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著宏富,资源宝藏
新安儒医重传承、重著述,为我们留下大量医学著作。800多位医家,有400多位编撰了800多部医籍,可谓著作等身,资源丰富。
新安医籍不仅在数量上卷帙浩繁,更创下了许多医学史之最:
如南宋张杲《医说》(1189)是我国现存最早记载大量医学史料的医史传记类著作。
明代余傅山、汪宦、吴洋等集会编撰的《论医汇粹》(154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讲学实录;江瓘《名医类案》(1549)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和研究历代医案的专著;吴崐《医方考》(1584)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地注解分析方剂的专著,《脉语》(1584)作为脉学专著首次论述并规范了医案记录的完整格式和要求;方有执《伤寒论条辨》(1592)是第一次对中医经典《伤寒论》重新进行编排调整的伤寒著作。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1683)首创以功效为纲解说药效的编写体例,《医方集解》(1682)是我国第一部定型规范的方剂学专著,两书分别是清代以来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普及性本草和方剂著作,版次和发行总量均位居同类书榜首,《汤头歌诀》(1683)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上三书流传300多年,至今仍是中医重要的入门参考书;叶天士《温热论》(1777)是中医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江有诰《素灵韵读》(1779)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音韵方法研究《黄帝内经》的专著;郑梅涧《重楼玉钥》(1768)是我国第一部喉科针药治疗专著;胡澍《素问校义》(1875)是第一部引入训诂校勘的“小学”方法研究《黄帝内经》的专著;汪宏《望诊遵经》(1875)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望诊专著。
20世纪中医学术界推出的“全国十大医学全书”(实含类书6部、丛书4部),出自新安医家之手的就有3部: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1564)100卷、165门、300余万字,辑录了明代以前历代医著及经史百家有关医药文献,包括基础、临床、针灸、药物、验方、养生等多方面内容,时被誉“医宗之孔孟,方书之六经”,今列为“十大医学全书”之首,它的出版是载入中国医学史的一件大事;清代吴谦《医宗金鉴》(1742)90卷15门约160万字,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大型医学教科书;清代程杏轩《医述》(1826)16卷65万字,述而不作,开系统节录诸家医论之先河。当今中医界以《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宗金鉴》为习医之“四小经典”,其中新安医著居其二。1997年中医界推出的《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21部医案位列前三的也是新安医家之作:《石山医案》《孙一奎医案》《杏轩医案》。
此外,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1565)是一部富有特色、被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入重要参考书目的本草著作;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1584)30卷、76门、约140万字,是一部分科齐全、富有创新理念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余午亭《诸证析疑》(明嘉靖万历年间)是一部内科杂病临床诊疗名著,医界喻名为《苍生司命》;吴崐《黄帝内经素问吴注》(1594)是一部研究《黄帝内经》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吴楚《医验录》(1684)是一部救治疑难危重病症的病案专著。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1732)是一部切合实用的综合性临床医著;吴师朗《不居集》(1739)是一部系统论述虚劳性疾病的专著;《临证指南医案》(1764)是记录一代名医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被喻为“卞氏之玉、丰城之剑”;《程正通医案》(1883)被江南名医同样喻为“丰城剑,卞和玉”。这些都是在中医药界影响很大、临床上必读必备的古籍参考书,并被中医高等院校编入教材。
现代提出的中医重大学术流派,在公认的代表性医著中,往往能见到新安医家医著的身影:如医经学派有吴崐《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伤寒学派有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吴谦《订正伤寒论注》、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温补学派有汪机《石山医案》,温病学派有叶天士《温热论》等。
800余部著作分属医经、伤寒、综合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医案、诊法、针灸、本草、方论、养生、丛书类书等各医籍门类,涉及面广,理论学术和编撰风格各具特色,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