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新型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1.4.1 物联网产业需求带动设施加快部署
1.NB-IoT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完成超百万NB-IoT基站商用。中国电信借助其800MHz的优质频谱资源,到2018年基站数已扩展到40万个,进一步推进深度覆盖;中国移动在2018年的NB-IoT数目约30万个,已实现近350个城市的NB-IoT连续覆盖和商用;中国联通在2018年实现30万个NB-IoT基站商用。
2.物联网应用加快普及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蜂窝物联网用户达6.71亿户,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全年净增4亿户。2018年,中国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完成“十三五”期末目标值的80%。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当前物联网应用正在向工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业务全流程渗透,农业、交通、零售等行业物联网集成应用试点也在加速开展。消费物联网应用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全屋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智能门锁、车载智能终端等消费领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智慧城市步入全面建设阶段,促使物联网向规模化应用转变。
1.4.2 工业互联网网络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1.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2018年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全面实施之年。
(1)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发布《网络连接白皮书》和《标准体系2.0》,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网络的技术架构和标准架构。
(2)网络升级改造初见成效,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始改造建设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可用于低功耗设备广域连接的NB-IoT已实现全国覆盖,制造企业积极运用工业光网络(PON)、边缘计算、IPv6等新技术改造企业内网络。
(3)新型网络技术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建设了十多个网络测试床,覆盖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5G等新型网络技术。产业各方合力打造多个网络创新联合实验室,推出更多紧密贴合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
2.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成效初显
(1)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5个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上线并试运行,“东西南北中”的顶层布局初步形成,11个二级节点实现上线运营,覆盖高端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2)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融合型标识技术方案验证成功,标准体系框架搭建完成,标识解析全系列软件成功研发,并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合。
(3)标识应用创新发展,标识解析应用在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溯源等领域,“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跨界协作,推动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3.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出步伐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垂直细分领域形成局部应用。
(1)大企业加快平台化转型,不断推出平台产品,先进制造企业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平台服务,装备和自动化企业凭借工业设备与经验积累创新服务模式,信息技术企业发挥IT技术优势将已有平台向制造领域延伸,互联网企业在云服务基础上叠加工业解决方案。
(2)面向数据采集、集成、分析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正在形成,基于平台开展设备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分析,进行工业机理模型与微服务开发调用、工业大数据存储分析与工业App开发部署,探索设备健康管理、制造能力交易等创新赋能实践。
(3)软件云化、工业App发展迅速,软件企业加强平台化的软件云化、数据汇聚处理能力,已形成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300余个工业App。
4.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产业界在安全框架与标准体系制定、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在安全框架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安全解决方案汇编》等框架指南和解决方案。在标准体系方面,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平台安全、数据安全等重点标准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能力方面,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实验室、专业机构及安全企业等正协同推进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在产业生态方面,中国网络安全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安全防护产品及解决方案供给增多,安全企业快速成长。
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推进5G网络规模部署、提升物联网接入能力、推动网络智能化转型和升级演进,特别是加强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构建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将使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应用成为各地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