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8章 评克莱顿·波蒂厄斯的《伙伴》[225]
有人害怕我们正在步入机器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将失去与土地接触的欲望,对他们来说,这本书应该会让人心安。作者在曼彻斯特长大,在棉花业有美好的前途,却放弃了他的工作,从底层学习了解农场经营。他在几家农场呆了几年,当他最后离开,去一份报社任职时,那只是因为他想挣到足够多的钱,将来回归土地,“自己当家作主”。
他这本书的魅力在于真正地描写了工作。一年到头在农场干活,寻找丢失的牛,驯服驽马,让人累得折了腰地搬运一捆捆的草料,衬衣下扎痒的芒刺,用耕犁、条播犁、地耙和圆盘式碎土机迎着寒风耕田的痛苦(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明媚的三月天肥料清新的味道,结霜的早晨马掌在路上打滑,马车在下山时拼命往后倒——这些与许许多多其它细节描写得非常细致,而且从来不会令人觉得乏味,因为作者的热情很有感染力。即使是似乎很枯燥的工作,像将石头门柱从地里撬出来,在波蒂厄斯先生的笔下也成了有趣的事情。
书里有两个农夫,一个是旧式的自食其力的本分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另一个更加贴近时代,更有商业头脑。最后,波蒂厄斯理解和钦佩这两种人。他这本书深刻地阐明了独立的农夫和受雇的长工之间的巨大鸿沟。事情的真相是,发于自然的对土地的热爱引发了一个难题——即使在苏联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为单凭经济改善无法消除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给别人种地之间的区别。人到中年的阿贝尔是波蒂厄斯先生的工友,在巴希尔先生的农场打工,生活非常艰难,是一位社会主义者,谴责“无所事事的富人”,包括巴希尔,但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对于他来说这就好比是买一辆劳斯莱斯。
金斯利·库克[226]的版画大部分描绘的是“郊野风光”,里面有一两幅画得很好的农场规划,是那种真正有阐述意义的图例,每一本这类书籍都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