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授权,这些都在图注中进行了来源标注。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图虫创意图库的授权,它们由很多未署名的摄影师拍摄,未能标注,在此也向他们一并表示谢意。
最后,希望这本书能给您带来愉快的阅读经历,并让您最终有所收获,那是我非常期待的事情。
冉浩
201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