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不漂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1.漂亮是捷径,也是险招

某天,新书发布会,有个女孩跑来问我:她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为什么会这样?

我说,不要羡慕别人命好,永远不要。

天生命好的人,我见过不少。

在我念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外系的同学。她漂亮、时尚、成绩好,不仅学校里的男生都围着她打转,就连一些有体面工作的社会精英人士也来向她献殷勤。

对于婚姻,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精心拣选一番后,她和一位简直算得上十全十美的男子走人了婚姻。

婚后,先生的表现的确是无可挑剔。他工作勤勉,自觉承担家务,孝敬双方父母。可我的这位同学总是感到空虚,想发脾气,却又找不到任何理由。她总是觉得很冷,到后来晚上都要戴着手套、穿着袜子睡觉。

她的这段婚姻在八年后以男方“遇到真爱”宣告结束。这位同学闷闷不乐,她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咨询了很多人,也找了心理医师,最后才明白,是因为这段婚姻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他只是在做自己心中的好老公,如此才能配得上这样的好太太。

这样的结局,说不上谁对谁错,两个人都是受害者。

更让她感到压抑的是,在婚姻破裂之前,她连倾诉对象都找不到。所有人都觉得她非常幸福,幸福极了,偶尔的几句抱怨也被当作一种低调的炫耀。

每个普通人都曾饱尝感情的酸甜苦辣,但这位女神似乎只尝过甜。她见惯了追求者的曲意逢迎与苦苦压抑,以至于分辨不出哪种甜背后带着别人期待的苦涩,哪种甜背后只有追求者程式化的自我设定。

世间所有的幸运,都是收费的。那些没有按时缴费的幸运,多半会加收利息。

因为,即使是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感情,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呈现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一段你想要极力避免的经历,如果发生在过去,就叫作后悔;而如果它尚未发生,只是你对未来的想象,那么你体会到的就只能是焦虑。

再比如,妒忌这种感情,一定混合着对他人的期待,和对自己的失望。

如果你仔细品尝过各种感情的滋味,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爱与恨,只有在流逝的时间中不断翻腾、不断展现的不同心态。这种不停出现、不停变化的情感,构成真实人性的底层潜流。

不管你多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感情都会按照它自己的逻辑显现出来,这是感情本身的逻辑,谁也对抗不了。

一个从来未曾从各个维度体验过感情的人,就无法弄懂感情的奥义。

比如,一个幸福的少女,从未尝过思念的滋味就结了婚;婚后,她才猛然发现思念的滋味是那么酸涩却又美妙。于是,她很轻易地就把这种感觉定义为真正的爱情。

素有名媛之称的陆小曼就是如此。她年纪轻轻时就嫁给了高级军官王赓,婚后,平淡如水的生活让她感到无聊。

后来,她遇见了“情诗圣手”徐志摩。徐志摩的感情来得像暴风雨一样猛烈,她也很快动了心。但对于她来说,徐志摩的才气就如王赓的军衔一般,是追求她的男人理所当然具备的基本条件。她对徐志摩的感情也谈不上珍惜,婚后,她不仅过着奢靡的生活,还保持着吸鸦片的恶习。

直到徐志摩去世之后,陆小曼这才体会到了徐志摩作为诗人的价值,开始为了出版他的书稿四处奔波。

思念与等待,欣赏与爱慕,是爱情中原本就包含的情感。普通人因为受挫多,期待低,在感情的开始阶段就体会到这种五味杂陈的感觉,而陆小曼却只粗略地品尝了个大概。

从徐志摩去世的那一天起,人们对陆小曼“不懂珍惜”的谴责就未曾停止。可我却不这样看——一个人要如何去珍惜自己未曾体会过的东西?

没有被完整体验过的感情,往往禁不住岁月,一旦遭遇风雨,一瞬间就会破碎。

这样的情感迷局,不仅仅存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里。

父母对孩子也是如此。天下有多少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就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心锁在温室里。可事实是,命运从不给任何人安排直通车。

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她那时还年轻,不知道命运的所有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不仅标好了价格,而且还是高利贷。

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广的未来在眼前渐次打开,即使遭遇了什么坎坷,也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去尝试,去调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一天天丰盈,所有的未来,都是在过去的错误的基础上不断累积。积累越多,坍塌起来就越惨烈。就算发现错了,也已经无法回头。

所以,不要担心眼前的代价,有可能转过头来,它就是老天给你的眷顾。

2.仅凭美貌,是没办法与世界周旋的

我总是说不必太在意颜值或美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你太不现实了,看不到很多招聘要求上都写着“五官端正”吗?

那么,招聘的时候,甚至是相亲的时候,大家想要的这种“五官端正”或者说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无论是相亲还是招聘,本质上都是一种选拔制度。而我们很多人的梦魇——高考就是选拔人才的机制。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虽然后面还可以考研、考博,但也不排除很多单位很看重所谓“第一学历”,也就是你本科上的是什么学校,是不是211、985,是不是双一流。我们不去评判这种现象是否合理,但现实中很多单位的确就是这么做的。

这种做法公平吗?它当然有一定的不公平之处。高考成绩能完全代表以后的工作能力吗?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职业道德吗?不一定。但是,不可否认,高考作为一种延续至今的官方人才筛选制度,还是选拔出了大量心智成熟、智力水平较高的人才。

想在高考这场选拔制度里有一个真正倾囊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就不能心理压力太大。即使临场发挥失常,也需要有一定的智力和心理素养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本身就是这场考试的考核标准之一——这就是高考的公平之处。

美貌也一样。就拿穿衣服来说,一个人能长期保持衣着大方得体,这背后的道理并不简单。首先,能买得起几套衣服,说明有一定的经济水平,基本生活没有问题;能保持衣着的整洁,说明还比较勤快;如果一个人能按照场合穿搭不同的衣服,那就是审美、情商、理解力和社交能力等素质的综合体现。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这本书里,就把服装作为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来分析。文学是艺术,音乐是艺术,绘画是艺术,服装搭配得好,那也是艺术。

有些人天生相貌还不错,五官也算端正,但如果不懂得一套穿衣服的道理,就有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合群。极端的情况就是大家去吃火锅,有人穿了大袖斗篷,还抱怨别人弄脏了自己的衣服。

而商家推出的所谓OL装(职业女装)、约会装,也是为了迎合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需要,提供的便利服务。男生穿搭相对简单,不过,平常你也没见过哪个男士一身西装革履去踢足球的吧?

化妆也是同理。一个女孩有恒心每天化妆,甚至还根据服装和场合选择不同妆容,都是一种能照顾到别人、对自己又有自制力的表现。重要的不是妆化得怎么样,人有多么美,而是你通过化妆、服饰和对美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同。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五官端正”。

曾经有个年轻人想找份理想的工作,就有人指点他,说某老板每天都会去某咖啡馆处理事情,你去那里就能见到他。

这个年轻人很用心,他没有立刻上去和这个老板搭讪,而是也拿着一个笔记本,坐在隔壁桌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由于他也连着很多天都到这家咖啡馆,有时候老板想要去洗手间,还要请他帮忙照管笔记本。于是,两个人自自然然地聊了起来,很快就熟识了。后来,老板觉得他勤奋又有恒心,就录用了他,对他也很重视。

其实,这个年轻人求职成功的道理,和很多人想选个相貌端正的员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有耐心,有恒心,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照顾到别人的需要——这也是美背后的一些基础能力。

所以,用不着太看重外表美,也用不着太不在意外表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本质是一种综合素质。

这种美,不是要让别人多高兴,也不是让自己多高兴,它原本就不是娱乐性的,而是向每个看到你的人发射出一种信号——表示自己日常生活过得没问题,人也比较好沟通——这就是人们在美这个词里寄托的一种基本要求。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内容:曾经有几个嬷嬷说,有个叫甄宝玉的,长得和贾宝玉十分相似。贾母听了不信,说大家子弟“除了脸上有残疾的,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现在时代变化了,好看不再是什么特权,只要我们稍微做一些修饰,也可以达到这种“一样齐整”的效果。

所以,能够当作通行符号的那种美,既不神秘,也不难以获得,更不用靠天生。而能够充分发现并得体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并通过正确的表达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天赋,这种天赋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但它却是你在漫长岁月里和人生周旋的最好的武器。

3.无条件的获得,是失去的开始

在看脸的时代,外貌似乎成了不劳而获的最重要的通路。可是,依靠美貌获得想要的东西真的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而美好吗?

人和人之间的攀比,从来都不仅限于外貌。在我身边有很多工作努力,奋发向上的女孩子。论商场厮杀,她们一点也不比男人差。从她们身上,我除了看到外貌上的较劲,更能看到性格、能力、社交等各方各面的激烈角逐。

一次在办公室,有人还起哄说,那么拼做什么?美女只需要负责漂亮就可以了!

但其中一个漂亮的姑娘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平静地答道,谁说长得好看就真的能不劳而获?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同样容易失去。

一句话堵得那人哑口无言。

后来我们就再也没有人提过这样的话题,“美女只需要负责美就可以了”——这句话对女性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骗局。当大家都只执着于美貌时,可能并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美貌可以通过整容获得,通过化妆、美颜相机、PS等展现。但是,它却也是最容易失去的东西,紫外线、岁月、细菌等都能轻而易举地伤害它。美貌本身尚且这样易得易失,遑论用它来无条件获取什么了。

你大可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偏执地坚信人可以无条件地获得什么?然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会有这种妄想,很多情况下是出于两种原因:要么生活不如意,要么能力不足。因为从未得到,所以不需要考虑失去。而越是优秀,越是赚得衣钵满盆的人,往往就越是明白:毫无依仗的获得并不牢靠,外貌也从来不是不劳而获的通行证,实力才能给人稳稳的幸福。

可惜社会上多的是把美貌当作武器的年轻人,他们好像不需要付出,只凭一张俏脸就可以得到许多资源。可是这些人最终都活成怎么样了?知乎上“长得好看但没啥文化的女孩子最终都怎样了”里的回答或许有一定代表性。当容颜衰老,昭华流逝,容貌这把生了锈的武器还能为我们留下什么?泛黄的老照片?还是泡沫般的回忆?

美貌、漂亮、出身……我们在心里悄悄期许每一种能够让我们无条件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切的可能性,这样的“好命”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渴望挤进去,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让自己少奋斗十年,但其实身处其中的不少人却想逃出来,害怕迷失自己,更不想让自己在美梦里越陷越深。

曾经胡歌在事业的巅峰期选择了暂时隐退入学进修。他在自己的微博长文里说:“如果我能有机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沉淀,我愿放弃眼前的一切。”如果仅靠外貌就能轻易取胜,那么颜值在线的胡歌为什么非得靠才华?

长久以来,我们总会习惯性地以最简单的思维去定义外貌,总觉得长得好看就能为自己带来好处,所以有许多人不断地整容整形,以求用外貌去获利,去将人性中对不劳而获的渴望发挥至极致。

小孩子才指望着无条件获得,成年人都是等价交换。你以为外貌很值钱吗?它其实是最容易贬值的东西。

你以为的得到是失去的开始。其实最怕的从来都不是你没有好看的外表,而是你错把易逝的容颜当作坚固的依凭。到那时,你所失去的远远不只是最初暂时得到的利益,还有在不劳而获中消磨的时间。一心追求天上掉馅饼、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的人到最后往往得到的只是黄粱一梦、抱憾终身。

是的,我们不可否认,好看的外貌是优势。但仅凭它,真的给不了你稳稳的幸福。

你看那些站在口碑尖端的女明星们,给她们底气的并不是美貌,而是她们的敬业、努力与不断学习。对于她们而言,外貌只是一层外衣,专业实力才是她们的底气。娱乐圈中有很多老戏骨,早已过了吃青春饭的年纪,却还是能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当然不是凭借颜值,而是靠对人性的观察和深入理解,以及用演技把这些理解加以恰当地展现。

在残忍的时光面前,外貌最是脆弱,也最是容易失去。连依凭的根基本身都不怎么稳固,还谈什么永远地留住那些无条件获得的东西呢?

亲爱的你,比起依靠美貌无条件取得暂时的成就,我更希望你没有美貌也可以稳稳地获得成功。

4.有“外挂”的人生最难被认可,对才能的使用,也是一种才能

经常有作者在接到退稿函之后不甘心地问我:“在你看来,我真的没有写作的天赋吗?”“这个稿子真的没有出版可能吗?”

我很想说一句有些残酷的实话:如果你被各类出版机构反复退稿,那很大可能就是,这个稿子的确写得不够好;至于你有没有天赋,那不好判断,也无须判断。因为,虽然天赋的才能不需要学习就可以获得,但向世人证明自己有天赋,这种才能是需要学习才能取得的。

世界上的好东西分为两种,一种是你不用,它也会放在那里,不增不减,以被你拥有的方式存在;还有一种,就是这种东西的价值就在于使用,而且越用越多。

才能,就属于后一种。

所以,就算你有天赋,对天赋的使用率和开发率,也会随着你对天赋的使用越来越高。

别忘了,美貌也是一种天赋。

世人有一种普遍的偏见,觉得颜值高的人占了莫大的便宜,因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凭借一张好看的脸,在人群中熠熠发光,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更多机会,就连面试也更容易被选中。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时候正是因为大家普遍存在的这种认知,好看的人也吃了更多的亏。

2014年,影后张曼玉以“乐坛新手”的身份再次降临娱乐圈。但听众并不买账,他们批评张曼玉唱歌跑调,连基本的准确也做不到。

对于这种打击和不认可,张曼玉表现得很淡定,她说:“今天我还会走音,可是我会努力的。我演了二十多部戏,还给人家说是花瓶,所以给我二十个机会吧,我应该可以的!”

演了二十多部戏,拿奖拿到手软,仍旧会被看作花瓶,这是颜值的诅咒。

固然有时候高颜值能让人得到许多机会,让一个人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但我们也要看到,才能不是安安静静放在那里待价而沽的货物,颜值也不是让这种货物得以出售的最佳方式。

机会就好像跑到你面前的烈马,说不好是福是祸,只有那些善于应对的人,才能给这匹烈马套上鞍鞯和辔头。

在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有位叫伊莎贝尔的舞蹈演员。她那惊人的美貌和美妙的舞姿打动了当时的总统庇隆,两个人很快结了婚。庇隆去世后,伊莎贝尔继任成为阿根廷的首位女总统——她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有“阿根廷玫瑰”之称的庇隆夫人。

但伊莎贝尔不懂得治理国家,在她的治理下,阿根廷很快就陷入了混乱。她的政府被推翻,她自己也沦为阶下囚。

让才能得以实现的,是对才能的使用;让机会得以实现的,也是对机会的驾驭。获得机会之后,你为了把握机会付出的艰辛努力,别人是很难看到的,他们看到的只是机会本身。

学会驾驭自己获得的机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形之下,反而是那些相貌平平、天赋一般、更不容易获得机会的人,在自己的时区里慢慢成长,有更长的时间来不断发掘自己的各种能力。

我认识一位现在很有名气的作者,他曾经投稿十年,却无人问津。在这十年间,他不断地写出新的作品,体会着人情的冷暖,也慢慢学会了化解创作过程中的孤单、无力和痛苦,体会创作本身带来的单纯快乐。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发表了,还获了大奖。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名誉,他却表现得很淡定。面对随之而来的更多机会,他也有足够成熟的心智,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

世人总喜欢把所有事情都归因为一个单一的原因,把所有成就或者归因为一个转折,或者归因为一个机会。所以人们才会觉得,颜值高的人获得了机会,自然而然就会成功。

其实,这种看法就和觉得某个人凭借某种天赋就能一举成名一样,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和现实不相符的。

颜值只能让一个人更容易获得机会,却没法让一个人更轻松地把握机会。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在等机会,其实机会一直在你身边等你。等到你能驾驭它的时候,机会就会现身,被你看见。提早显现的机会可能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机会,而是一次次搞砸了的懊恼。

所以,得到机会也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也许只是老天对好看的人更加没有耐心,才把他们匆匆领进了人生的赛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场低胜率的博弈,他们只是得到了更多尝试的机会,但那只是比赛的入场券,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一定会赢。

普通人的努力不能让成功来得更快,却可以让它来得更稳。等到你被机会发现的那个时刻,你已经洞悉了关于它的全部奥妙,可以将它运用得淋漓尽致。

要相信,命运永远对每一个人不偏不倚。

5.被关注是一把双刃剑

很多时候,比起做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我们许多人都更渴望有一天能站在世界的中心,被万众看到,被别人关注。但事实上,被关注是一把双刃剑。它满足了你“想要被人被看到”的欲望,给予你所需要的认同感,但也让会打乱原本的生活节奏,甚至让你陷入紧张和焦虑中:被关注后,你若出错就是在众人面前出丑,更害怕某一天不再被关注。

我有位外貌平平的朋友,在某次精心打扮后不仅惊艳了我们,还吸引得路人频频回头,从此她十分注重自己的穿搭、妆容,成了很多人口中好看的女孩儿,也成了被很多人关注的对象。

这件事很快成了我们热议的话题,除了发自真心的夸奖外,大家更喜欢调侃她:被关注的感觉是不是很爽?

朋友长舒了一口气答道,其实也不是很爽,我很焦虑。

听到这样的答复,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一瞬间多了那么多回头率,你还焦虑什么;多少人渴望被关注,你可别不知足;嘴上说着焦虑,心里肯定暗自欢喜。

就是因为被关注,所以才更焦虑。

另一位朋友掷地有声地抛出了这句话。

朋友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亮了,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疯狂地点头表示赞同。“起初发觉被关注自然会有些小欣喜,可是越到后来我就越紧张,总觉得稍有不慎就会搞砸一切。”

于是,大家这才开始注意到朋友“被关注”背后的焦虑:万众瞩目之下果然很紧张;那么多人看着你,你肯定更害怕出丑;就好像在放大镜下生活,一举一动都要小心翼翼……

是的,许多活在别人眼光之下的人嘴上说着“平凡可贵”,但更多人却依旧渴望在人生中有那么一两个小时刻,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如果不是真的毫无个性,又有多少人甘心默默无闻?然而把“被关注”看得太重,会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人人羡慕的高光时刻成为焦虑的根源呢?是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有些人,会用“被关注”来弥补自己内心缺失的自我认同感。他们的内心深处还住着一个渴望别人承认的孩子,离开了大人的评价,就会无所适从。

如果你需要依靠这种认同感才能肯定自己,那么你就输了。因为对于这样的你而言,“被关注”并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它只会成为不断刺向你的利刃,直到把你伤得遍体鳞伤后,再将你丢入暗无天日的自卑深渊。

到最后,深受“被关注”之害的人往往正是那些极度渴望被关注的人。可是仔细想想,难道足够好看就能让她们不再受“被关注感”支配,从而摆脱这种焦虑感吗?不,依靠好看收割关注度,填补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只会让人更加焦虑。

这也是为什么整容容易上瘾。当人通过整容变美,并收获他人的关注、赞美与羡慕后,收获的并不是满足,而只是暂时缓解了焦虑。由于内心缺乏真正的自我认同感,照镜子对于这些人而言,再也不是自我欣赏,而是自我挑剔。所有的美好都可以被忽略,而所有的小缺陷都会被无限放大。

到最后,别人多看你一眼,都会成为你沉重的心理包袱:我是不是出丑了?他会不会看到我的缺陷?他是不是发现我有哪里不好?他会不会嘲笑我?

层层叠叠的自我怀疑铺天盖地而来,越被关注,越痛苦,于是越克制不住自己去矫正。这样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叫作过犹不及,因为他永远不知道何为“过”。所以整容行业发达的韩国出现了许多整容成瘾的女性——她们一年内整容次数最高竟然可达100次。是什么让她们鼓起勇气一年内承受这100次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是对缺陷的难以容忍,对在大家面前暴露不足的恐惧,是对当众出丑的焦虑,更是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想被关注、又怕被关注”的纠结?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就是增强自我认同感。那些自我认同感越强的人其实不会在意别人关注的目光。就像特普朗的女儿伊万卡时常因在重要会场上打扮出彩、抢夺C位而被外媒诟病,但这并不妨碍她继续抢夺C位。对于她而言,C位、美貌并不是她收割关注度的唯一方式。若要说被关注,她的超模身份早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其实是否“被关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对于这把双刃剑,只有能正确认识它,才能很好地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

你的所有美好,只有你自己也知道了,才能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尝试着去认同自己吧,你要明白,不被关注的时候不证明你不好,被关注的时候偶尔有瑕疵也无伤大雅。到那时,被关注与否都已经不再重要,它不会再是你快乐的根源,也不再会让你纠结焦虑。

6.把成功归因为颜值,是一种懒惰

“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给“舒适区”的解释十分精当。他说,所谓舒适区,不是那些你待着就觉得很舒服的地方,而是那些你最习惯的用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比如,我们上了一辆公交车,会发现很多人都喜欢堵在门口。因为大家都懒得动,而且离门口近方便下车,所以都不愿意往里面移两步。在门口挤着并不舒服,但大家对堵在车门口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多半是喜欢待着不动,所以这个并不让人舒服的解决方法,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人在给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也是有舒适区的。在做归因分析的时候,每个人都喜欢用自己很熟悉的道理来解释暂时真相不明的情况。而能用一个听起来陌生又言之成理的道理,解释每个人都很熟悉的情况,这就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了。

比如,手机没信号了,普通人会觉得是这会儿信号弱,或者信号塔发射的信号被什么挡住了;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编剧詹姆斯·布柯特就会给出一个有想象力的解释:这是因为彗星的影响,改变了地球的磁场。

当我们把一个人的成功归因于“美”,其实也是在用所有人最熟悉的方式给别人的成功一个方便的解释。

“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小儿子何猷君,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多次在各类数学竞赛中获奖,同时也拥有明星般的颜值。到清华、北大去看看,你会发现,那些考上名校的孩子中,帅哥美女的比例也并不少。

事实上,高颜值和聪明努力并不矛盾。

小区里一户邻居的孩子让我印象深刻。小姑娘的爸爸是大型工业集团的老总,精明能干,她则继承了妈妈的良好基因,灵慧秀美。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她背着书包自己回家。

有一天,我看见她在小区路边趴着写作业。问她怎么了?她说忘了带家门钥匙,等妈妈回来的空档,索性早点把作业写了——这样勤奋乖巧的孩子大人怎能不喜欢?

现在,这个姑娘赴美留学后,已经留在当地工作了。

俗话说,认真的人最有魅力。很多时候,你看见的不是天生的颜值,而是专注工作时散发出的吸引力。很多人颜值高,是因为他们能够比其他人更加自律地学习,更加辛勤地工作。他们的好看,其实只是他们能力的一种外在体现而已。

有个很熟的小朋友,他天生就有比较高的颜值,总是喜欢揽镜自照,发出诸如“我好帅”之类的感慨。我们在嘲笑他幼稚之余,也提醒他不要只注重颜值,但他总是不以为意。

有一天,这个小朋友去参加一个商务会议,回来后对我们说,他觉得自己对某个女生有种心动的感觉,因为“她讲话的时候好像在发光”。我们又嘲笑他没有见过世面,告诉他讲话清晰又有激情的人其实也很常见。不过,我们还是为他感到欣慰——他在看待别人时总算看到除了外貌之外美好的一面。

让我们觉得好看的,不见得完全是颜值本身,也有可能是看到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光芒,正如那句老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成功,会直接体现为风度、仪态和气质。我指的成功不是那种因为一时得志的耀武扬威。马克思曾经说,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上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用类似的说法来表示,所谓的好看,也可以是凝结在面容上的无差别人类智慧。智慧本身就是性感。

现在,价值越来越多元,很多人不再用单纯的“天赋美貌”来衡量一个人了。如果我们把语词往前延伸一步,不要仅仅用空洞的“高颜值”这个词来形容好看的人,就会明白人们的这种心态。以前,人们推崇的男子气概,还有现代人口中漂亮能干的小姐姐,其实都包含了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

对好看女性的称呼从“萌妹”变成了“小姐姐”,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说明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不仅仅停留在白幼瘦,转而欣赏由岁月带来的能力与智慧。

把一个人的所有成功轻飘飘地归因于天赋的美貌是很容易的。实际上,一个人获得欣赏的原因,从来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美。

能看懂别人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所以,美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等于成功,两者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不管一个人好看与否,看出并学习他们的超出常人之处,你也会慢慢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7.越被命运眷顾,越是满身包袱

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需要和众多作者打交道。我发现,很多作者会因为自己没有天分而感到自卑。

如果看看人类文明史,就会明白,有天分的人往往更自卑。

比如,卡夫卡在生前曾经留下遗嘱,希望执行人把他的全部作品都烧掉。如果这位遗嘱执行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文学史上就会少一位世界级的大师。但有谁知道,卡夫卡对自己的作品抱着一种近乎虚无主义的态度——他觉得自己的创作毫无意义,尤其是那些早期的作品。

有可能,有天赋的人的自卑才更无法挣脱,更让人绝望。

人们总是对不开心的事印象深刻,轻轻松松考十次第一,也抵不过考一次不及格给人带来的打击大。

假设有个学生,他完全不需要任何考试技巧,也用不着复习,轻轻松松就能把很多科目考出高分;但唯独英语,无论怎么学习,他都没法学好。这样的人,他从学习中得到的更多的是挫败感,而不是成就感。长时间生活在挫败感中,当然就容易自卑。

偏偏,很多在某方面有天赋的人,在另外一些方面很可能是白痴。比如高更,他不在乎除了绘画之外的其他任何事情,也不怎么学得会其他事。

美貌和才华一样。都是有一种天赋。天生丽质,都是因为命运的眷顾。因此,也几乎没法掌控。真正能让人得到自我肯定的,是那些我们可以掌控的事。

所谓掌控感,就是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让一件事情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结果。

很多时候,有的人放弃努力、害怕努力,也就是为了获取一点对未来的“掌控感”。因为对于很多处于迷茫期的人来说,即使努力了,事情仍旧可能失败;但如果放弃了,事情则一定会失败。

一件事哪怕是悲剧,也要让人觉得它没有超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会给所有人一种安心感。

比如,一个姑娘好端端地走在街上,却遭到了不法之徒的侵害,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会质疑:是不是因为这个姑娘穿得太少了呢?

这是因为如果一种不幸的境遇是当事人自己导致的,就会给人一种“世间自有公平在”的感觉。我们都知道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但这确实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

甚至,包括遭遇不幸的人自己也喜欢做这样的总结。

但是,谁在内心深处不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实现呢?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人生的主导者吧。很多天赋值比较高的人容易自卑,就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是老天给的,没有一种可以从心所欲、自由控制的感觉。

很多人想要变得美貌,就是想在不可控的命运里给自己增加一点胜算。然而,真正能为一个人增添实力的,还是努力和才华啊。

所以,即使你真的拥有了美貌,也未必能开心和掌控命运。

世上只有两类悲剧,有些人总是不能遂愿,而有些人总是心想事成。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