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相关论治心血管疾病:邓铁涛五脏相关学说应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五脏相关病因病机

高脂血症,古代无此病名,与“膏脂”内容相关性高。“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其中,“其血黑以浊”为病理性“膏脂”,由气血津液代谢失调所致,涉及痰证、饮证、瘀血、血浊等,属中医“营血津液”学说之范畴。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膏粱厚味,多逸少劳、久坐少动,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先天体质禀赋特异及年老体衰为本病的病因。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膏脂的生成代谢与脾的功能相关密切。暴饮暴食、肆食肥甘厚味、一方面可导致水谷精微在体内堆积成为过剩膏脂,另一方面,加食生冷,过量饮酒,伤及脾胃,使其不能布散精微、运化水湿,痰湿聚集体内,成为高脂血症的致病因素。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内外伤辨·饮食劳倦论》也指出:“饮食失节,寒湿不适,则脾胃乃伤。”《素问·奇病论》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正如《医方类聚》所云:“酒有大热大毒……若醉饮过度,盆倾斗量,毒气攻心,穿肠腐胁……”

2.多逸少劳

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若长期不从事体育锻炼,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出现疲乏少食,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发胖臃肿甚则继发他病。《世补斋医书》云:“有劳病,不知有逸病……安逸所生病,与劳相反……华元化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夫逸之病,脾病也。”王孟英亦说:“饮停聚湿也。盖太饱则脾阻,过逸则脾滞,脾气困滞而少健运。”可见,过逸少劳可致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津液不归正化,而发为痰证,痰浊瘀滞于血中则引发高脂血症。

3.情志失调

《素问玄机原病式》说:“五志七情过度而卒病也。”《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情志引起脏腑病变及气机逆乱,脏腑的“神”的主宰及气的推动对精气血精液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志失调则最终会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为高脂血症形成的重要因素。

4.先天体质禀赋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五行提出“二十五人”,医者在治疗患者之前当先了解其“气血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灵枢·卫气失常》提及“膏人”、“肉人”、“脂人”,说明人皆因先天禀赋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体质,五行之中,每一行人的气血盛衰不同。高脂血症部分由先天遗传所引起,遗传基因得之于父母,受之于先天,属先天之肾的范畴。由于先天真阴真阳不足,后天之本失却温煦推动,营血的化生必受影响,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形成。

5.年老体弱

由于年老体衰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均衰退,肾主五液,肾虚则津液失去肾的主宰,水液无法正常代谢;脾主运化,脾虚则导致所食入的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肝主疏泄,肝的功能虚弱则人体津液运输分布无法正常运行。

二、病机

本病的病位在脉络,其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即以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痰浊和瘀血是贯穿本病始终的病理因素。

1.脾胃与高脂血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主运化升清。《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气健运,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方能消化和吸收水谷精微,以化生精、气、血、津液,实包括“膏”、“脂”在内,内养五脏,外充形体。若饮食不节、过嗜肥甘厚味、饮酒无度、多逸少劳等,均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布化,从而痰湿内生,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如《证治汇补》云:“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明代王伦《明医杂著》说:“盖即津液之在周身,津液生于脾,水谷所乘,浊者为痰,故痰生于脾也。”痰浊阻络,脂液浸淫脉道,日久则使心脉不畅。高脂血症临床见证虽属多端,但均是在脾虚湿盛之基础上发展而成,脾虚湿盛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2.肝与高脂血症

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若疏泄正常,既利于气血津液的运行,又促进脾胃气机的升降。肝若失于疏泄,也将引起相应的病理反应。其一,对土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郁失于条达,则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热互结,滞留血脉。其二,其对血脉运行的直接作用:肝主疏泄,疏泄功能对调畅气机,促进血液、津液输布代谢有重要作用;《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痰阻血瘀。若疏泄生发太过,则肝气横逆,“木旺克土”,肝气久郁化热,劫耗肝阴,肝阴不足,肝血亏虚,从而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致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调,虚热内生,灼伤胃阴,胃阴被灼,继而腐熟水谷,化生精微物质的功能减弱,故致病。

3.肾与高脂血症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阳(元阳、真阳),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肾阴(元阴、真阴),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肾对血脂的异常状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阴阳两方面。

肾阳方面,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耗伤肾精,使肾的生理功能失常,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伤脾,脾阳虚衰日久及肾阳,致脾肾阳虚。正常情况下,脾气运化水液功能正常发挥,须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作用的支持;肾主水液输布代谢,又须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脾肾两脏相互协同,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肾阳虚时,何以蒸腾化气,而为人体所用?既不能为人体所用,是必形成瘀滞,正如张景岳所说“痰之所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则痰浊瘀血由此而生。

肾阴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年四十,阴气自半矣。”人到中年,精气渐衰,肾阴不足,“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肾阴虚导致肝肾阴虚;封藏于肾之精,也需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终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虚火灼津,煎液为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