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癥瘕类
论 证 七二
癥瘕之病,即积聚之别名,《内经》止有积聚疝瘕,并无癥字之名,此后世之所增设者。盖癥者征也,瘕者假也。癥者成形而坚硬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是也。成形者,或由血结,谓之血癥。或由食结,谓之食癥。无形者惟在气分,气滞则聚而见形,气行则散而无迹,此癥瘕之辨也。然又有痛者,有不痛者。痛者联于气血,所以有知,气血行则愈,故痛者易治。不痛者不通气血,另结窠囊,药食难及,故不痛者难治。此又治之有辨也。其他如肺之积曰息奔,心之积曰伏梁,脾之积曰痞气,肝之积曰肥气,肾之积曰奔豚,以至后世有曰痃癖,曰痞块之属,亦不过以形见之处有不同,故名亦因之而异耳。总之非在气分则在血分,知斯二者,则癥瘕二字已尽之矣。但血癥气瘕,各有虚实,而宜攻宜补,当审之真而用之确也。诸经义另详《积聚门》,所当参阅。
《骨空论》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张子和曰:遗溺闭癃,阴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后小腹有块,或时动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血 癥 七三
瘀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成癥矣。然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罗谦甫曰:养正邪自除,必先调养,使营卫充实,若不消散,方可议下。但除之不以渐,则必有颠覆之害;若不守禁忌,纵嗜欲,其有不丧身者鲜矣。
——血瘀作痛,或成形不散,在脐腹之下,若暂见停蓄而根盘未固者,只宜五物煎,或决津煎加减主之,则血无不去,痛无不止,足称神剂。
——妇人形气病气俱实,或腹胀,或痛甚,而新有所逆,但欲行滞止痛者,宜通瘀煎、失笑散、玄胡当归散、加减四物汤之类疏之导之,气通滞去,痛必自愈。若稍久且坚而欲消之磨之,宜三棱煎、万病丸之类主之。
——形气强壮而瘀血不行,或大病结闭,或腹胀痛甚,有非下不可者,宜《良方》桃仁承气汤下之最捷,或用夺命丹、桃仁煎、川山甲散、赤金豆之类皆可。然下须详慎,非有大实不得已之证,不宜妄用。
——养正之法,当察阴阳上下,病之久新及邪正强弱之势。其有停瘀虽甚而元气困弱者,不可攻。病久而弱,积难摇动者,不可攻。凡此之类,皆当专顾根本,以俟其渐磨渐愈,乃为良策。如郁结伤脾者,宜用归脾汤、逍遥饮、寿脾煎。脾胃虚寒者,宜温胃饮、养中煎、六君子汤。肝肾虚寒者,宜大营煎、暖肝煎、理阴煎或《良方》交加散亦可。脾肾虚寒,大便泄泻或不实者,宜胃关煎、理阴煎。病久脾肾气滞而小腹痛胀者,宜八味地黄丸。肝火不清,血热而滞者,宜加味逍遥散。以上诸证,凡虚中带滞者,不妨于前药中各加行气导滞之品,此在用者之圆活也。
——妇人久癥宿痞,脾肾必亏,邪正相搏,牢固不动,气联子脏则不孕,气联冲任则月水不通。内治之法宜如前,外以阿魏膏贴之,仍用熨痞方,或用琥珀膏亦可。然必须切慎七情及六淫,饮食起居,而不时随证调理,庶乎可愈。
食 癥 七四
凡饮食留聚而为癥痞者,或以生冷,或以风寒,或以忿怒气逆,或以劳倦饥馁,而饮食叠进不用消化,则积而成癥矣。然胃气强者必不致留聚饮食,而饮食之不能化者,必由脾肾气弱而然。所以治此者,宜酌虚实而为攻补,庶乎得效也。诸治法详《积聚门》,宜参而用之。
立斋曰:前证若形气虚弱,须先调补脾胃为主,而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为主,而佐以补脾胃。若气壅血滞而不行者,宜用乌药散散而行之。若脾气虚而血不行者,宜用归脾汤解而行之。若肝肾血燥而不行者,宜用加味逍遥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积痞块之证,皆以邪气盛则实,真气夺则虚,但当养正辟邪而积自除矣。虽曰坚者削之,客者除之,若胃气未虚,或可少用,若病久虚乏者,不宜轻用。
气 瘕 七五
瘕者,假也。所谓假者,谓其形虽若癥,而原无根窠,非若癥痞之坚顽有形者也。盖有形者,或因血积,或因食积,积有定形,所不可移易者也。无形者,病在气分,气逆则甚,气散则缓,聚散无根者也。惟其无根,故能大能小,或左或右,或近胁肋而如臂如指,则谓之痃癖。或下脐腹而为胀为急,则谓之疝瘕。《难经》曰:病有积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阴沉而伏。聚者阳气也,阳浮而动。故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也。然则癥由于积,积在阴分而有渊薮,故攻之非易。瘕由于聚,聚在阳分而犹乌合,故散之非难,此癥瘕之辨有如此。惟散之之法,最有因通因塞之妙用,而人多莫之知也。
——凡病在气分而无停蓄形积者,皆不可下。盖凡用下者,可除有形,而不可以除无形。若气因形滞者,去其积则气亦顺,自无不可。若全在无形气分,即下亦不去,而适足以败正气也,宜切识之。
——散气之法,止在行气,盖气行则散也。但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气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大法也。然瘕聚之证,使果气强力健,则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惟正气不行,而后邪气得聚。《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凡为此病,必气虚者多,虚不知补,则正气不行,正气不行,则邪气不散,安望其有瘳乎?但实者有据,故显而易见,虚每似实,故隐而难知,此所以当辨其真也。
——破气行气之剂,凡气实气壅之甚而为胀为痛者,宜排气饮、木香顺气散、木香调气散、四磨汤、诸七气汤之类主之。若血中之气滞而为瘀为痛者,宜失笑散、通瘀煎、调经饮,甚者《良方》夺命丹。疝瘕气聚者,荔香散,甚者天台乌药散。气结膀胱,小水不利者,小分清饮、四苓散、五苓散。气结大肠,干秘不行者,搜风顺气丸、麻仁丸。水亏血虚而秘滞者,济川煎。肝气逆而为聚者,解肝煎,兼火者,化肝煎。气聚兼热,火郁不行者,抽薪饮、大分清饮。寒滞不行,气结胀聚者,抑扶煎、和胃饮、丁香茯苓汤。三焦壅滞,气道不清而中满肿胀者,廓清饮。痰饮水气停蓄胸胁而为吞酸呕逆者,苓术二陈煎、六安煎、和胃饮、括痰丸之类主之。以上诸法,惟气实瘕聚者宜之,凡元气不足者,皆不可用。
——补气以行气之剂,如圣愈汤、参归汤、七福饮,皆能调心气之虚滞。五味异功散、参术汤,能理心脾之气虚不行。独参汤、参附汤,能助肺以行五脏之治节。若脾胃气虚而滞者,惟六君子汤、归脾汤为宜。脾胃虚寒而滞者,必温胃饮、理中汤、五君子煎最佳。若虚在脾肾阴分,气有不行而或为痰饮,或为胀满,或为呕吐腹痛等证,非理阴煎不可。若虚在血中之气而为滞为痛,微则四物汤,甚则五物煎、决津煎、大营煎方可。若肝肾寒滞,小腹气逆而痛者,必暖肝煎以温之。若脾肾气虚,门户不要而为滞为痛者,必胃关煎以固之。若元气下陷,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以举之。若元气大虚,气化不行而滞者,必五福饮、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或六味回阳饮以培补之。以上皆补气行气之法也,亦不过为之筌蹄云耳,而此中之用,诚有未可以言悉者。然常人之情,犹为气之滞者,惟破之散之为宜,而反云补之,必不然也。不知客之强者,以主之弱,邪之胜者,惟正之虚。凡今人之病虚者最多,而用补者最少,治与病违,而欲以药济人,盖亦罕矣。即余以多虚少实谆谆为言,而人亦未信,姑以人事喻之,其或可晓然乎。夫人之虚实,亦犹人之贫富,气实者若富翁,气虚者若贫士,今人于千百中,而富者其几?舍富之外,尽贫人矣。其多其少,即此类也。又有华其貌而罄其室者,人多难测,亦此类也。但贫人之情,可益不可损,增一分犹然未足,削一分其窘何堪?使以潜消暗剥之术,而加之贫寒窘乏之士,阴移人祚而人不之觉,亦甚堪怜矣。此道以仁为术,其可不以此为心乎?嗟乎,人生以气为主,得气则生,失气则死。夫知者知人之命,不知者知人之病,若强不知以为知,而徒资便给,以人命为尝试者,则其概可知矣。
癥瘕类论列总方 七六
四君子汤 补一
五君子煎 新热六
六君子汤 补五
四物汤 补八
五物煎 新因三
五味异功散 补四
五福饮 新补六
七福饮 新补七
十全大补汤 补二十
圣愈汤 补九十
大补元煎 新补一
补中益气汤 补三十
参术汤 补四十
参归汤 补三八
六味回阳饮 新热二
参附汤 补三七
独参汤 补三五
六味地黄丸 补百二十
举元煎 新补十七
大营煎 新补十四
八味地黄丸 补一二一
寿脾煎 新热十六
逍遥饮 新因一
加味逍遥散 补九三
归脾汤 补三二
养中煎 新热四
苓术二陈煎 新和四
温胃饮 新热五
胃关煎 新热九
丁香茯苓汤 热六二
理中汤 热一
理阴煎 新热三
天台乌药散 和三二九
暖肝煎 新热十五
和胃饮 新和五
木香调气散 和四四
解肝煎 新和十一
化肝煎 新寒十
木香顺气散 和四三
排气饮 新和六
抑扶煎 新热十一
搜风顺气丸 和三四三
乌药散 和七四
六安煎 新和二
桃仁承气汤 攻四
四磨汤 和五二
廓清饮 新和十三
大分清饮 新和五
抽薪饮 新寒三
济川煎 新补二一
小分清饮 新和十
七气汤 和四七
调经饮 新因四
《良方》交加散 妇一百
决津煎 新因二
通瘀煎 新因五
加减四物汤 妇百十二
失笑散 妇百四十
五苓散 和一八二
玄参当归散 妇九八
三棱丸 攻三七、 六十
荔香散 新因二八
四苓散 和一八七
夺命丹 妇六五
括痰丸 新和十九
穿山甲散 攻四十
桃仁煎 攻三九
赤金豆 新攻二
麻仁丸 攻九二
万病丸 妇一四三
熨痞方 攻八八
琥珀膏 外三百十七
阿魏膏 外三百十二
前阴类
阴 挺 七七
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大都此证当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主。如阴虚滑脱者,宜固阴煎、保元煎。气虚陷下者,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因分娩过劳气陷者,寿脾煎、归脾汤。郁热下坠者,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
水杨汤 治妇人阴中生物痒痛,牵引腰腹,多由房事太过,或因淫欲不遂,或因非理所为,以致阴户有伤,名曰阴挺。
金毛狗脊 五倍子 枯矾 鱼腥草 水杨根 黄连 各一两
上为末,分四剂,用有嘴瓦罐煎汤,外预以竹筒去节,接罐嘴,引热气熏入阴中,或透挺上。俟汤温,仍用洗沃之。仍服治挺诸药。
阴 肿 七八
妇人阴肿,大都即阴挺之类。然挺者多虚,肿者多热。如气陷而热者,升而清之,宜清化饮,如柴胡、防风之属。气闭而热者,利而清之,宜大分清饮、徙薪饮。肝肾阴虚而热者,加味逍遥散。气虚气陷而肿者,补中益气汤。因产伤阴户而肿者,不必治肿,但调气血,气血和而肿自退。或由损伤气滞,无关元气而肿者,但以百草汤熏洗之为妙。
一方 治阴中肿痛。用枳壳半斤,切,炒,乘热以帛裹熨之,以消其外。仍用少许乘热裹纳阴中,冷即易之,不三次愈。
一方 用小麦、朴硝、白矾、五倍子、葱白煎汤浸洗。
甘菊汤 治阴户肿。用甘菊苗叶,不拘多少,捣烂,以百沸汤淋汁熏浸洗之。
阴 疮 七九
妇人阴中生疮,多由湿热下注,或七情郁火,或纵情敷药,中于热毒。其外证则或有阴中挺出如蛇头者,谓之阴挺,如菌者,谓之阴菌,或如鸡冠,或生虫湿痒,或内溃肿烂疼痛,常流毒水。其内证则或为体倦内热,经候不调,或为饮食不甘,晡热发热,或为小腹痞胀,腰胁不利,或为小水淋沥,赤白带下。凡治此之法,若肿痛内外俱溃者,宜芍药蒺藜煎为最佳,或四物汤加栀子、丹皮、胆草、荆芥,或用加味逍遥散。若湿痒者,宜芍药蒺藜煎,或归脾汤加柴栀丹皮。淋涩者,宜龙胆泻肝汤加白术、丹皮。淋涩而火盛痛胀者,宜大分清饮,或抽薪饮。肿而坠毒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可洗者用百草煎。可敷者宜螵蛸散、完疮散。
蛇蜕散 治妇人阴疮。先以荆芥,蛇床子汤熏洗,挹干敷药。
蛇蜕 一条, 烧存性 枯矾 黄丹 扁蓄 藁本 各一两 硫黄荆芥穗 蛇床子 各五钱
上为细末,香油调搽,湿则干掺。
阴 痒 八十
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名曰慝。内宜清肝火,以龙胆泻肝汤,及加味逍遥散主之。外宜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同鸡肝纳阴中,以制其虫。然无如银朱烟搽鸡肝以纳之尤妙。
椒茱汤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惟以热汤泡洗,有不能住手者。
花椒 吴茱萸 蛇床子 各一两 藜芦 半两 陈茶 一撮 炒盐 二两
以水五升煎汤,乘热熏洗。
杏仁膏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
杏仁 烧存性 麝香 少许
上为末,用旧帛裹之缚定,火上炙热,纳阴中。
椿根皮汤 治阴痒突出。
臭椿皮 荆芥穗 藿香 等分
上锉,煎汤熏洗,即痒止而入。
一方 治疳虫下蚀下部。用蒲黄,水银研匀傅入,外以鹤虱草煎汤熏洗。
炙肝散 治妇人阴痒虫蚀。用牛肝或猪肝,切三寸长,大如钱,炙熟纳阴中,引虫出尽即愈。
一方 治阴中虫痒。捣桃叶,绵裹纳阴中,日易三四次。
一方 治阴痒。用蛇床子一两,白矾五钱,煎汤淋洗。
阴 冷 八一
妇人阴冷,有寒证,有热证。寒由阳虚,真寒证也。热由湿热,假寒证也。假寒者必有热证,如小便涩数黄赤,大便燥结,烦渴之类是也。真寒者,小便清利,阳虚畏寒者是也。真寒者宜补其阳,如理阴煎、十补丸、加减续嗣降生丹。假寒者当清其火,宜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肝肾虚寒者,宜暖肝煎、镇阴煎、大营煎。脾胃虚寒者,宜理中汤、理阴煎、寿脾煎之类主之。
交接出血而痛 八二
凡妇人交接即出血者,多由阴气薄,肾元不固,或阴分有火而然。若脾虚气陷不能摄血者,宜补中益气汤或补阴益气煎。若脾肾虚弱阴气不固者,宜寿脾煎、归脾汤。若肝肾阴虚不守者,宜固阴煎。若阴火动血者,宜保阴煎。
前阴类论列总方 八三
补中益气汤 补三十
理中汤 热一
归脾汤 补三二
加味逍遥散 补九三
秘元煎 新固一
清化饮 新因十三
芍药蒺藜煎 新因三五
暖肝煎 新热十五
十补丸 热一七三
大分清饮 新寒五
螵蛸散 新因三八
抽薪饮 新寒三
保阴煎 新寒一
理阴煎 新热三
补阴益气煎 新补十六
寿脾煎 新热十六
四物汤 补八
续嗣降生丹 妇一三六
大营煎 新补十四
镇阴煎 新热十三
龙胆泻肝汤 寒六二
徙薪饮 新寒四
百草煎 新因三七
银朱烟 新因五三
完疮散 新因五九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