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简医方今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甘肃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历史上文化发达,名人辈出,商业流通,贸易活跃,是中国国际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72年11月在武威旱滩坡的一座东汉古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据专家们考证,简牍的成书年代在1世纪左右,并且根据随葬物品推断,墓的主人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医生,这些医药简牍是墓主人根据自己多年行医经验留下的较为有效的方剂的记录。

这批汉代医简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它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1949年以前所发现的汉代医简数字,而且内容上也极为丰富,涉及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五官科、针灸等多方面,共有方剂三十余首,记载了各科的病名、症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辰和药量、针灸穴位、经络、针刺禁忌、药物禁忌、生活禁忌、药方主治等方面的问题,表明我国中医药学在当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治体系,反映了《伤寒杂病论》问世前的医学界临床水平。这批医简的出土不仅是我国考古工作的一个重大收获,也是我国医药学界的一件大事。它为我国的历史学者,特别是医学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在《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为《医简》)出土后的40年时间里,我国的考古、文献、中医等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围绕《医简》的文字考释和医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阐发学习研究心得,各抒己见,形成了甘肃古代医学中四面旗帜1之一的“武威汉代医学”。《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古方经甘肃省中医院以张延昌主任医师为首的专家团队近20年的苦心研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临床,并开发出了多种中药制剂。特别是研究团队将古方应用于治疗风湿病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1注:甘肃古代医学中的四面旗帜包括:岐伯医学、武威汉代医学、皇甫谧医学、敦煌医学。

本书将《医简》出土后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介绍,重点对《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剂进行较为详细的注解及功能应用研究方面的探讨,记录了临床应用初步研究的部分验案。为深入研究《医简》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可供考古、文献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医简》所载方剂的临床运用研究部分,作者结合所从事的专业,只对部分方剂作了一些临床疗效观察工作,而中医其他专科运用《医简》方药的临床研究、病例疗效观察正在逐步展开,所以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尚显不足,有待今后补充。期待藉由是书的付梓出版,有更多的中医爱好者投入到《医简》研究及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中来。《医简》所载方药毕竟是千年古方,若要临床运用,还须经验证,方可施之,切莫生搬套用,造成贻误。

武威汉代医简释文中符号:

□表示简文泐蚀的字数。

表示根据残余字形或上下文义可以补出来的字。

●表示各种特殊符号。

括号内数字为简牍序码。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陈东枢编审的热情支持,编写过程中,甘肃省中医院王爱华、吴燕,兰州市中医院白雪琴等同志作了一些资料收集、方药注解、文字校对的工作,笔者在此对上述人员和书中引文的原著原文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延昌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