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1971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津巴多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12个人扮演警察,另外12个扮演囚犯。实验时每组只有9人,3人作为后备。
实验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囚犯分别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右脚戴脚镣——一切都几乎和真正的监狱一样。
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囚犯都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
充当看守的志愿者并未被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看守3个人一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三组轮换。
很快,所有人都在这种逼真的模拟情境中投入了自己的角色。看守开始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责,他们折磨、恫吓、羞辱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犯人,并且,这种惩罚逐渐升级。从一开始的罚做俯卧撑,发展到后面进行人身惩罚。
而犯人们则像是真正的罪犯一样逐渐变得服从,甚至开始认同自己的囚犯身份。在这个实验中,几乎所有人都逐渐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就连津巴多教授本人也陷入到了自己“监狱长”的角色中,像个真正的监狱长一样思考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囚犯”还是“警察”,许多人直到实验结束前都没能走出自己的角色,甚至在实验结束很久之后都难以自拔。
津巴多教授后来写作了一本书,名叫《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详尽地解释了这个实验的前因后果,认为很多人在特定情境之中会被环境感染和影响,变得违背本心,甚至成为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路西法是西方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他原本是神圣的天使,后来却被魔鬼诱惑堕落了,所以津巴多教授就用这个名字来代表那些因堕落而成魔的人。
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际上是对历史上某些悲惨事件的简单模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中就有无数名德国工作人员。他们原本也只是单纯善良的普通人,但是在穿上了纳粹制服之后,他们却像真正的恶魔一样对被囚禁的犹太人残忍下手。在上级压力及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彻底发生了改变,但自己却浑然不见,甚至认为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直到受战犯审判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可是,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有一个名叫金子安次的侵华日军老兵,原本是个淳朴的农民,可是,在他被强征入伍以后,一切都改变了。据他回忆道:“我踏上中国土地的第一天,我的教官指派了我们一个任务,就是用刺刀刺向被抓来的中国平民。起初我十分害怕,根本下不了手,后来我教官说:‘不是他死,就是你死,你做好选择吧!’无奈之下,我只得刺向一位中国百姓。这是我第一次杀人!起初我很愧疚,可是后来杀的多了,也就麻木了。我慢慢地从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杀人魔头。”
路西法效应下的人性丑恶在我们生活中也并不罕见。例如,你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在公路上倾覆之后,闻讯赶来的当地人趁机把货物一抢而空。在这样的事件中,你会发现,这些人平时也是不偷不抢的好人,但是在那种情境下,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别人都在抢,我不抢就亏了”的奇怪心态,可谓“一念成魔”。
然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被环境压力所同化。比如,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津巴多欣喜地看到,有两名被试者在发现自己在变得越来越暴戾后放弃了研究者给予的薪酬,毅然退出了这场地狱般的人性实验,保全了自己的良知。
极端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身份角色的改变足以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判断。一个善良平和的人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兽性十足的魔鬼。这次监狱实验将人性中的善与恶揭示得淋漓尽致,不但在心理学界,也在更广泛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怎样才可以跟人性中恶的一面抗争,抵御路西法效应的侵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要被不合理的环境规条所制约,遇到压力以后不要屈服于别人的看法和威吓,而是清醒地意识到人性与良知的底线,进行真正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