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环境的力量
当不得不告诉患者和医护人员没有其他更好的疗法时,我都不禁自问:倘若我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怎样?哪些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怎样可以改变患者的命运?有没有临床试验可以帮助患者?如何才能避免英年早逝的情况发生,让年轻的患者享受现在的生活?
是的,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多。但明显的改变应该发生在患者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方面。打个比方,假如你在雾气弥漫的森林里点着一根火柴并扔出去,会发生什么?什么都不会发生。但你将同一根火柴扔向长期干旱无雨的干燥之地,它很快便会燃起熊熊烈火并四处蔓延。两种环境的区别在于,一种阴暗潮湿,一种干旱缺水。
每当我描述某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他的亲人甚至双胞胎兄弟/姐妹却可以逃过此劫时,我常常会用到这个比喻。倘若我在纽约市街头随意挑出100位50岁以上的人,并对其进行DNA测序分析,其中很多人会被检测出存在可能引发白血病的变异基因,但现实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患上白血病。这一点该如何解释?我们不妨再次联想一下刚才的比喻。有的人所处环境能够有效地熄灭火种,而有的人所处的环境则起到助燃的作用。人的身体就是一种“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在做健康决策时必须进行充分考虑。对我有益的事情并非对你也有益,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个人情况,就可以为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
《科学》杂志在2015年刊登了一篇有趣的论文,呼吁社会关注一个事实:从人们眼皮上取下的正常皮肤(癌症常发区)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之下,会聚集大量的变异基因或癌细胞促成因素。虽然致癌的变异基因早已存在,但这些人并未患皮肤癌,原因何在?可能是因为发病环境并不适宜变异基因发挥作用。紫外线照射能够导致多种基因变异,如果基因变异和皮肤癌之间真的存在绝对而直接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都会患上皮肤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说明癌症等复杂疾病的发病率与人体本身有关。简单地说,虽然有的人发生了基因变异,但并不足以得癌。
环境的概念具有多重性。5年、10年或20年以后,你的身体会发生变化。同理,在每天24小时的生理周期内,每1小时你的身体也会经历不同的变化阶段。早晨醒来时,你体内各类激素的水平,与现在以及今晚上床睡觉时的完全不同;与此同时,现在的基因状况与明天、下个月或数年后的相比,也都可能不同。我在医学院就读的时候,常识告诉我,基因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但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信息是流动的、动态的,基因序列也呈现出同样的特性。我们的饮食、从座位上站起来运动的频次、睡眠深度、摄入的药品和保健品,甚至大脑认知,都会影响我们的基因序列。同时,基因序列也会对体内环境和患病风险产生影响。
很多时候,患者会得到千篇一律的健康建议,但其实这些并不一定符合个人情况。实际上,在医疗领域,我们往往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言论。例如,对于每一篇科学文献所讲述、蕴含在文字之中的事实,都会有其他六七篇文章列出不实的反证,并由媒体大肆炒作。有人会说应该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但同时也会有人提出完全相反的论调。我们还会听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技术,说它可以根治肥胖和癌症等疾病。但问题是这些会对你有帮助吗?哪些科研成果实际上是有效的?普通人如何获得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新药物的治疗?哪些以数据为依据的概念和应用纯粹是糟粕?“医疗的幸运年代”里的医生该怎样为患者看病?除了已有或即将面世的高科技之外,我们还应维持哪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习惯?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医疗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远超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制订个人医疗保健方案。毕竟我们已生活在“医疗的幸运年代”,那些掌握最新信息并遵照执行的人尤为幸运。有一点我必须反复强调:能否进入“医疗的幸运年代”与个人财富、资源或社会地位无关。在以往的医疗领域中,只有负担得起手术费和私人订制的昂贵医疗方案的人才能享受到年轻状态的生活。目前,这种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医疗的幸运年代”不存在金钱上的歧视,它更青睐那些已做好准备、有知识的人。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阐明所有人都必须加入大型医疗保健体系的必要性。你目前有兴趣加入共同防病抗病者的行列吗?我相信你迟早会的。我希望你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逐步体验生活,享受健康。借用美国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爵士的话:“经验的价值不在于见多识广,而在于明智决策。”此时此刻,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明智地了解自身,以及未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