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上善若水,惟仁者寿
寿者寄语
“修德增寿”是被公认的养生核心,要想做一个健康的长寿者,先从做好一个“仁者”开始。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人们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富甲天下、位高权重者祈求健康长寿;穷途潦倒、饥寒交迫者,也怀着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古之长寿者,历史所载寥寥无几;现今之人,华其服,美其食,然年近百岁者,亦不多也。
传统的养生文化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古籍中,关于养生的著述浩如烟海。即使是专业学者,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尽得其妙。然而,我们只要抓住养生的核心,就能更快地触及健康长寿的门槛。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他提倡“以德助寿”。“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者,人也”,所谓“仁者寿”,也就是具备仁德之心、与人为善者一定会长寿。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颇深,对中医文化的影响也可见一斑。
那么“仁者”究竟能不能长寿?在中医理论里,情志精神因素可直接影响人体脏腑阴阳的功能活动。一个精神愉快、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气血必定充盈,五脏六腑阴阳平和。反之,心术不正、性格阴郁,悲观的人,久之必害己伤身,正气内衰,免疫力下降,易于诱发各种疾病。君不见,身边颐养天年者,多为心胸宽广、高风亮节之人。
孔子本身也是“仁者寿”的最好证明,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仁”,教学收徒,皆教导做人的道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谨慎诚信,广施仁义……古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很低,而孔子于73岁高龄仙逝,不得不说其本身就是“仁者寿”的典范。
历史上医儒相通,中国传统养生中十分注重“修身养性”,与孔子修德增寿如出一辙,这里的“养性”指的是培养高尚的品德。真正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高尚的品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2700多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乐于助人,和他人相处融洽者,其预期寿命会显著延长。既然保持优秀的品格,能带给他人愉悦,也能让自己受益匪浅,那何乐不为呢?
“修德增寿”是被公认的养生核心,要想做一个健康的长寿者,要从做好一个“仁者”开始。“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会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友善地处理人际关系。
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形神共养,这种与人为善带来的愉悦,远比滥用保健品更加滋养身体。
孔子毕竟不是专业的养生学家,“仁者寿”虽是长寿养生的核心和基础,但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中医养生中常说道“养心”,宽以待人固然重要,恬淡虚无,保持平常心也必不可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知足常乐。相信很多具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专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大凡心态平和、气定神闲的患者,即使病情稍重些,也不难诊治,并且预后良好;相反,那些终日惶恐紧张、惴惴不安的患者,即使病势较轻,也常难以诊治,很难达到预期疗效。在养生的过程中也是一样,那些顺其自然、平静心思的人收到的保健效果,往往比那些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疗效的人要好得多。
古往今来的大贤们,大多都提倡修德增寿。细数历代知名医家,长寿者也比比皆是,悬壶济世的事迹,被后人不断传颂。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医文化的发展,而道家思想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二者皆崇尚自然,提出了人体是精气神统一的观点,中医的治疗原则同样可以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答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中医治病讲究人体的阴阳平衡,湿气重了,需要佐以相应的祛湿药物;正气虚了,需要搭配补虚扶正药物。总之,就是要调节阴阳平衡。道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医治病的理论体系,同样的,道家思想也明确了对医者的至高要求。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高尚。“上善若水”体现了一种博爱无私的精神,而古今欲行医者,必先修其身,正其心,而后精于医术,此所谓“医者仁心”。由此可见,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优先具备良好的品德。药王孙思邈曾说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欲望和贪求,必须有慈悲同情之心,解救病人疾苦的决心。从古至今,医生从来不是一份美差,仅有高超技术,对患者索求无度,只会人人得而唾之;仅有高尚德操,医术平庸者,又无法解决病人痛苦。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纵观古今,凡杏林载誉者,多广施仁术,皆为长寿之辈。
医生实在是一门考验德行的职业。在我行医的80年里,接诊过的患者不计其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者,我都把他们当做我的家人来看待。我今年97岁了,依旧在出门诊,每次有患者进来,我都报以微笑,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就是希望能给患者一份心理上的安慰。
来医院看病的人,心里多少有一些忐忑和不安,这时我们报以安慰的笑容,能让患者心理减轻不少负担,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诊断增添便利。作为医生,要懂得急患者之所急,耐心、仔细地询问病情,不做无用询问。
从医这么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患者,患者把性命交付于我们,我们便要学会尊重患者。无论患者的地位、职业,患有任何疾病,我们都要平等对待。治病救人是医者的使命,而宽厚的品德更是给患者的“定心丸”,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必是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上善若水,宽以待人,我以此为医生举例,不过是因为多年来自己一直恪守着这条原则。恬淡虚无,知足常乐,生活中也不乏种种鲜明的事迹,而“仁者寿”亦是养生的核心,再配合起居有度,饮食有节,自然延年益寿,精气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