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一辈子的旅人
在《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里,我写过从十五岁起,一个人旅行去国内、国外各地的经历。后来很多次,被人问:那学校毕业,出社会以后呢?结婚生孩子以后呢?现在是不是没有了以前那么多自由时间去旅行?
每次,我都要尽力说明:过旅人生涯,并不需要每年出国旅行的,所需要的,首先是对远处的憧憬,想发现另类生活的渴望,年轻时曾不怕孤独出过门的记忆。这样子,拥有了旅人精神以后,就能过一辈子的旅人生涯了。好比学会了一门外语以后,能过一辈子的双语生活一样。
果然也有人问我:你在日本住,平时有机会讲英语、汉语吗?我都要尽量说明:语言能力,或者其他任何知识,别人都无法偷走的。我脑子里,除了母语日语以外,一直有英语、汉语;即使每天的生活中见到的全是日本人,打开电脑,就能看到世界各国朋友的消息。
尤其脸书普及了以后,终于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多种语言交流并发出消息了。以前我认为:世界的大小是由自己脑袋的大小决定的。如今看脸书,我颇有感觉:很像是自己的脑袋投射出来的影像;朋友们写着日文、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也有人写着我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语言的短文。
那是个波斯尼亚出生的文学博士,在德国大学教书,来日本大学当访问学者的时候,我们彼此认识。因为她女儿插班进入了我儿子当时上的小学班级,班主任每天发的班报里写了什么内容,我一一翻成英文转告她。例如,夏天启用学校游泳池以前,同学们要抓浊水里的水虿,然后带回家各自饲养,记录变化。水虿是什么东西,我本来都不知道的,何况用英语说。幸亏小孩子告诉我说:水虿就是蜻蜓的幼虫。那该是baby dragonflies了,没错吧?关键在于,班主任提醒各位家长:为了抓水虿,同学们需要带雨靴来。波斯尼亚博士又糊涂了:游泳池里抓蜻蜓婴儿,我懂了,可怎么要穿雨靴呢?日本人游泳不穿凉鞋,要穿橡胶制长靴吗?于是我给她解释:没错,就是橡胶制长靴,因为日本学校的户外游泳池是早一年九月用完之后,好几个月都没做清洁的,就是在那浊水里,蜻蜓生下的蛋孵化成水虿,老师不忍心叫孩子们穿着运动鞋在浊水里活动,所以特地提出带雨靴来。啊啊,原来如此!波斯尼亚博士终于明白了。可惜,她也没有远从德国带孩子的雨靴来日本。
如今她回到德国,脸书上写着德语、英语,还有我无法确定的语言,该是波斯尼亚语言吧,好像以前叫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现在叫什么了?每次,看到那无法确定的语言时,我就回想起游泳池里孵化的水虿来,自我娱乐一番。那感觉很像旅行,我和她又似是在叫做“人生”的旅途上偶尔碰到的两个旅人。何况她说,德国住家的厨房墙上,一直贴着跟我们一家一起去东京西部御岳山时拍下的照片。
这本书里,我主要写了学校毕业、出社会、有工作、成家生育以后,如何继续做旅人。第一章《寻找世界的入口》里讨论,培养了旅人精神后,阅读、美食都会带来类似于旅行的满足感。一直关在饭店里,也会留下跟一趟旅行一样多的回忆。第二章《东京旅行故事》中的文章更要证明:日本国内,甚至东京市内的移动也都会成为印象蛮深刻的旅行经验。我也想通过第三章《旅行家的饭桌》给各位读者介绍,如何把旅行经验融入于日常生活,把每天的日子当旅行过下去。
年轻时候的旅行会像参观世界博览会,拿着“护照”要收集尽量多的入境印章;年纪大了以后,却能享受到重游旧地的滋味。或者如我在最后的第四章《独特的旅行一册:日本人的南蛮情结》里实践的,把几个曾游之地的记忆缝合起来,做成自己独特的旅游回忆。
总之,我特爱旅行,也很珍惜过去的旅行留下的记忆。因此,我劝年轻朋友们趁年轻多去旅行,也劝上了年纪的各位,趁身体健康多走几个地方。如果你现在的条件不允许出门旅行的话,我希望你能通过阅读或品尝美食等,尽量享受这一趟人生之旅。毕竟,我们都是走同一条路的旅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